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及测厚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69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及测厚方法,包括法向调整装置、耦合剂喷口装置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所述耦合剂喷口装置安装在法向调整装置上,所述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分别与法向调整装置、耦合剂喷口装置通讯连接,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能够控制法向调整装置驱使耦合剂喷口装置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非接触式超声波探头,采用耦合剂喷口流道的结构,使水浸式探头完全浸没在耦合剂中,解决了非接触、无摩擦、高速的厚度测量,并具备法向控制功能,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原位厚度测量,也能够实现外表面复杂曲面的厚度测量,能够实现连续快速测量,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及测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厚度测量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及测厚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形势下,现代制造业不断向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这不仅需要加工制造方法的进步,同时也对检测手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在航空航天领域常见的大型薄壁件的高效、高精度厚度检测成为当前的技术难点。超声波测厚可用于厚度测量,当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脉冲通过被测物体到达材料分界面时,脉冲被反射回探头,通过精确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来确定被测材料的厚度。专利文献CN209069230U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测厚仪,包括:主机,其外壳的侧壁固定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由顶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槽;超声波探头;耦合剂装置,其包括固定头和耦合剂容器,所述固定头朝向第一插槽的面固定有L形的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可插入所述第一插槽以对固定头固定,所述耦合剂容器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头上;砂纸组件,其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头朝外的一侧。但该设计不能满足对于数控车床需要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向调整装置、耦合剂喷口装置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n所述耦合剂喷口装置安装在法向调整装置上;/n所述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分别与法向调整装置、耦合剂喷口装置通讯连接;/n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能够控制法向调整装置驱使耦合剂喷口装置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向调整装置、耦合剂喷口装置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
所述耦合剂喷口装置安装在法向调整装置上;
所述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分别与法向调整装置、耦合剂喷口装置通讯连接;
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能够控制法向调整装置驱使耦合剂喷口装置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向调整装置包括电机外壳(10)、盖板(11)以及伺服电机(12);
所述伺服电机(12)安装在电机外壳(10)的内部;
所述盖板(11)匹配安装在电机外壳(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向调整装置还包括防水接线口(13)以及两个探头支架安装孔(14);
所述防水接线口(13)设置在盖板(11)上;
所述两个探头支架安装孔(14)对称设置在电机外壳(1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其特征在于,耦合剂喷口装置包括喷口流道(20)、超声波探头(21)、入口流道(22)、探头密封圈(23)以及探头支架(24);
所述入口流道(22)安装在喷口流道(20)和探头支架(24)之间;
所述喷口流道(20)上设置有喷口流道通孔(201);
所述入口流道(22)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入口流道通孔(221),所述入口流道(22)径向方向上设置有与入口流道通孔(221)相连通的流道孔(222);
所述超声波探头(21)的一端安装在探头支架(24)的内部,所述超声波探头(21)的另一端延伸至入口流道通孔(221)中;
所述探头密封圈(23)设置在超声波探头(21)和探头支架(24)之间;
所述超声波探头(21)、喷口流道通孔(201)、入口流道通孔(221)轴向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探头支架(24)通过安装孔(14)匹配安装在电机外壳(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测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支架(24)包括固定端(241)以及转动端(242);
所述转动端(242)的一端紧固安装固定端(241),所述转动端(242)的另一端通过两个探头支架安装孔(14)匹配安装在电机外壳(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数控车床的非接触式超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庆贞张渝王江涵于建华陈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