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氧化碳萃取原油的评价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萃取原油的评价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致密油是指夹在或紧邻优质生油层系的致密储层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是与生油岩系共生或紧邻的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石油资源。由于致密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圈闭幅度低、自然产能低等特点,因此,通常利用压裂技术对致密储层中的致密油进行开发。致密油藏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存在着注入困难、注水压力过高等问题,因此,现有的水驱开采原油技术不适用于致密油的开采。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广泛应用于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例如CN207562394U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取叶黄素的超临界CO2萃取釜,CN106893635A公开了一种棉籽油的提取方法,主要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棉籽中的棉籽油,CN106336946A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精种子油的方法。然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在原油开采中应用比较少见。现有的二氧化碳萃取原油的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注入泵、萃取器、分离器、压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萃取原油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评价装置包括:反应器(1)、可视化容器(2)、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第一注入泵(4)、第二活塞式中间容器(5)、以及第二注入泵(6);/n所述反应器(1)与所述可视化的容器(2)连通,并且所述反应器(1)位于所述可视化容器(2)的上方;/n所述第一注入泵(4)、所述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所述反应器(1)、所述第二活塞式中间容器(5)、以及所述第二注入泵(6)依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萃取原油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评价装置包括:反应器(1)、可视化容器(2)、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第一注入泵(4)、第二活塞式中间容器(5)、以及第二注入泵(6);
所述反应器(1)与所述可视化的容器(2)连通,并且所述反应器(1)位于所述可视化容器(2)的上方;
所述第一注入泵(4)、所述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所述反应器(1)、所述第二活塞式中间容器(5)、以及所述第二注入泵(6)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的容器(2)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密封连接;所述内筒由耐压的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外筒由耐压的金属材料制成,且侧壁上开设有视窗,所述外筒与所述反应器(1)密封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刻度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1)与所述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之间的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
所述反应器(1)与所述第二活塞式中间容器(5)之间的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二阀门(8)。
5.一种二氧化碳萃取原油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装置中进行,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原油装入所述可视化容器(2)中;
II)通过所述第一注入泵(4)向所述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加压,使得所述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中的二氧化碳注入至所述反应器(1)和所述可视化容器(2)中,直至所述反应器(1)和所述可视化容器(2)中的压力为第一预设压力,停止注入二氧化碳,原油与二氧化碳反应至第一预设时间;
III)继续通过所述第一注入泵(4)使得所述第一活塞式中间容器(3)中的二氧化碳注入至所述反应器(1)和所述可视化容器(2)中,将所述反应器(1)和所述可视化容器(2)中的气体驱替至所述第二活塞式中间容器(5)中,停止注入二氧化碳,同时保持所述反应器(1)和所述可视化容器(2)中的压力为第一预设压力,原油与二氧化碳反应至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IV)重复步骤III),直至原油的体积不发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所述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清民,吕成远,伦增珉,王海涛,赵春鹏,郎东江,周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