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冬晓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54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包括窗体框架、伺服电机和送气风扇,所述窗体框架的顶端内部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并且伺服电机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连接轴的后端,并且连接轴贯穿直板,所述直板位于收纳槽的内部,且直板与窗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送气风扇。该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该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整体自身具备送气的功能,从而方便后续进行房屋与外界之间气体的流动工作,同时可将玻璃整体进行固定,增加了整体的透光性能,避免后续需要对安装的窗户进行开合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主要是指对房屋和构建物进行建造,在完成对建筑物的建造工作后,需要安装各种的配套设备和部件,其中包括建筑用的窗体结构,有利于后续对窗户的安装固定工作,便于整体的建造,但是现有的建筑窗体结构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在高层的情况下,安装的窗体结构整体为密封的,从而避免发生高空坠物的现象,提高了整体的防护性,但是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后续安装好玻璃后,只能进行透光的工作,不能进行合适的透气;2、可通过安装到窗体结构上的窗户进行后续的透气,但是一般在高空的环境下,窗户可进行打开的幅度较小,同时通过窗户的卡合,也是容易使得一些小型的物体发生坠落的现象,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整体空气的流动是随着外界的风力进行变换的,透气性能不够稳定。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建筑窗体结构可通过安装到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包括窗体框架(1)、伺服电机(3)和送气风扇(8),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架(1)的顶端内部设置有收纳槽(2),且收纳槽(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并且伺服电机(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4),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与第二锥形齿轮(5)啮合连接,且第二锥形齿轮(5)固定安装在连接轴(6)的后端,并且连接轴(6)贯穿直板(7),所述直板(7)位于收纳槽(2)的内部,且直板(7)与窗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6)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送气风扇(8),且连接轴(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齿轮(9),所述第一连接齿轮(9)与第二连接齿轮(10)啮合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包括窗体框架(1)、伺服电机(3)和送气风扇(8),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架(1)的顶端内部设置有收纳槽(2),且收纳槽(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并且伺服电机(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4),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与第二锥形齿轮(5)啮合连接,且第二锥形齿轮(5)固定安装在连接轴(6)的后端,并且连接轴(6)贯穿直板(7),所述直板(7)位于收纳槽(2)的内部,且直板(7)与窗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6)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送气风扇(8),且连接轴(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齿轮(9),所述第一连接齿轮(9)与第二连接齿轮(10)啮合连接,且第二连接齿轮(10)与直板(7)转动连接,所述收纳槽(2)的右端内部安装有棘轮(11),且棘轮(11)与第一连接齿轮(9)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6)与直板(7)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直板(7)的高度小于收纳槽(2)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9)和第二连接齿轮(10)分别为中空结构,且第一连接齿轮(9)与第二连接齿轮(10)分别在收纳槽(2)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化窗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1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凸块(12),且凸块(12)与棘爪(13)相互连接,并且棘爪(13)安装在圆板(14)上,所述圆板(14)位于棘轮(11)的内部中心,且圆板(14)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支撑轴(15),并且支撑轴(1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冬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