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905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防止较大的应变作用于粘接于盖板的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在玻璃板等的盖板(20)的后表面粘接固定有框形状的加强部件(30)。加强部件(30)与盖板(20)相比刚性高。通过设置加强部件(30),能够将盖板(20)的平面部(21、22)的平面度维持得较高。在平面部(21、22)粘接显示单元(41、42),进而在加强部件(30)固定背光灯装置(51、52)之后,将加强部件(30)粘接固定于后方支承部件(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透光性的盖板的后表面固定有显示单元的车载用等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有关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的专利技术。在该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显示器和比显示器大的面板,面板经由透明粘接剂固定于显示器的前表面。面板的从显示器伸出的部分经由粘接剂固定于在显示器的后方设置的支承部的前表面。在该构造的电子设备中,在将面板固定于支承部时,由于面板的平面度的公差、支承部的成形公差,面板容易发生形变。由于在面板上整个面地固定显示器,因此应力容易从面板传递至显示器,存在显示器发生形变而图像品质降低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面板和显示器为大型的情况下,从面板向显示器赋予的形变变大,形变的范围也变宽,图像品质的劣化变得显著。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与液晶显示装置有关的专利技术,该液晶显示装置目的在于,抑制液晶单元的翘曲、并抑制由液晶单元的翘曲引起的画质降低。在专利文献2的图2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单元的图示下表面经由粘接层粘贴有透明加强板,透明加强板经由不具有粘接性的缓冲部件载置于中间框架的突出部。另外,在液晶单元的图示上表面与上部框架之间也同样地夹着缓冲材料。该液晶显示装置中,贴合于液晶单元的加强板经由缓冲材料而设置于中间框架的突出部,因此透明加强板不易发生翘曲,即使是IPS方式的显示单元,也能够抑制黑显示中的不均的产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5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549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是相互贴合的液晶单元和透明加强板被缓冲部件从上下夹持的结构,因此无法稳定地固定液晶单元。另外,在液晶单元的前表面配置触摸传感器等时,在手指触摸显示画面时液晶单元移动,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固定地设置显示单元,而且能够抑制盖板与液晶单元的形变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设置有显示单元和覆盖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方向即前方的透光性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的朝向后方的后表面固定有刚性比所述盖板高的框形状的加强部件,在由所述加强部件包围的区域中,所述显示单元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优选的是,设置有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后方的背光灯装置,所述背光灯装置固定于所述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和所述背光灯装置中的至少一方被固定于位于比所述背光灯装置靠后方的位置的后方支承部件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能够构成为,所述盖板具有屈曲部或弯曲部,在所述屈曲部或其附近、或者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弯曲部的附近,所述加强部件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优选的是,在所述加强部件设置有将框形状的内部分隔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优选的是,在所述分隔部设置有沿着所述屈曲部或所述弯曲部的折弯方向延伸且向后方突出的多个肋,各个所述肋的朝向后方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后方支承部件。接着,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该显示装置设置有显示单元和覆盖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方向即前方的透光性的盖板,该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a)在所述盖板的朝向后方的后表面,固定刚性比所述盖板高的框形状的加强部件的工序;以及(b)所述(a)的工序之后,在由所述加强部件包围的区域中,将所述显示单元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优选的是,具有:(c)在所述(b)的工序之后,将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后方的背光灯装置固定于所述加强部件的工序;以及(d)将所述加强部件和所述背光灯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固定于位于比所述背光灯装置靠后方的位置的后方支承部件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能够构成为,所述盖板具有屈曲部或弯曲部,在所述(a)的工序中,在所述屈曲部或其附近、或者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弯曲部的附近,将所述加强部件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盖板的后表面固定有框状的加强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加强部件高精度地决定盖板的形状、平面度,能够抑制对固定于该盖板的后表面的显示单元施加形变,能够防止图像质量的降低。特别是,在盖板是具有屈曲部或弯曲部的立体形状的情况下,通过在盖板的后表面固定加强部件,能够将盖板的立体形状的尺寸精度维持得较高,并且能够在固定显示单元的区域将盖板的平面度维持得较高。因此,能够抑制施加于整个面地粘接于盖板的显示单元的形变。附图说明图1从前方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前方观察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后方观察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加强部件的一部分的IV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用V-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6中(A)是图5的VI(A)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B)是图5的VI(B)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5的VII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1为车载用,Y1方向是显示方向即前方,Y2方向是后方。X1是左方向,X2方向是右方向,Z1方向是上方向,Z2方向是下方向。显示装置1固定于位于汽车的车厢内的前方的仪表面板、仪表板或者中控台等而使用。此时,以Y1-Y2方向朝向垂直、或者下方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倾斜的朝向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装置1由位于后方的后方支承部件2和位于其前方的显示面板组装体10构成。后方支承部件2固定于车身的一部分,显示装置1搭载于车辆。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组装体10是盖板20、加强部件30、显示单元40以及背光灯装置50从前方朝向后方地依次重叠地组装的而成的。盖板20由透光性的板材构成。本说明书中的透光性例如是全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盖板20是玻璃板,或者是塑料板。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盖板20由玻璃板构成。盖板20为立体形状或三维形状,左侧(X1侧)为第一平面部21,右侧(X2侧)为第二平面部22,在第一平面部21与第二平面部22的边界部设置有屈曲部23。第二平面部22与第一平面部21相比,上下方向(Z1-Z2方向)的尺寸大,第二平面部22的面积比第一平面部21的面积大。如图5所示,以屈曲部23为界,第一平面部21和第二平面部22朝向前方(Y1方向)具有打开角度α。所述打开角度α根据显示装置1的设计而任意设定。如图5的剖视图以及图7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所示,盖板20是立体形状或者三维形状。在盖板20的屈曲部23中,玻璃板等的盖板20具有角部而折弯,或者向左右方向(X1-X2方向)以较小的曲率折弯。该情况下的角部或曲率中心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另外,在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设置有显示单元及覆盖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方向即前方的透光性的盖板,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盖板的朝向后方的后表面,固定有刚性比所述盖板高的框形状的加强部件,在由所述加强部件包围的区域,所述显示单元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6 JP 2019-0854151.一种显示装置,设置有显示单元及覆盖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方向即前方的透光性的盖板,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板的朝向后方的后表面,固定有刚性比所述盖板高的框形状的加强部件,在由所述加强部件包围的区域,所述显示单元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后方的背光灯装置,所述背光灯装置固定于所述加强部件,
所述加强部件和所述背光灯装置中的至少一方被固定于位于比所述背光灯装置靠后方的位置的后方支承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具有屈曲部或弯曲部,在所述屈曲部或其附近、或者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弯曲部的附近,所述加强部件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部件设置有将框形状的内部分隔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后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持地浩行原智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