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永凯专利>正文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8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6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活塞直接旋转的气缸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活塞直接旋转,没有任何支点,只有一个圆心,无反方向气动位,无气动中断恢复期,气动力臂无强弱变动,都是在正方向最佳力臂点爆发动力与交接,气缸反作用力部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部的合力,节能高速形成设计,活塞动力部的高效设计并与密封部的一体结合法等技术方案。这种发动机与蒸气轮机、燃气轮机样机转子直径相同,气流气量相同,转子重量比都为7∶3,比蒸气轮机增加两倍的转速,比燃气轮机增加四倍的转速。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最适用于发电,包括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又适用于航空。

Supercharged centrifugal cylinder and water cylinder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一)、
:动力机械(二)、
技术介绍
:现在世界所有的气缸发动机都是往复式活塞,通过曲轴转成圆周的旋转,它的优点是进入气缸的全部气体都在气缸内通过活塞对面的固定依靠面使气体形成反推,推动活塞做功,暴发力大,做功结束,活塞进入排气位,将气体排出,通过轮子的惯性运动,将曲轴活塞返回重新做功的位置,缺点是曲轴每转一周只有一个正方向最佳力臂点。曲轴每转一周有两个支点,被称为气动死点,只能靠轮子的惯性运动,恢复曲轴的动力点。这样即减弱了它的实际动力,又不适合高速旋转,即使螺旋浆飞机用十二个气缸来缓解这个弱点,在接近音速时活塞的高速运动使排气不畅产生备压,功率反而大幅度下降,这种发动机也不适合用于发电。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只选择了它的优点,不用曲轴,活塞直接旋转,这样即具备了气缸曲轴发动机的优点,又具备了轮式发动机的优点。(因为水电站发电是靠水位的压力差水流发电,所以无法统称热效率)蒸气轮机的优点:蒸气轮机是气轮直接旋转,无动力死点,全部增压喷气都在风洞内喷射气轮组,这样即节约气量,又增加气轮的转速,气轮可不受约束的连续旋转。缺点:全部增压气体都是靠从风洞内一侧封闭的高气压位往风扇叶轮组喷射,低气压位是风扇叶轮组不断增大的外扇尾部的蒸气冷凝器,这种发动机完全是靠大量源源不停的强风喷力做功,消耗气量太大,但优于燃气轮机,蒸气轮机的又一个弱点是气轮的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一停风,气轮很快就停下来。叶轮与叶轮之间至排气孔,气流互通,即使叶轮不转,也能排气,所以没有蓄积动力,只有风洞动力和增压风力,所以暴发力小。燃气轮机是气油在燃气轮组成的风洞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通过燃气轮组冲出风洞,从尾部喷口喷出,通过产生动力的燃气轮主轴带动前轴大型吸气风扇吸飞机前部的大量气体并把吸入的气流,从尾部喷口喷出,形成气流对飞机前部的牵引力和后部的反推动力。这种发动机的优缺点跟蒸气轮机基本相似,因为这种发动机是靠汽油在风洞内燃气轮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做功,所以耗气量比蒸气轮机大,燃气轮机不适用于低速使用。高速使用:通过增大吸气风扇来增加燃气轮的转速负荷,通过适当增加燃油气量,来增加燃烧室压强,形成增压拥流排气就会形成反推依托面,被反推的叶轮都是相同的角度的斜面,通过轴承的高速旋转,把斜向动力气流排出,从尾部喷口喷出,燃气轮因此获得了高速压力动力,但燃气轮叶面受到的增压压力,对其根基部形成双向承受短杠杆压力,所以燃烧室的燃气增压是受控制的持续稳定的增压,是不引起燃气轮叶轮结构疲劳的增压,在减压状态,功率会大幅度下降。燃气轮机气轮也是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三)、
技术实现思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是通过车辆厂内燃机检验站对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原理动力模型、蒸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型,燃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型相同气流气量红外转速检测的,转子直径都相同。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与蒸气轮机、燃气轮机的转子重量比都是7∶3.转速比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6000转蒸气轮机2100转燃气轮机1100转巧妙的设计:1、每组由三个动力部合力,但仅消耗一个动力部的气量。2、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部活塞每秒,每个移位都在最佳力臂点爆发动力与交接。3、这种发动机的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4、排气孔大,活塞离心式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排气,所以排气快。5、延长活塞爆发动力后气缸内惯性加速区,形成弹道效应,又保护了活塞动力部气体的实力。6、喷气起动喷口与排气孔间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使喷气压力漏气不到排气孔又被迅速带入喷气起动喷口。7、附图说明(图2)1在喷气主动力组两侧设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使活塞两侧备压阻力变动力。8、气缸气室a点至B点这条组合线a点至右上方∠20°角直线段气缸气室壁。虽然仅有∠20°角面,这个面也对气缸气室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方向压力。所以在气缸拦板与活塞动力组外缘间隙处安装仿自行车飞轮原理设计只能让活塞动力组正方向旋转。所以∠20°角面气缸气室壁对活塞动力组活塞侧面产生的反方向气、水压力被发动机的飞轮千斤键卡住而使气、水压力折射到气缸气室最佳力臂点a点形成对活塞动力组活塞正方向气、水压力,所以这个∠20°角面气缸气室壁转变成对a点处活塞动力组活塞的正方向推力面。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最适用于发电,包括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又适用于航空,整根动力输出轴从发动机的两端通过,还可通过螺扣或键槽把实心的前后轴套防扭长管,把机头机尾连成共同吸气、排气的互助一体风洞结构来加强动力和平衡,活塞动力组是在气缸内气压相互掩环境下高速旋转最安全、最节能,航速最快,航程最长的高速、低速、综合性节能的航空增压离心式、喷气式气缸发动机。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水往低处流,高气压喷气流往低气压位直线喷射。BC面是固定面,而不是一条直线,应是方形或是长方形面,是活塞动力部的反作用力面,BC面的中部设喷口,BC面是高气压位的喷气反推依靠面、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的最佳力臂点,只有把大量主体喷气流进入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才能产生高效的推动力和反推动力,所以,以气缸a点半径的切线(图1)aB虚线直线做气缸气室壁就会切断大量主体喷气流进入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如何解决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的进气量又符合气缸活塞动力原理,经过各种反复实验,都同时出现了正反方向气动面,都不符合气缸活塞动力原理。最后以a点和B点的组合线才形成无反方向气动位获得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的成功,这个技术方案是:(图1)气缸内由圆心向各方向所画的线为几何制图线,a点至圆心为气缸的半径,a点到B点的虚线直线是气缸a点半径的圆切线,它于a点的气缸半径垂直,BC是固定面,它垂直于虚线直线aB,也垂直于C点向两边延伸的虚线、直线,B点在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上,c点是气缸半径的一点,经反复实验。能解决大量气缸最佳力臂点处气室气流量,又不产生任何反方向气动位,必须全由两条组合线来制造鉴定气缸气室壁,一条线是以气缸圆心至B点的半径线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B为其中一条直线以a点至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为气缸气室壁线因为附图说明(图2),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如果画在(图1)中,(图1)的原理图就无法看出,所以把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放在(图2)中,把(图1)和(图2)合看起来,其中(图1)的气缸缺少部分aBC粗线段是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图2)的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是(图1)机械加工铣切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的留出部分,(图1)的活塞动力组和(图2)合起来看每个活塞动力组之间都有气室隔气壁(图2)是整体发动机原理图,必须和(图1)合起来看,而且由于角度和原理的限制,只能突出原理画图,并在附图说明中对每组结构做完整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n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无曲轴,活塞直接旋转的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这种结构使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能源利用率达到95%,其特征在于:/na点是气缸的半径点,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的最佳力臂点,由气缸圆心至B点半径线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点为一点,其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的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组成气缸气室壁粗线段aB,∠20°:以气缸半径a点为一点以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右上方∠20°直线组成的∠20°,BC面是固定面,是活塞动力部的反作用力面,BC面的中部设喷口,B点在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上,C点是气缸半径的一点,由a点气缸半径长度的3.7/5点位向右方引一条a点气缸半径的垂直线与气缸半径的交点为C点,再以这条直线的C点向上方引这条直线的垂直线,这条向上方的垂直线与a点气缸半径圆切线虚线直线的交点为B点,所以BC垂直于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也垂直于C点向两边延伸的虚线、直线;粗线段aBC:由组合线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气缸气室隔气壁以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的旋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喷气反推动力1组有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由增压供气管直接供气,增压气体从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喷气喷入粗线段aBC气缸气室,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喷气反推动力组,所以只有增压喷气依靠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的反作用力才能形成对活塞动力组活塞的喷气、增压、反推,排气后的活塞动力组活塞进入第一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喷气起动力一(1①),当进入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只需增压的喷力所以叫气饱和加力二(1②),气饱和加力三(1③),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有两个密封部,一个喷气反推动力组,四个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密封部第1边、第2边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密封部在气缸的两端各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和活塞都是完整的,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这两组密封部气缸与活塞虽然不会形成反推动力,但他可以阻止喷气反推动力组间的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出的增压气体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所以这两组密封部必须是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的组成部分密封部活塞外缘不能为桶式金属结构样机试验已证明,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把活塞动力组内缘不需要部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这样就形成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因为整个活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重心都是垂直向下的,在活塞动力部重心下边利用产生的向心力的气缸气室,就会抵消重心压力,提高轴承的转速,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两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各联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各联组另一边与喷气反推动力组相邻,可间接利用喷气反推动力组从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入的增压气体依靠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无喷口的反推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推动力,所以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与喷气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的气压差较大,为中气压,但其整体发动机的反推动力效果,远比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像喷气反推动力组一样设喷口,反推动力效果大得多,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1联组的喷口为封闭喷口1m...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无曲轴,活塞直接旋转的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这种结构使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能源利用率达到95%,其特征在于:
a点是气缸的半径点,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的最佳力臂点,由气缸圆心至B点半径线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点为一点,其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的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组成气缸气室壁粗线段aB,∠20°:以气缸半径a点为一点以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右上方∠20°直线组成的∠20°,BC面是固定面,是活塞动力部的反作用力面,BC面的中部设喷口,B点在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上,C点是气缸半径的一点,由a点气缸半径长度的3.7/5点位向右方引一条a点气缸半径的垂直线与气缸半径的交点为C点,再以这条直线的C点向上方引这条直线的垂直线,这条向上方的垂直线与a点气缸半径圆切线虚线直线的交点为B点,所以BC垂直于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也垂直于C点向两边延伸的虚线、直线;粗线段aBC:由组合线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气缸气室隔气壁以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的旋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喷气反推动力1组有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由增压供气管直接供气,增压气体从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喷气喷入粗线段aBC气缸气室,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喷气反推动力组,所以只有增压喷气依靠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的反作用力才能形成对活塞动力组活塞的喷气、增压、反推,排气后的活塞动力组活塞进入第一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喷气起动力一(1①),当进入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只需增压的喷力所以叫气饱和加力二(1②),气饱和加力三(1③),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有两个密封部,一个喷气反推动力组,四个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密封部第1边、第2边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密封部在气缸的两端各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和活塞都是完整的,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这两组密封部气缸与活塞虽然不会形成反推动力,但他可以阻止喷气反推动力组间的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出的增压气体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所以这两组密封部必须是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的组成部分密封部活塞外缘不能为桶式金属结构样机试验已证明,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把活塞动力组内缘不需要部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这样就形成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因为整个活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重心都是垂直向下的,在活塞动力部重心下边利用产生的向心力的气缸气室,就会抵消重心压力,提高轴承的转速,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两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各联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各联组另一边与喷气反推动力组相邻,可间接利用喷气反推动力组从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入的增压气体依靠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无喷口的反推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推动力,所以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凯
申请(专利权)人:邓永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