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系统钢轨无损检测下的超声波探伤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钢轨的伤损识别分类技术是我国钢轨探伤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我国目前常用的钢轨损伤检测系统中,超声波伤损检测是实际应用中的主流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将采集的损伤信息直接在终端显示,通过探伤人员来判断钢轨是否存在缺陷。这种模式决定了在钢轨探伤中,伤轨的检出率与探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成正相关关系。随着新铁路的不断建设、铁路运量的不断提升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伤轨出现的数量和探伤人员的工作量也将不断的增大,在探伤人员疲劳的情况下,会导致伤轨漏检率的增加。现有技术公开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钢轨损伤检测方法,但是,该方法采集的数据库中伤损类型混杂,导致最终检测出的结果伤损位置不明确,还需要人工进一步判定;另外,该方法不是对探伤仪数据的直接检测,需要借助一套自制的硬件设备进行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待测区段的超声波探伤数据,将所述数据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将所述数字序列输入到训练好的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是否具有伤损及伤损的位置信息;/n其中,对于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n获取设定数量的带有轨底伤损和其他回波样本的B显数据,构建原始数据集;/n对原始数据集中的B显数据进行通道预处理,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分别截取若干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n将所述样本集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对样本集中的正负样本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后的样本集对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区段的超声波探伤数据,将所述数据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将所述数字序列输入到训练好的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是否具有伤损及伤损的位置信息;
其中,对于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获取设定数量的带有轨底伤损和其他回波样本的B显数据,构建原始数据集;
对原始数据集中的B显数据进行通道预处理,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分别截取若干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将所述样本集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对样本集中的正负样本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后的样本集对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原始数据集中的B显数据进行通道预处理,具体过程包括:
在获取超声波探伤车采集的B显数据后,只提取其中探测轨底伤损的通道的B显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分别截取若干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具体过程包括:
截取一个完整伤损回波作为一个正样本,截取一个完整的正常回波作为负样本,总计截取设定数量的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截取正负样本过程中,过滤掉数据文件中空白数据片段,并通过人工打乱使得样本分布均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样本集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具体过程包括:
对B显数据进行解压、还原和恢复,将B显数据处理成按脉冲时序分布的数字稀疏矩阵,并以16进制的数字序列进行存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涛,赵钦君,徐勤华,徐元,王立果,马千福,张万舟,吕关仁,卢海强,李跃远,张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工务段,山东麦港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