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44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并用于带动锁舌开锁或上锁的拨拖,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能带动拨拖转动的旋钮,拨拖连接有带动其复位的复位机构,外壳与旋钮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旋钮转动的开关机构,从而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旋钮处于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拨拖一起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通过在旋钮上增加开关机构使得其无法直接被扭动,开门时需要按压开关才能转动旋钮,有效增强门锁的安全性能,防止幼小儿童私自打开门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锁具
,特别是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
技术介绍
现在技术中的门锁为了方便门内的使用,通常在门内的一侧设置为旋钮,通过转动旋钮快速开锁,无需插入钥匙,但由于开锁方便,往往导致安全性的降低,特别是门锁容易被幼小儿童私自打开而跑出房外。为了提高门锁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创造提出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以此来增强门锁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用于带动锁舌开锁或上锁的拨拖,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能带动所述拨拖转动的旋钮,所述拨拖连接有带动其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外壳与旋钮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旋钮转动的开关机构,从而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旋钮处于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拨拖一起转动。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钮上的按键,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并用于带动锁舌(2)开锁或上锁的拨拖(3),所述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能带动所述拨拖(3)转动的旋钮(4),所述拨拖(3)连接有带动其复位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旋钮(4)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旋钮(4)转动的开关机构,从而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旋钮(4)处于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拨拖(3)一起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并用于带动锁舌(2)开锁或上锁的拨拖(3),所述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能带动所述拨拖(3)转动的旋钮(4),所述拨拖(3)连接有带动其复位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旋钮(4)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旋钮(4)转动的开关机构,从而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旋钮(4)处于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拨拖(3)一起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钮(4)上的按键(5),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旋钮(4)的第一限位槽(11),所述旋钮(4)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11)设置有在装配后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相通的第二限位槽(41),所述开关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内的限位柱(6)和第一复位弹簧(7),所述限位柱(6)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的弹力推动下卡装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41)之间而使得所述旋钮(4)处于锁定状态无法转动;当按下所述按键(5)时所述按键(5)带动所述限位柱(6)退出所述第二限位槽(41)而使得所述旋钮(4)处于解锁状态可以转动;所述旋钮(4)内设置有带动所述按键(5)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朝向所述旋钮(4)的一侧外凸形成有安装部(12),所述安装部(12)内设置有第一通孔(13),所述旋钮(4)设置有能插入所述第一通孔(13)内的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后与所述拨拖(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11)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2)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槽(41)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1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41)内的推动柱(9),所述按键(5)设置在所述旋钮(4)的外侧,所述按键(5)的按压方向垂直于所述限位柱(6)的移动方向,所述旋钮(4)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41)垂直相通的按压缺口(43),所述推动柱(9)背离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乃添廖海强余彦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