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68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固定连接受拉构件上待测两点,且可相对随受拉构件变形而相对移动;RFID芯片:固定安装在第一拉杆上;脆性断裂模块: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相对固定的底板,以及并联布置在底板上并形成并联总电路的多个电阻元件,所述并联总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RFID芯片,所述的底板的中间截面削弱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合理,测量机理明确,变形检测性能稳定,推广及应用成本较低,能够个性化地设置多级期望变形目标,除脆性断裂模块外无残余变形,在震后仅需更换脆性断裂模块的耗材即可重新投入使用,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监测设备
,涉及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
技术介绍
受拉构件是结构中承受荷载的一类关键构件,其延性优劣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当前的结构抗震设计目标通常允许构件在大震下发生弹塑性变形,因此对受拉构件的变形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般应保证构件部位在充分发展塑性变形之前不会在张紧部位发生破坏。目前,关于钢结构构件的检测手段相对混凝土构件而言较少,结构中的钢构件往往被隐藏在涂层或外墙后面,因此难以检测构件的变形状态,常规的检测手段需要去除构件上的覆盖物后在构件表面进行标测,检测耗时多、成本高,且伴随着繁重的工作量及不准确的检测结果。传统的钢结构构件安装检测和变形监测手段主要通过全站仪观测部分钢结构特征部位,通过与设计模型数据对比,进而获得结构变形的推测数据,测量工作量大且检测结果不精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人工效率低。目前存在的有关受拉构件轴向变形的检测手段较少,且往往存在工作周期长、检测密度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难以实现直观全面的检测,无法满足钢结构体系在建筑施工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固定连接受拉构件上待测两点,且可相对随受拉构件变形而相对移动;/nRFID芯片:固定安装在第一拉杆上;/n脆性断裂模块: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相对固定的底板,以及并联布置在底板上并形成并联总电路的多个电阻元件,所述并联总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RFID芯片,所述的底板的中间截面削弱处理,使得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随受拉构件变形而相对远离时,底板可被拉伸至断裂,每个电阻元件分别通过具有不同预设松弛量的脆性导线接入所述并联总电路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固定连接受拉构件上待测两点,且可相对随受拉构件变形而相对移动;
RFID芯片:固定安装在第一拉杆上;
脆性断裂模块: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相对固定的底板,以及并联布置在底板上并形成并联总电路的多个电阻元件,所述并联总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RFID芯片,所述的底板的中间截面削弱处理,使得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随受拉构件变形而相对远离时,底板可被拉伸至断裂,每个电阻元件分别通过具有不同预设松弛量的脆性导线接入所述并联总电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之间还设有拉伸导杆,使得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仅可沿拉伸导杆轴向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端部分别设有拉伸静端固定架和拉伸动端固定架,所述的第一拉杆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导杆,在拉伸动端固定架上还设有与所述拉伸导轨滑动匹配的拉伸导向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级变形超越预警的数字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静端固定架上设有供第一拉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在第一拉杆上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位置还固定设有尺寸大于第一通孔的第一限位螺母;
所述的拉伸动端固定架上设有供第二拉杆穿过的第二通孔,在第二拉杆上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端部位置还固定设有尺寸大于第二通孔的第二限位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张延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