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齿轮轴,其承受在与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力;转子轴,其在与齿轮轴相同的旋转中心线上可旋转地支承两端部且与齿轮轴花键嵌合,并与电动机的转子连结;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压入到齿轮轴以及转子轴的在以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所述径向上的作为弹性构件的橡胶构件的压缩量随着从位于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所述转子轴的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噪声的产生的技术,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在相同旋转中心线上花键嵌合的齿轮轴和与旋转机械的转子连结的转子轴。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花键嵌合而将齿轮轴的外周面与转子轴的内周面连结,并为了抑制花键嵌合部处的齿撞击声而在齿轮轴的外周面与转子轴的内周面之间压入有弹性构件。例如,有日本特开2016-118249中记载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16-118249所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公开了压入配设在花键嵌合部的内周侧的齿轮轴与配设在外周侧的转子轴之间的弹性构件的外周面形成为锥状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特开2016-118249所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当考虑到转子轴与齿轮轴的组装性时,可以考虑首先将弹性构件组装于齿轮轴的外周面,接着将组装有弹性构件的齿轮轴插入转子轴的内周侧,从而弹性构件被压入。形成为锥状的弹性构件的外周面形成为,在弹性构件被压入的情况下,弹性构件的外径随着从压入开始位置朝向压入结束位置而渐增。因此,在上述日本特开2016-118249中,在弹性构件的压缩量随着在转子轴的一端部朝向前端部侧而增加的状态下,弹性构件介于齿轮轴与转子轴之间。因此,在齿轮轴因沿与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起作用的径向力的作用而倾斜的情况下,存在转子轴由于从齿轮轴经由弹性构件传递的径向力而在转子轴产生的力矩变大的倾向,存在转子轴的倾斜变大的倾向。若与转子轴连结的旋转机械的转子以倾斜的状态旋转,则在旋转机械容易产生振动,由此可能产生噪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能够通过降低由从齿轮轴经由弹性构件传递的径向力引起的转子轴的倾斜来抑制噪声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为具备齿轮轴、转子轴以及弹性构件的动力传递装置。该齿轮轴构成为承受在与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力。所述转子轴在与所述齿轮轴相同的旋转中心线上可旋转地被支承两端部且与所述齿轮轴花键嵌合,并与旋转机械的转子连结。所述弹性构件压入到所述齿轮轴以及所述转子轴的在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而且,所述径向上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量随着从位于所述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所述转子轴的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根据上述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在齿轮轴以及转子轴的在以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压入弹性构件,从而降低由旋转变动引起的花键嵌合部处的齿撞击声。另外,所述径向上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量随着从位于所述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由此,在旋转中心线方向上转子轴经由弹性构件从齿轮轴受到的力成为随着从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朝向根部侧而增加的状态。因此,在齿轮轴因径向力的作用而倾斜的情况下,与转子轴经由弹性构件从齿轮轴受到的力为前端部侧大于转子轴的一端部的根部侧的情况、根部侧与前端部侧相同的情况相比,在本专利技术中,因齿轮轴的倾斜而在转子轴产生的力矩降低且转子轴倾斜的情况降低。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与转子轴连结的旋转机械的转子在倾斜的状态下旋转而产生的振动,抑制噪声的产生。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齿轮轴的外周面抵接,而且,也可以是,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减少。根据上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齿轮轴的外周面抵接,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减少。在弹性构件的内周面与齿轮轴的外周面抵接的情况下,即在弹性构件被压入转子轴的内周面与齿轮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情况下,压入前的弹性构件的内径随着从位于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减少。由此,在弹性构件被压入的情况下,弹性构件从齿轮轴受到的阻力从压入开始时的低的状态逐渐向压入结束时的高的状态增加,因此转子轴与齿轮轴的组装容易。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弹性构件也可以是圆筒状的橡胶构件。或者,所述摩擦阻尼器也可以包括圆筒状的橡胶构件即所述弹性构件。而且,所述弹性构件也可以是具有大致圆环状的环状部和突出设置于径向的内侧的多个突起的金属构件。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齿轮轴的内周面抵接,也可以是,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根据上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齿轮轴的内周面抵接,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在弹性构件的外周面与齿轮轴的内周面抵接的情况下,即在弹性构件被压入转子轴的外周面与齿轮轴的内周面之间的情况下,压入前的弹性构件的外径随着从位于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由此,在弹性构件被压入的情况下,弹性构件从齿轮轴受到的阻力从压入开始时的低的状态逐渐向压入结束时的高的状态增加,因此转子轴与齿轮轴的组装容易。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弹性构件也可以是圆筒状的橡胶构件。或者,所述弹性构件也可以是具有大致圆环状的环状部和突出设置于径向的外侧的多个突起的金属构件。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中的一个周面与所述齿轮轴的外周面或者内周面抵接,而且,也可以是,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厚度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根据上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中的一个周面与所述齿轮轴的外周面或者内周面抵接,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厚度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弹性构件被压入的情况下,弹性构件从齿轮轴受到的阻力从压入开始时的低的状态逐渐向压入结束时的高的状态增加。另外,在旋转中心线方向上,转子轴经由弹性构件从齿轮轴受到的力成为随着从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朝向根部侧而增加的状态。因此,转子轴与齿轮轴的组装容易,由旋转变动引起的花键嵌合部处的齿撞击声降低,并且抑制由于因齿轮轴的倾斜而在转子轴产生的力矩而起因于转子轴倾斜的噪声的产生。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一个周面是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周面,也可以是,所述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减少。根据上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一个周面是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周面,所述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减少。在弹性构件的内周面与齿轮轴的外周面抵接的情况下,即在弹性构件被压入转子轴的内周面与齿轮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情况下,压入前的弹性构件的内径随着从位于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减少。由此,转子轴与齿轮轴的组装容易,并且因齿轮轴的倾斜而在转子轴产生的力矩降低,从而抑制噪声的产生。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一个周面是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周面,也可以是,所述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根据上述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齿轮轴,所述齿轮轴构成为承受在与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力;/n转子轴,所述转子轴在与所述齿轮轴相同的旋转中心线上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两端部且与所述齿轮轴花键嵌合,并与旋转机械的转子连结;以及/n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压入到所述齿轮轴以及所述转子轴的在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在此,所述径向上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量随着从位于所述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所述转子轴的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6 JP 2019-086757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齿轮轴,所述齿轮轴构成为承受在与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力;
转子轴,所述转子轴在与所述齿轮轴相同的旋转中心线上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两端部且与所述齿轮轴花键嵌合,并与旋转机械的转子连结;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压入到所述齿轮轴以及所述转子轴的在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在此,所述径向上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量随着从位于所述转子轴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侧的压入开始位置朝向位于所述转子轴的根部侧的压入结束位置而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齿轮轴的外周面抵接,而且,
压入前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压入开始位置朝向所述压入结束位置而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是圆筒状的橡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是金属构件,具有大致圆环状的环状部和突出设置于径向的内侧的多个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本祐纪,北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