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导、包括该光导的发光装置以及机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889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导(100)、发光装置和机动车辆,所述光导(100)包括:主体(11);入光面(13),所述入光面(13)设置在主体(11)的端侧;和出光侧(14),所述出光侧(14)位于主体(11)的周向侧,所述入光面(13)构造有向主体(11)内部凹进的凹面,所述凹面由母线沿着至少两条闭合的引导线的引导形成,其中,沿凹进方向来看,最前部的引导线的轮廓小于最后部的引导线的轮廓,并且闭合的引导线围成的区域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母线不在一个平面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导,出光均匀性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导、包括该光导的发光装置以及机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和发光装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导、一种包括该光导的发光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发光装置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涵盖有各种照明和/或信号指示装置,例如车辆的前照灯、雾灯、转向灯、刹车灯、尾灯、位置灯、日间行车灯等等。在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中,光导作为一种常用的光学元件用于引导光线传播,产生期望的光学造型。通常地,除了保证一定的光学效率外,光导被期望在出光面的出光具有较高的均匀性。设计人发现出光均匀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并且往往与出光效率存在冲突,一方面,为提高均匀性需要光更充分地被散射,这带来更多的光损失,另一方面,期望光损失较小,而这会导致光线混合不够均匀。常规的光导入光面被构造为平坦表面,一部分光线没有进入光导,因此光学效率较低,并且这样的光导的出光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出光均匀性得到改善的光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光导,在保证较好的出光均匀性的情况下,具有高的出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性能较佳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照明效果的机动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光导,包括:主体;入光面,所述入光面设置在主体的端侧;和出光侧,所述出光侧位于主体的周向侧,所述入光面构造有向主体内部凹进的凹面,所述凹面由母线沿着至少两条闭合的引导线的引导形成,其中,沿凹进方向来看,最前部的引导线的轮廓小于最后部的引导线的轮廓,并且闭合的引导线围成的区域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母线不在一个平面中。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引导线为圆形、正多边形或由弧段和直线组合形成。在此,上述中心可为它们的几何中心或几何重心。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母线为直线或曲线。在一实施方案中,凹面的横截面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平行或重合。在一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入光面处构造有多个凹面,尤其阵列地构造有多个凹面。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凹面的深度小于所述光导的主体的直径的两倍。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导的主体具有圆形的横截面,所述最后部的引导线为内接于该横截面中的正多边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包括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导,入光面被构造为向主体内部凹进的凹面,使得来自光源的入射光在入光面处混合的更好,因此出光均匀性得到改善;而且,利用凹面的会聚作用,光损失小,因此,在保证较好的出光均匀性的情况下,具有高的出光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被设计为围绕中心线扭曲,扭曲的入光面能够实现光线更好地混合,从而带来更好的出光均匀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有较佳的光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具有更好的照明和/或信号指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正视图;图1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仰视图;图1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右视图;图2为更清晰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母线和引导线的放大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光导的侧视图;图4为图1a所示的光导的沿B-B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光路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入光面的一个示例的左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入光面的一个示例的左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入光面的一个示例的左视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以及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图1a-1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导的正视图、仰视图和右视图。光导100包括主体11、光学齿12、入光面13和出光侧14。主体11呈大致长条形,入光面13设置在主体11的一端上,出光侧14位于主体11的与入光面13不同的一侧上。具体地,入光面13在长条形主体11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出光侧14设置在长条形主体11的大致圆柱面上,光学齿12设置在主体11的与出光侧14相对的一侧上。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齿12沿主体11的纵向延伸,包括多个呈线性排列的子齿,光学齿12被构造为对进入光导100内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并且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反射的光至少部分地从出光侧14离开光导。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参考长条形的光导进行描述的,但是光导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块状、弯条形状、片状等等,只要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侧,能够对进入光导内的光线进行引导和传播即可。图4为图1a所示的光导的沿B-B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入光面13被构造为向主体11内部凹进的凹面,因此在主体11的一端形成中空的开放空间,并且在图4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光学齿12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凹面包括底面和侧面,二者有明显的分界,替代地,凹面也可以为圆锥面、球冠面,或者由多块平面或子曲面相接而成,只要总体上凹面呈向主体11内部凹进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导,入光面被构造为向主体内部凹进的凹面,使得来自光源的入射光在入光面处混合的更好,因此出光均匀性得到改善;而且,利用凹面的会聚作用,光损失小,因此,在保证较好的出光均匀性的情况下,具有高的出光效率。这里,光导100可以由至少部分透明的玻璃、树脂或塑料材料制成,例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在本实施例中,光导100可以由任何已知的用于保持光学元件的合适的装置来支撑或悬挂,例如支座,吊臂等。光导100可以采用模具模制而成,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他方法制造。优选地,入光面13沿从入光面13至主体11的方向或者沿光线入射的主方向扭曲,即所述凹面在向主体11内凹进的同时产生旋转。图1c为光导100的右视图,从该角度观察,凹面在从外边缘向内边缘行进的过程中略微顺时针旋转;替代地,凹面在从外边缘向内边缘行进的过程中也可以逆时针旋转。为产生扭曲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面由母线134沿着至少两条闭合的引导线133的引导形成,其中,沿凹进方向来看,最前部的引导线133的轮廓小于最后部的引导线133的轮廓,并且闭合的引导线133围成的区域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母线134不在一个平面中,参见图2。在此,中心可理解成引导线围成的轮廓的几何中心或几何重心。所述引导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导(100),包括:/n主体(11);/n入光面(13),所述入光面(13)设置在主体(11)的端侧;和/n出光侧(14),所述出光侧(14)位于主体(11)的周向侧,/n其特征在于:/n所述入光面(13)构造有向主体(11)内部凹进的凹面,所述凹面由母线(134)沿着至少两条闭合的引导线(133)的引导形成,其中,沿凹进方向来看,最前部的引导线(133)的轮廓小于最后部的引导线(133)的轮廓,并且闭合的引导线(133)围成的区域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母线(134)不在一个平面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导(100),包括:
主体(11);
入光面(13),所述入光面(13)设置在主体(11)的端侧;和
出光侧(14),所述出光侧(14)位于主体(11)的周向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面(13)构造有向主体(11)内部凹进的凹面,所述凹面由母线(134)沿着至少两条闭合的引导线(133)的引导形成,其中,沿凹进方向来看,最前部的引导线(133)的轮廓小于最后部的引导线(133)的轮廓,并且闭合的引导线(133)围成的区域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母线(134)不在一个平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线(133)为圆形、正多边形或由弧段和直线组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134)为直线或曲线。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斯华张冰代亮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