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钻井冲击器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钻井技术也渐渐取得一定的进展,钻井工程逐渐向深、超深环境等条件恶劣的钻井领域发展,但在向深环境井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钻柱黏滑和钻头卡钻等方面;虽然现在已有能产生轴向冲击或周向冲击的冲击器,但这些冲击器只能产生单一方向的冲击作用,无法同时解决钻柱黏滑与钻头卡钻双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冲击器只能产生单一方向的冲击作用,无法同时解决钻柱黏滑与钻头卡钻双重问题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包括外壳、周向冲击组件、轴向冲击组件、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周向冲击组件包括定心传动轴和周向冲击件,所述定心传动轴同轴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心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立耳,所述周向冲击件包括滑块、弧形压缩弹簧和第二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周向冲击组件,所述周向冲击组件包括定心传动轴和周向冲击件,所述定心传动轴同轴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心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立耳,所述周向冲击件包括滑块、弧形压缩弹簧和第二立耳,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滑块与所述弧形槽滑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槽相连通的楔形槽,所述弧形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楔形槽上,所述弧形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二立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二立耳与所述第一立耳抵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立耳带动所述滑块从所述弧形槽运动至所述楔形槽中;/n轴向冲击组件,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周向冲击组件,所述周向冲击组件包括定心传动轴和周向冲击件,所述定心传动轴同轴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心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立耳,所述周向冲击件包括滑块、弧形压缩弹簧和第二立耳,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滑块与所述弧形槽滑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槽相连通的楔形槽,所述弧形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楔形槽上,所述弧形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二立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二立耳与所述第一立耳抵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立耳带动所述滑块从所述弧形槽运动至所述楔形槽中;
轴向冲击组件,所述轴向冲击组件包括上碟簧组、上冲击锤体、下冲击锤体、下碟簧组和下接头,所述上碟簧组、所述上冲击锤体、所述下冲击锤体和所述下碟簧组沿远离轴向冲击件的方向依次同轴套设于所述定心传动轴上,所述上碟簧组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轴肩配合,所述上碟簧组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冲击锤体抵接,所述上冲击锤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轴向滑动连接,所述下冲击锤体的内壁与所述定心传动轴的外壁轴向滑动连接,所述上冲击锤体靠近所述下冲击锤体的一端由两个弧形面组成,两个所述弧形面关于所述定心传动轴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弧形面到所述上冲击锤体另一端的垂直距离沿周向方向逐渐变大,所述下冲击锤体靠近所述上冲击锤体一端设置有两个顶块,两个所述顶块关于所述定心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两个所述顶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弧形面抵接,所述下冲击锤体远离所述上冲击锤体一端与所述下接头连接,所述下碟簧组的一端与所述下冲击锤体抵接,所述下碟簧组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轴肩配合;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中;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心传动轴远离所述轴向冲击组件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楔形槽的宽度,所述滑块为弧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冲击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周向冲击件关于所述定心传动轴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击作用的双向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耳的运动轨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吴志超,武进虎,杨钧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