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在生产出后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冷却处理,常见的自然放置冷却方法需要较长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通过利用传送零部件的动力来用多组风扇来对其进行降温处理,降温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包括机壳、两个滚筒一和支撑杆,机壳的右表面设置有底板,底板的左表面与机壳的右表面下端固定连接,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传送装置,支撑杆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的左端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传送装置右端设置有联动装置,联动装置下端设置有降温装置,两个滚筒一的筒面上各设置有一个传送带一,两个滚筒一的相对的两个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前后面的上端固定连接。r>优选的,所述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生产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1)包括机壳(11)、两个滚筒一(12)和支撑杆(13),机壳(11)的右表面设置有底板(14),底板(14)的左表面与机壳(11)的右表面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传送装置(2),支撑杆(13)的下表面与底板(14)的上表面的左端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传送装置(2)右端设置有联动装置(3),联动装置(3)下端设置有降温装置(4),两个滚筒一(12)的筒面上各设置有一个传送带一(15),两个滚筒一(12)的相对的两个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3)的前后面的上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生产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1)包括机壳(11)、两个滚筒一(12)和支撑杆(13),机壳(11)的右表面设置有底板(14),底板(14)的左表面与机壳(11)的右表面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传送装置(2),支撑杆(13)的下表面与底板(14)的上表面的左端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传送装置(2)右端设置有联动装置(3),联动装置(3)下端设置有降温装置(4),两个滚筒一(12)的筒面上各设置有一个传送带一(15),两个滚筒一(12)的相对的两个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3)的前后面的上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2)包括两对竖杆(26)、两个滚筒二(27),两个传送带二(22),两个滚筒二(27)的筒面上设置有传送带三(23),两个滚筒二(27)的前后两面均固定设置有一个传送轮一(24),每个滚筒二(27)上设置的两个传送轮一(24)的相离的两面的中间部分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杆一(25),每对连接杆一(25)的相离的两面分别与对应的一对竖杆(26)的相对两面的上端铰接,两个滚筒一(12)的相离的两面上设置有传送轮二(21),两个传送轮二(21)的相对两面分别与两个滚筒一(12)的相背离两面的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传送轮二(21)和传送轮一(24)的轮面上设置有传送带二(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3)包括两个长杆(34)、横杆(31)和方杆(37),两个长杆(34)的下表面分别与两对竖杆(26)中位于右端的一对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长杆(34)中间设置有横杆(31),横杆(31)的前后两面分别与两个长杆(34)的相对的两面的上端铰接,方杆(37)的前后两面分别与两个长杆(34)的相对的两面的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横杆(31)的杆面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传送轮三(310),传送轮三(310)与传送轮一(24)的轮面上设置有传送带四(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31)的杆面的中间部分固定设置有齿轮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