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88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根据获取得到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构建超道集地震数据体;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计算得到低频能量比属性;根据低频能量比属性进行薄储层烃类检测。相对于常规薄储层预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克服了薄储层地震响应不完备、待分析数据不充足的问题,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稳定性,降低了属性分析的多解性,提高了薄储层烃类检测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与开发的主要目标不断复杂化、隐蔽化,储层预测的目的也从构造化转变为岩性化以及构造-岩性化,导致储层预测的难度越来越大,对预测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精细化储层描述的要求,新的物探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出了叠前反演技术、各向异性表征技术、属性融合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储层预测精度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大大降低了勘探开发的风险。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老油田开发区薄储层预测逐渐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与储量增长点,相对于常规厚储层预测,薄储层因为厚度小,通常小于10米,导致地震分辨率无法满足稳定识别含油气地震响应异常,从而增大了薄储层预测的多解性。目前针对薄储层预测,常规的方法是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拓频处理,然后基于拓频地震数据体进行层序地层划分,以获得薄储层对应地震响应,再基于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常规属性分析,提取薄储层对应层序界面的各种属性,最后根据井标定优选有利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上述常规方法通过层序格架划分标定了薄储层地震响应,然后针对性地开展属性分析,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薄储层烃类检测问题,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属性分析对于时窗或者采样点的完备性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薄储层在地震数据上的响应通常对应了一个地震轴或者半个地震轴,而为了属性分析的稳定性,提取属性的时窗通常要求包含两个以上完整的波形,这样属性分析的过程才能满足算法的要求,进而获得期望的属性提取结果。因此,提供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及装置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根据获取得到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构建超道集地震数据体;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计算得到低频能量比属性;根据低频能量比属性进行薄储层烃类检测。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获取得到的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平面的线道号范围需要包含研究目标区,数据体垂向的时间范围需要包含目的储层。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包括:针对目标研究工区目的层开展地震层位解释工作,获得目标研究工区范围内的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根据获取得到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构建超道集地震数据体,包括:1)利用薄储层顶底解释层位截取薄储层段地震数据;2)将所截取的每一道地震数据与其相邻最近的四道地震数据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进行串联拼接;3)再用串联拼接得到的地震数据替换原始中心道地震数据;4)按照步骤1)-步骤3)所示的处理过程对研究工区内所有数据进行拼接处理从而获得薄储层段超道集地震数据体。在本专利技术所获得薄储层段超道集地震数据体中,每一道的数据采样点相当于原始道集的5倍左右,保证了属性分析算法的稳定性,由于参与拼接的是相邻最近的四道地震数据,而一个地下目标体的平面展布范围要远远大于参与拼接的地震数据范围,所以参与拼接的地震数据反映了同一储层目标的地震响应,使得最终获得的薄储层段超道集地震数据既满足了属性分析的数据量要求又保持了地震响应的目标一致性。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串联拼接按照下述公式1)进行:Sms={Sm,Se,Ss,Sw,Sn}公式1);公式1)中,Sms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的超道集地震数据体,Sm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的原始地震数据体,Se,Ss,Sw,Sn分别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原始地震数据体,{}表示各道集按顺序依次串联拼接处理运算。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包括:利用傅里叶变换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如下述公式2)所示的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公式2)中,A(f)为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Sms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的超道集地震数据体,j为虚数单位,f为频率,单位为Hz,t为时间,单位为s。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计算得到低频能量比属性,包括: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分别计算低频段能量属性、全频段能量属性以及低频能量比属性,计算公式分别如下公式3)-公式5)所示:公式3)-公式5)中,A(f)为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f为频率,单位为Hz,flow1为低频段起始频率,单位为Hz,flow2为低频段终止频率,单位为Hz,fhigh为高频段终止频率,单位为Hz,Elow为低频段能量属性,Efull为全频段能量属性,Rlow为低频能量比属性。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根据岩石物理理论,当地震波在地下含烃薄储层中传播时由于流体耗散作用会导致地震波低频段能量增强,高频段能量减弱,即“低频共振,高频衰减”效应,而总体能量基本保持不变。低频能量比属性表征了地震波低频段能量在总能量中的占比,反映了储层的含烃性,即,当储层含烃时,由于低频共振效应会得到较大的低频段能量比属性值,而当储层不含烃时,则对应着较小的低频段能量属性值。基于低频段能量属性分布规律以及已钻井标定可以得到研究工区有利含烃储层分布范围,实现薄储层烃类检测的目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装置包括:地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层位解释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超道集地震数据体构建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得到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构建超道集地震数据体;频谱分析模块,用于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低频能量比属性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计算得到低频能量比属性;薄储层烃类检测模块,用于根据低频能量比属性进行薄储层烃类检测。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地震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得到的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平面的线道号范围需要包含研究目标区,数据体垂向的时间范围需要包含目的储层。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层位解释数据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针对目标研究工区目的层开展地震层位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包括:/n获取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n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n根据获取得到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构建超道集地震数据体;/n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n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计算得到低频能量比属性;/n根据低频能量比属性进行薄储层烃类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
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
根据获取得到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构建超道集地震数据体;
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
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计算得到低频能量比属性;
根据低频能量比属性进行薄储层烃类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得到的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平面的线道号范围需要包含研究目标区,数据体垂向的时间范围需要包含目的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包括:针对目标研究工区目的层开展地震层位解释工作,获得目标研究工区范围内的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得到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构建超道集地震数据体,包括:
1)利用薄储层顶底解释层位截取薄储层段地震数据;
2)将所截取的每一道地震数据与其相邻最近的四道地震数据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进行串联拼接;
3)再用串联拼接得到的地震数据替换原始中心道地震数据;
4)按照步骤1)-步骤3)所示的处理过程对研究工区内所有数据进行拼接处理从而获得薄储层段超道集地震数据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拼接按照下述公式1)进行:
Sms={Sm,Se,Ss,Sw,Sn}公式1);
公式1)中,Sms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的超道集地震数据体,Sm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的原始地震数据体,Se,Ss,Sw,Sn分别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原始地震数据体,{}表示各道集按顺序依次串联拼接处理运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包括:
利用傅里叶变换对超道集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如下述公式2)所示的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



公式2)中,A(f)为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Sms为薄储层段某中心道的超道集地震数据体,j为虚数单位,f为频率,单位为Hz,t为时间,单位为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计算得到低频能量比属性,包括:
根据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分别计算低频段能量属性、全频段能量属性以及低频能量比属性,计算公式分别如下公式3)-公式5)所示:









公式3)-公式5)中,A(f)为超道集地震数据振幅谱,f为频率,单位为Hz,flow1为低频段起始频率,单位为Hz,flow2为低频段终止频率,单位为Hz,fhigh为高频段终止频率,单位为Hz,Elow为低频段能量属性,Efull为全频段能量属性,Rlow为低频能量比属性。


8.一种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超道集的薄储层烃类检测装置包括:
地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工区叠后地震数据体;
层位解释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工区薄储层顶底层位解释数据;
超道集地震数据体构建模块,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杜炳毅陈彬滔徐中华何世琦刘雄志石兰亭方乐华史忠生薛罗马轮史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