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89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棱镜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包括镜筒,所述镜筒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镜筒内开设有与转轴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镜筒套设在转轴的外壁曲面上,且转轴远离手柄的一侧与镜座的一端抵触,所述镜座为长方体结构,且镜座的上表面与与镜体的底侧抵触,所述镜筒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且盖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护套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第一护套贯穿镜筒上的通孔,且第一护套包裹与镜体的一周。该防眩光光学棱镜,打开第一护套之后,光线从镜体受到折射,由镜筒传输最后呈现在目镜上,通过调整手柄和调节手轮的角度可以改变棱镜镜体的的折射角度,并且焦距也随之调整,从而使得镜体的成像清晰度更高,实现了折射角度可以调整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棱镜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
技术介绍
棱镜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与侧面垂直的平面叫主截面,根据主截面的形状可分成三棱镜、直角棱镜、五角棱镜等,三棱镜的主截面是三角形。三棱镜有两个折射面,它们的夹角叫顶角,顶角所对的平面为底面,在光学仪器中应用很广,棱镜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若干种,在潜望镜、双目望远镜等仪器中改变光的进行方向,从而调整其成像位置的称全反射棱镜,一般都采用直角棱镜,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棱镜投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但是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棱镜往往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现有技术防眩光光学棱镜,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有:1.现有棱镜镜体的成像清晰度低,折射角度不便调整;2.现有棱镜镜体的稳定差,寿命寿命低。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解决了成像清晰度低,折射角度不便调整和稳定差,寿命寿命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包括镜筒,所述镜筒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镜筒内开设有与转轴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镜筒套设在转轴的外壁曲面上,且转轴远离手柄的一侧与镜座的一端抵触,所述镜座为长方体结构,且镜座的上表面与与镜体的底侧抵触,所述镜筒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且盖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护套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第一护套贯穿镜筒上的通孔,且第一护套包裹与镜体的一周。进一步的,所述镜体位于镜筒的空腔内,且镜体的与目镜之间互相平行,所述镜体与目镜之间均由转轴转动连接,且转轴的另一端与镜座的一侧抵触。进一步的,所述镜筒的底侧与第二护套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二护套的左侧开设有与支架直径一致的螺纹孔,所述支架的尾端延伸至第二护套上开设的螺纹孔内,且支架的顶端与调节螺丝的一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镜筒的尾端与安装有手柄,且手柄与目镜互相卡接,所述目镜靠近手柄的一侧安装有刻度盘,且目镜的尾端安装有调节手轮。进一步的,所述镜筒与第一护套之间安装有一组载台,且载台与镜座的位置互相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目镜上贴覆有防爆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专利技术,第一护套贯穿镜筒上的通孔,且第一护套包裹与镜体的一周,打开第一护套之后,光线从镜体受到折射,由镜筒传输最后呈现在目镜上,通过调整手柄和调节手轮的角度可以改变棱镜镜体的的折射角度,并且焦距也随之调整,从而使得镜体的成像清晰度更高,实现了折射角度可以调整的功能。2、该专利技术,支架的尾端延伸至第二护套上开设的螺纹孔内,且支架的顶端与调节螺丝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调节螺丝可以使得第二护套与镜筒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通过镜座和镜筒的配合使用,使得棱镜镜体的位置更加稳定,从而实现了镜体使用寿命增加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镜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镜座;2、镜体;3、盖板;4、调节螺丝;5、镜筒;6、调节手轮;7、目镜;8、手柄;9、载台;10、刻度盘;11、第一护套;12、第二护套;13、转轴;14、支架;15、防爆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看图1-3: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包括镜筒5,镜筒5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镜筒5内开设有与转轴13直径一致的通孔,镜筒5套设在转轴13的外壁曲面上,且转轴13远离手柄8的一侧与镜座1的一端抵触,镜座1为长方体结构,且镜座1的上表面与与镜体2的底侧抵触,镜筒5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3,且盖板3上开设有与第一护套11直径一致的通孔,第一护套11贯穿镜筒5上的通孔,且第一护套11包裹与镜体2的一周,打开第一护套11之后,光线从镜体2受到折射,由镜筒5传输最后呈现在目镜7上,通过调整手柄8和调节手轮6的角度可以改变棱镜镜体2的的折射角度,并且焦距也随之调整,从而使得镜体2的成像清晰度更高,实现了折射角度可以调整的功能。其中,镜体2位于镜筒5的空腔内,且镜体2的与目镜7之间互相平行,镜体2与目镜7之间均由转轴13转动连接,且转轴13的另一端与镜座1的一侧抵触,这样便于棱镜镜体2实现光纤折射。其中,镜筒5的底侧与第二护套1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二护套12的左侧开设有与支架14直径一致的螺纹孔,支架14的尾端延伸至第二护套12上开设的螺纹孔内,且支架14的顶端与调节螺丝4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调节螺丝4可以使得第二护套12与镜筒5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通过镜座1和镜筒5的配合使用,使得棱镜镜体2的位置更加稳定,从而实现了镜体2使用寿命增加的功能。其中,镜筒5的尾端与安装有手柄8,且手柄8与目镜7互相卡接,目镜7靠近手柄8的一侧安装有刻度盘10,且目镜7的尾端安装有调节手轮6,这样便于对成像清晰度进行调整。其中,镜筒5与第一护套11之间安装有一组载台9,且载台9与镜座1的位置互相平行,进一步的提高了镜体2的稳定性。其中,目镜7上贴覆有防爆膜15,使得目镜7的耐磨性能得到提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打开第一护套11之后,光线从镜体2受到折射,由镜筒5传输最后呈现在目镜7上,通过调整手柄8和调节手轮6的角度可以改变棱镜镜体2的的折射角度,并且焦距也随之调整,从而使得镜体2的成像清晰度更高,实现了折射角度可以调整的功能,转动调节螺丝4可以使得第二护套12与镜筒5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通过镜座1和镜筒5的配合使用,使得棱镜镜体2的位置更加稳定,从而实现了镜体2使用寿命增加的功能。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包括镜筒(5),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5)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镜筒(5)内开设有与转轴(13)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镜筒(5)套设在转轴(13)的外壁曲面上,且转轴(13)远离手柄(8)的一侧与镜座(1)的一端抵触,所述镜座(1)为长方体结构,且镜座(1)的上表面与与镜体(2)的底侧抵触,所述镜筒(5)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3),且盖板(3)上开设有与第一护套(11)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第一护套(11)贯穿镜筒(5)上的通孔,且第一护套(11)包裹与镜体(2)的一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包括镜筒(5),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5)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镜筒(5)内开设有与转轴(13)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镜筒(5)套设在转轴(13)的外壁曲面上,且转轴(13)远离手柄(8)的一侧与镜座(1)的一端抵触,所述镜座(1)为长方体结构,且镜座(1)的上表面与与镜体(2)的底侧抵触,所述镜筒(5)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3),且盖板(3)上开设有与第一护套(11)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第一护套(11)贯穿镜筒(5)上的通孔,且第一护套(11)包裹与镜体(2)的一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光学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2)位于镜筒(5)的空腔内,且镜体(2)的与目镜(7)之间互相平行,所述镜体(2)与目镜(7)之间均由转轴(13)转动连接,且转轴(13)的另一端与镜座(1)的一侧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刘天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普世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