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江龙专利>正文

张衡候风地动仪复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880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圆形尊体下方地面以下八棱柱体空间,所展现出八道墙面,每道墙面下部设有共振极板和共振极片,极片的上方关板与尊体上的八龙及八只蟾蜍相对应。牙机是龙的活动下颚,其后部固定杠杆前端,下颚前部用龙舌上推衔住铜丸,下颚底部设有圆型铜锤。尊体和棱柱共用一个外形状隆起的盖子,尊的周围棱柱体空间裸露部分覆盖,不露缝隙,振级标尺固定在覆盖带上,并与墙面留有50~100mm距离。都柱是以八棱柱体地面中心作为尊底,尊的上部作为柱顶与十字横梁固定,并使用尊体与地面留有50~100mm间隙,能够真正做到监测地动级别和方向的张衡候风地动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张衡候风地动仪复原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采用地动时角形极板和极片共振,对地动时定向振动的监测技术,尤其是涉及张衡候风地动仪复原。
技术介绍
张衡是东汉杰出科学家,他对天文、机械制造、中国古文化研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在当时地动给人们造成无法抗拒的灾难,用蟾蜍张口承之,对地动灾难的无奈,基于这种情况,只有提前预报才能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张衡潜心研究,对地动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晚年时又制造了地动仪,命名为候风地动仪。年代久远,史书记载一百九十六字难以破解其原理,后人很难造出真正的候风地动仪。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地动时共振的原理,设计出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有地动,地则振片,机发吐丸,符合历史记载。按照天道规律,使尊和地面留有空隙的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史料记载,具有现代地震预测功能,预测技术还是领先的。对史料考古、科研、地震理论应用有很高的价值。本人按照史料记载设计,把尊中分为两部分,尊上尊下部分(八棱柱体空间)两部分留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张衡侯风地动仪复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装置结构中:尊体和下部的八棱柱体空间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留有 50~100 毫米的距离,尊体内部八道棱体墙面下部均有角型极板和极片,极片上方用振动关板,击发关球,牙机由龙下颚成活动状态,杠杆前端连接下颚后部,龙舌上推,衔住铜球,颚的下方带有振动响铜锤,尊体下部地动标尺(滑动)固定在覆板带上,与墙面有 50~100 毫米的间隔,都柱于尊体固定,尊体与棱柱体空间共用一个隆起状上盖,都柱下端以棱柱底为尊底,尊的十字上梁固定在都柱上,保持尊体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张衡侯风地动仪复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装置结构中:尊体和下部的八棱柱体空间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留有50~100毫米的距离,尊体内部八道棱体墙面下部均有角型极板和极片,极片上方用振动关板,击发关球,牙机由龙下颚成活动状态,杠杆前端连接下颚后部,龙舌上推,衔住铜球,颚的下方带有振动响铜锤,尊体下部地动标尺(滑动)固定在覆板带上,与墙面有50~100毫米的间隔,都柱于尊体固定,尊体与棱柱体空间共用一个隆起状上盖,都柱下端以棱柱底为尊底,尊的十字上梁固定在都柱上,保持尊体稳定。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尊体与八棱柱空间地方留有50~1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龙刘远
申请(专利权)人:王江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