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尤其适合新型冠状病毒或其它呼吸道传播病毒非稀释混样模式检测病毒核酸时使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前样本采集
技术介绍
WHO已命名此目前仍在全球流行的疾病为COVID-19,导致该疾病的病毒命名为SARS-CoV-2。采集患者鼻咽拭子,通过RT-PCR技术检测SARS-CoV-2病毒核酸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COVID-19病原学确诊标准。传统的RT-PCR技术每一轮的检测周期需要4-6小时,大部分医院每批次检测能力在100例次以内,因此,检测能力不足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疫情防控的瓶颈,制约了患者的早期发现和疫情的及时处置。快速的POCT核酸检测技术可以实现1小时内快速报告,但每批次只能完成单个病例检测。如何做到快速、高效、准确的病毒核酸检测是国内外疫情防控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稀释混样检测是血液制品的混合样本检测,常见的有6混样或8混样,主要用于血液制品HBV、HCV和HIV的初筛检 ...
【技术保护点】
1.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收集管和两个以上的采样管,采样管和收集管的管口处分别设有管盖,各采样管环形分布于收集管的周围,采样管和收集管的底部均具有向下逐渐缩小的锥形底,各采样管的下部分别和收集管的下部连通,采样管和收集管连通的部分紧邻锥形底上方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收集管和两个以上的采样管,采样管和收集管的管口处分别设有管盖,各采样管环形分布于收集管的周围,采样管和收集管的底部均具有向下逐渐缩小的锥形底,各采样管的下部分别和收集管的下部连通,采样管和收集管连通的部分紧邻锥形底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和各采样管的柱体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结构,采样管和收集管通过开设在柱体壁面上的连通窗连通,各采样管靠近管口段的部分向远离收集管的位置处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采样管倾斜部分的倾斜角度为30°至45°,倾斜部分的长度为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管口位置位于各采样管管口的中央,且高于采样管管口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核酸非稀释混样检测的鼻咽拭子标本自动混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的内径大于采样管的内径。
技术研发人员:刘根焰,刘思嘉,崔仑标,徐婷,徐建,潘世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