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79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包括传送带平台、载料支撑架、工业CT呈像装置、侧推机构和循环输送吊机机构,载料支撑架为可折叠结构,工件置于所述载料支撑架上后,载料支撑架可进行自适应地折叠程度调整;工业CT呈像装置设于传送带平台的末端;侧推机构将载运至传送带平台的末端的载料支撑架及工件一并侧推至工业CT呈像装置中,检测完成后,将载料支撑架由工业CT呈像装置中抽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批量化工业CT检测的系统能够用于大规模的检查车间,构建得到的全自动化检测车间基本上不需要人力消耗,避免了操作者处于辐射环境;载料支撑架作为全流程的载体,避免了上样下样中的不稳定因素,可大幅提高上样下样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CT检测系统,尤其是涉及多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CT(industrialcomputerizedtomography)是指应用于工业中的核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依据辐射在被检测物体中的减弱和吸收特性。同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本领与物质性质有关。所以,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他辐射源发射出的、具有一定能量和强度的X射线或γ射线,在被检测物体中的衰减规律及分布情况,就有可能由探测器陈列获得物体内部的详细信息,最后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图像重建技术,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现有的工业CT检测只能逐个将工件拿入工业CT呈像装置,完成内部检测后再将工件拿出,但若面对批量化的工件检测,此种手动的检测工艺就难以胜任了。若采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检测时的上样和出样,则要设计一种能够拿放各种轮廓工件的机器人抓取臂,难度较大,成本极高。以此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大多数待检测工件的上样和出样问题,使得各种外轮廓的工件可以稳定的放置于工业CT呈像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送带平台(1),为直线传送带结构;/n载料支撑架(2),设于所述传送带平台(1)上,载料支撑架(2)为可折叠结构,工件(3)置于所述载料支撑架(2)上后,载料支撑架(2)可进行自适应地折叠程度调整,以此匹配所述工件(3)的外形轮廓;/n工业CT呈像装置(5),设于传送带平台(1)的末端;/n侧推机构(4),将载运至传送带平台(1)的末端的载料支撑架(2)及工件(3)一并侧推至工业CT呈像装置(5)中,检测完成后,将载料支撑架(2)由工业CT呈像装置(5)中抽出;/n循环输送吊机机构(6),包括U型的吊机导轨以及设于吊机导轨上的吊机,所述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带平台(1),为直线传送带结构;
载料支撑架(2),设于所述传送带平台(1)上,载料支撑架(2)为可折叠结构,工件(3)置于所述载料支撑架(2)上后,载料支撑架(2)可进行自适应地折叠程度调整,以此匹配所述工件(3)的外形轮廓;
工业CT呈像装置(5),设于传送带平台(1)的末端;
侧推机构(4),将载运至传送带平台(1)的末端的载料支撑架(2)及工件(3)一并侧推至工业CT呈像装置(5)中,检测完成后,将载料支撑架(2)由工业CT呈像装置(5)中抽出;
循环输送吊机机构(6),包括U型的吊机导轨以及设于吊机导轨上的吊机,所述吊机沿U型的吊机导轨将载料支撑架(2)载运至传送带平台(1)始端,通过设于传送带平台(1)始端的卸料抓取机构(10)将工件(3)卸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支撑架(2)包括为叉形支架;
载料支撑架(2)包括两组交叉杆,以及连接于两组交叉杆之间的水平横杆(21),每组交叉杆由两条斜向杆(22)构成,所述水平横杆(21)作为旋转轴并贯穿两条斜向杆(22)的相交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斜向杆(22)之前还连接有弹性连接件(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条斜向杆(22)的剪向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橡胶凸粒(23)和弹性橡胶层(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批量化工业CT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支撑架(2)为非金属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荣
申请(专利权)人: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