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454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墙体、飘窗和保温块,保温块包括侧保温块、顶保温块、底保温块、连接保温块一和连接保温块二;侧保温块呈沿竖向的L状;顶保温块呈沿横向的L状且开有插接槽一;底保温块呈沿横向的L状且开有插接槽二;连接保温块一为板状,两侧端分别匹配插接在插接槽一和插接槽二内;连接保温块二为板状,设置在连接保温块两端;保温块与墙体之间,保温块与飘窗之间以及保温块之间均粘接连接。通过改进保温块的形状,按改进形状预制改进后的保温块规格,能够通过粘接以及插销式连接结构挤紧,从而牢固安装在飘窗上,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此外插接重叠设置,具有连续密闭性,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被动房施工领域,特别涉及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被动房,是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所有消耗的一次能源总和不超过120千瓦·小时/(平米.年)的房屋。如此低的能耗标准,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实现。“被动房”是一种全新的节能建筑,是无需主动供应能量就能满足制冷和采暖需求的房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高度节能和舒适宜居的建筑。因为被动房项目的外保温厚度一般都较厚,对于外置飘窗,将保温层铺设在飘窗外后需要通过保温钉将保温层固定在墙体上,由于上下飘窗之间的间距较小,操作空间较小,对保温钉的打钉操作较为困难,使得保温层的稳定性较差且保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因为被动房项目的外保温厚度一般都较厚,对于外置飘窗,将保温层铺设在飘窗外后需要通过保温钉将保温层固定在墙体上,由于上下飘窗之间的间距较小,操作空间较小,对保温钉的打钉操作较为困难,使得保温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飘窗(2)和保温块(3),所述飘窗(2)包括顶框(21)、底框(22)和两侧框(23),所述保温块(3)包括侧保温块(31)、顶保温块(32)、底保温块(33)、连接保温块一(34)和连接保温块二(35);所述侧保温块(31)呈沿竖向的L状,一边位于侧框(23)远离墙体(1)的外侧,另一边位于侧框(23)周边的外侧且伸至与墙体(1)贴合,侧保温块(31)的高度与侧框(23)齐平设置;所述顶保温块(32)呈沿横向的L状且开有插接槽一(36),顶保温块(32)的一边位于顶框(21)顶端且伸至与墙体(1)贴合,另一边位于顶框(21)远离墙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飘窗(2)和保温块(3),所述飘窗(2)包括顶框(21)、底框(22)和两侧框(23),所述保温块(3)包括侧保温块(31)、顶保温块(32)、底保温块(33)、连接保温块一(34)和连接保温块二(35);所述侧保温块(31)呈沿竖向的L状,一边位于侧框(23)远离墙体(1)的外侧,另一边位于侧框(23)周边的外侧且伸至与墙体(1)贴合,侧保温块(31)的高度与侧框(23)齐平设置;所述顶保温块(32)呈沿横向的L状且开有插接槽一(36),顶保温块(32)的一边位于顶框(21)顶端且伸至与墙体(1)贴合,另一边位于顶框(21)远离墙体(1)的一侧,插接槽一(36)开设在顶保温块(32)顶部靠近墙体(1)的一边;所述底保温块(33)呈沿横向的L状且开有插接槽二(37),底保温块(33)的一边位于底框(22)底端且伸至与墙体(1)贴合,另一边位于底框(22)远离墙体(1)的一侧,插接槽二(37)开在底保温块(33)底部靠近墙体(1)的一端;连接保温块一(34)为板状,两侧端分别匹配插接在插接槽一(36)和插接槽二(37)内;所述连接保温块二(35)为板状,设置在连接保温块(3)两端,并且位于相邻两侧保温块(31)之间,连接保温块二(35)与侧保温块(31)在竖向对齐;保温块(3)与墙体(1)之间,保温块(3)与飘窗(2)之间以及保温块(3)之间均粘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保温块(31)、顶保温块(32)和底保温块(33)均为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房飘窗保温节点构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伟杨玉柏李计英张敏吕豪杨俊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