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68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具有由接触网、吊弦和承力索构成的牵引网,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相连;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和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系统相连;辅助电源系统与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系统连接,为其供电;第一感应电极安装在钢轨外侧,第一感应电极安装高度低于接触网、高于车厢顶部、略低于列车受电弓。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列车车厢和列车受电弓通过时引起的感应电极处电场强度的变化区分列车车厢和列车受电弓,定位列车受电弓位置。可以配合地面自动过分相系统确保列车平稳、不停电、无速度损失地通过电分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电气化铁路列车位置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电气化铁路过分相

技术介绍
我国的交流电气化铁路主要采用单相工频换相供电方式。为了避免相间短路,在牵引变电所出口及分区亭处设置了一段两端都有电气分段的接触网,即电分相。电分相主要分为器件式和关节式两种,且以关节式居多。关节式电分相由中性区、两端锚段关节组成。传统的断电过分相方式使得列车牵引力丢失严重,速度损失较大,严重制约了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为了确保列车持续受流、平稳通过电分相,多种不同的地面带电过分相系统先后被提出。这些地面带电过分相系统都需要采集列车位置信号,如果列车定位不准确,会引起地面开关的动作时序紊乱,而造成列车闯分相,引发严重事故。因此,在地面带电过分相系统中,列车位置的精确检测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货运铁路多采用基于机械开关的地面自动过分相系统,其列车的位置检测采用磁钢轨道电路。这种位置检测装置受气候、电磁环境等影响较大,故障率较高。磁钢轨道电路的安装需对轨道进行施工改造,对存在损害。在日本新干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列车经过时,列车车厢(5)和列车受电弓(4)引起的环境电场强度的变化进行判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列车经过时,列车车厢(5)和列车受电弓(4)引起的环境电场强度的变化进行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没有列车经过时,由接触网(1)、吊弦(2)和承力索(3)构成的牵引网在环境中产生交流电场;当有列车车厢(5)经过时,接地的列车车厢(5)对牵引网以及列车附近的电场有屏蔽作用,空间中的电场强度会相应降低,据此可判断有列车车厢(5)通过;当有列车受电弓(4)经过时,与接触网(1)垂直的列车受电弓(4)与牵引网等电位,列车受电弓(4)附近空间中的电场强度会相应增强,据此可判断有列车受电弓(4)通过。


3.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具有由接触网(1)、吊弦(2)和承力索(3)构成的牵引网,其特征在于:
第一感应电极(8)通过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连接线(11)和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14)相连;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14)通过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线(17)和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系统(20)相连;
辅助电源系统(29)与第一电场强度检测装置(14)、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系统(20)连接,为其供电;
第一感应电极(8)安装在钢轨(24)外侧,第一感应电极(8)安装高度低于接触网(1)、高于车厢(5)顶部、低于列车受电弓(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四感应电极(34)安装在第一感应电极(8)的正上方且高度高于承力索(3),第四感应电极(34)和通过第四感应电极与第四电场强度检测装置连接线(35)与第四电场强度检测装置(36)连接;第四电场强度检测装置(36)通过第四电场强度检测装置与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线(37)与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系统(20)连接;辅助电源系统(29)与第四电场强度检测装置(36)连接为其供电。


5.一种基于电场强度变化的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具有由接触网(1)、吊弦(2)和承力索(3)构成的牵引网,其特征在于:
钢轨(24)上方的供电臂牵引网依次顺序为:第一供电臂牵引网(21)、第一锚段关节转换区域(25)、中性区牵引网(23)、第二锚段关节转换区域(26)、第二供电臂牵引网(22);
第一供电臂牵引网(21)侧方设有第一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1)、中性区牵引网(23)侧方设有第三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3)、第二供电臂牵引网(22)侧方设有第二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2);
第一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1)、第二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2)、第三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3)的结构均为:两个或以上的感应电极分别以电场强度检测装置连接线和各自的电场强度检测装置连接,各电场强度检测装置分别以电场强度检测装置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线和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系统(20)连接;
第一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1)、第二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2)、第三列车受电弓位置检测装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张智郑琼林杨景熙郝瑞祥游小杰张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