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膨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55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组件,所述螺母组件包括与所述阀座组件配合固定的塑料螺母,所述塑料螺母设有配合段,所述配合段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配合段的外壁部设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接触部,相邻的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所述阀座组件压装配合,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阀座组件之间具有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能够吸收所述接触部的挤压变形,从而改善螺母在压装时可能产生的变形问题。

An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膨胀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
技术介绍
电子膨胀阀一般设置有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通常由带外螺纹的丝杆和带内螺纹的螺母组成,螺母既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塑料注塑制成,并且螺母作为固定件,与阀座可以通过压装或者焊接固定,丝杆设置有外螺纹,螺母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螺纹副的作用,使丝杆在旋转的同时作升降运动,丝杆与阀针相连接,因此丝杆在升降运动时能够带动阀针靠近或远离阀口,以实现电子膨胀阀冷媒流量的调节。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
技术介绍
中一种典型的螺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母与阀座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图。其中,带有内螺纹的圆柱形螺母21’固定在阀座11’上,带有外螺纹的丝杆22’与螺母21’螺合。可以看出,圆柱形螺母21’压装进阀座11’的圆柱形内孔中。当螺母采用塑料注塑制成且与阀座压装固定时,可以对螺母的结构作出改进,来改善塑料螺母在压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在塑料螺母与阀座压装时,能够相对减小螺母可能产生的变形导致螺纹传动卡死失效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组件,所述螺母组件包括与所述阀座组件配合固定的塑料螺母,所述塑料螺母设有配合段,所述配合段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配合段的外壁部设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接触部,相邻的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所述阀座组件压装配合,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阀座组件之间具有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能够吸收所述接触部的挤压变形,从而改善螺母在压装时可能产生的变形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一种典型的螺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母与阀座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子膨胀阀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子膨胀阀的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电子膨胀阀中传动机构的横切俯视图;图6为图3所示电子膨胀阀中传动机构的纵切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螺母组件在实施例1中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螺母组件的连接板在实施例1中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螺母组件在实施例1中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螺母组件在实施例1中的仰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螺母组件在实施例2中的仰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螺母组件在实施例3中的仰视图。图1-图2中:阀座11’、圆柱形螺母21’、丝杆22’;图3-图12中:阀座组件1、塑料螺母2、配合段3、连接孔4、接触部5、凹陷部6、连接板7、均压孔8、径向凹凸部9、导向段11、导向孔12、传动杆13、阀体100、线圈200、阀座部件10、传动机构20、减速机构30、外罩部件40、转子5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所述的轴向、周向和径向均以电子膨胀阀为参照,以电子膨胀阀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为轴向,在垂直于轴向的水平面内,以电子膨胀阀的转子的转动方向为周向,转子的直径延伸方向为径向;当所描述的主体仅涉及螺母组件时,以螺母组件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为轴向,以螺母的圆柱面的环绕方向为周向,以螺母的直径方向为径向。本文所述的内外以电子膨胀阀的中轴线为参照,靠近中轴线的方向为内,远离中轴线的方向为外。并且,本文所述的内外指的是在电子膨胀阀的径向上的位置关系,在电子膨胀阀的轴向上采用上下描述位置关系。但是,本文中的上下仅是以附图中的方位为参照,仅为了说明的需要,不应该理解为对电子膨胀阀或螺母组件的使用环境以及结构等的限制。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用于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膨胀阀,以电子膨胀阀为例,该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100和线圈200;其中,阀体100包括:阀座部件10、传动机构20、减速机构30、外罩部件40以及驱动机构(包括线圈200)的转子50。其动作原理是:线圈200通电后产生电磁力,带动转子50转动,转子50的转动被减速器30减速后,由传动机构20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并传递给阀座部件10的阀针,使阀针沿启闭阀口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如图5和图6所示,传动机构包括螺母组件和传动杆13,螺母组件可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于阀座组件1,还可以辅之以焊接,以提高连接可靠性;传动杆13与螺母组件配合,并将转子的转动运动转化为轴向的直线运动,以驱动阀针在启闭阀口的方向运动。如
技术介绍
所述,由于螺母需要与阀座组件1过盈地压装,阀座组件1会对螺母施加径向的挤压力,有可能引起螺母的形变。同时,螺母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接孔4,该连接孔4具有内螺纹,用于实现与传动杆13的螺纹传动连接,螺母的形变会引起连接孔4的形变,进而影响连接孔4与传动杆13的配合,导致传动杆13在传动过程中被卡甚至卡死失效。本文就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电子膨胀阀的螺母组件,以解决螺母组件的连接孔4变形而导致传动卡死失效的问题。下文结合图7-图12,对本专利技术的螺母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7-图10所示,在实施例1中,螺母组件包括塑料螺母2,该塑料螺母2设有配合段3,用于与阀座组件1配合,配合段3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接孔4,用于与上述的传动杆13连接;其中,配合段3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接触部5,并且,相邻的接触部5之间形成凹陷部6,当塑料螺母2与阀座组件1装配时,以配合段3的接触部5与阀座组件1进行压装配合,此时,凹陷部6与阀座组件1不接触,在凹陷部6与阀座组件1之间形成径向间隙,如图5所示。如此,塑料螺母2与阀座组件1压装时,接触部5会产生挤压变形,该挤压变形会沿周向朝向该接触部5周向两侧的凹陷部6延展,通过凹陷部6吸收这种挤压变形,避免了挤压力进一步径向传递至处于径向内部的连接孔4,使得连接孔4保持原有形态,免受变形影响;当连接孔4保持原有形态时,就能够与传动杆13可靠的配合,保证传动的可靠性,避免出现卡死失效。配合段3可以整体呈圆柱状,在其中部形成轴向贯通的连接孔4,其外壁部可以具有欠缺部位,以形成凹陷部6,凹陷部6以外的部分形成接触部5。凹陷部6可以在注塑螺母的时候一次成型,也可以在螺母成型之后切削加工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欠缺部的个数,可以设有至少三个欠缺部,各欠缺部的轮廓线的延长线依次相交,形成正多边形,在俯仰状态下,该正多边形的中心与配合段3在俯仰状态下的投影圆的圆心重合,即该正多边形的中心处于配合段3的中轴线上。本实施例中,以设置六个欠缺部为例,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配合段3设置六边形的欠缺部;此时,接触部5也可以看作对该正六边形的顶点进行倒角处理形成的弧形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螺母组件还包括与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螺母组件和阀座组件(1),所述螺母组件包括与所述阀座组件(1)配合固定的塑料螺母(2),所述塑料螺母(2)设有配合段(3),所述配合段(3)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接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段(3)的外壁部设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接触部(5),相邻的所述接触部(5)之间形成凹陷部(6),所述接触部(5)用于与所述阀座组件(1)压装配合,所述凹陷部(6)与所述阀座组件(1)之间具有径向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螺母组件和阀座组件(1),所述螺母组件包括与所述阀座组件(1)配合固定的塑料螺母(2),所述塑料螺母(2)设有配合段(3),所述配合段(3)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接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段(3)的外壁部设有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接触部(5),相邻的所述接触部(5)之间形成凹陷部(6),所述接触部(5)用于与所述阀座组件(1)压装配合,所述凹陷部(6)与所述阀座组件(1)之间具有径向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段(3)的外周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欠缺部,所述欠缺部形成所述凹陷部(6),处于周向相邻的两所述欠缺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接触部(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段(3)设有至少三个欠缺部,在所述配合段(3)的横截面,各所述欠缺部的轮廓线的延长线依次相交,形成中心处于所述配合段(3)的中轴线上、并将所述配合段(3)的轮廓线包围在内的正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