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包括锁壳和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安装在锁壳内部右端面上侧,所述触摸屏下侧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内安装把手,所述滚动轴承下侧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支板,所述支板上端固定筒圈,所述筒圈内活动安装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内设有方形内腔,所述方形内腔内安装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活动端安装方形罩,所述方形罩安插在方形孔内,所述方形罩外表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锁壳内部右端面下侧安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传动轴与把手的分离,还达到提高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安装的机械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属于锁具
技术介绍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如指纹锁、指静脉锁。目前,智能锁具上的传动轴与把手大都为固定连接,智能锁具在未开启的情况下,在人为恶意大力晃动过程中,把手等安装部位容易受损坏,同时锁壳上用于安装螺丝的直螺纹管结构简单,直螺纹管与锁壳的接触面积小,被人为恶意损坏的概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包括锁壳和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安装在锁壳内部右端面上侧,所述触摸屏下侧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圈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滚动轴承内安装把手,所述把手另一端贯穿锁壳延伸至锁壳右侧,所述滚动轴承下侧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支板,所述支板上端固定筒圈,所述筒圈内活动安装传动轴,所述筒圈环形侧面上侧开设限位槽,所述传动轴右端外表面安装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槽延伸至筒圈外侧,所述传动轴左端固定方形块,所述传动轴内设有方形内腔,所述传动轴左端外表面下侧开设进线口,所述方形内腔内安装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活动端安装方形罩,所述方形罩安插在方形孔内,所述方形罩外表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锁壳内部右端面下侧安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动推杆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出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内部上下两侧均安装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下侧安装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之间设有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所述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均固定在锁壳内部右端面,所述第一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上侧固定第一加强条,所述第一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板下端面,所述第一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下侧固定第二加强条,所述第二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板上端面,所述第二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下侧固定第三加强条,所述第三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板上端面,所述第二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上侧固定第四加强条,所述第四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板下端面。进一步地,所述方形罩外表面开设安装孔,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安装孔内,且压力传感器与方形孔内壁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右端面开设通孔,所述滚动轴承设置在通孔右侧,所述把手贯穿通孔延伸至锁壳右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板上端面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多个第一三角板,所述第一三角板与锁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板上端面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多个第二三角板,所述第二三角板与锁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条和第二加强条与第一连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三加强条和第四加强条与第二连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人为恶意晃动把手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后将数据传送至电路板上的单片机上,进而单片机控制微型电动推杆收缩,直至方形罩脱离把手上的方形孔,实现传动轴与把手的分离,避免人为恶意作用在把手上的力量作用在锁芯等部位,有利于将破坏效果降至最低程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设置在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之间,并利用第一加强条和第二加强条将第一直螺纹管与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固定连接,利用第三加强条和第四加强条将第二直螺纹管与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固定连接,增加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与锁壳固定连接的范围,提高破坏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的难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中B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中传动轴和把手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锁壳、2-触摸屏、3-滚动轴承、4-筒圈、5-传动轴、6-方形块、7-支板、8-支撑条、9-电路板、10-第一直螺纹管、11-第一连板、12-第二连板、13-第二直螺纹管、14-把手、15-限位槽、16-限位杆、17-第一加强条、18-第二加强条、19-第三加强条、20-第四加强条、21-微型电动推杆、22-进线口、23-方形内腔、24-压力传感器、25-方形孔、26-方形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包括锁壳1和触摸屏2,触摸屏2安装在锁壳1内部右端面上侧,触摸屏2下侧设有滚动轴承3,滚动轴承3外圈与锁壳1固定连接,滚动轴承3内安装把手14,把手14另一端贯穿锁壳1延伸至锁壳1右侧,利用滚动轴承3连接把手14与锁壳1,便于把手14转动的同时实现对把手14的支撑。滚动轴承3下侧设有支撑条8,支撑条8与锁壳1固定连接,支撑条8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支板7,支板7上端固定筒圈4,支撑条8和支板7共同支撑筒圈4。筒圈4内活动安装传动轴5,筒圈4环形侧面上侧开设限位槽15,传动轴5右端外表面安装限位杆16,限位杆16贯穿限位槽15延伸至筒圈4外侧,筒圈4用于支撑传动轴5,在转动把手14时,把手14带动传动轴5转动,传动轴5带动限位杆16沿着限位槽15滑动,进而限位杆16起到限制传动轴5转动角度的作用。传动轴5左端固定方形块6,通过将传动轴5上的方形块6安插在锁芯相对应的方形插口内,便于利用传动轴5驱动锁芯内的部件动作。传动轴5内设有方形内腔23,传动轴5左端外表面下侧开设进线口22,方形内腔23内安装微型电动推杆21,方形内腔23为微型电动推杆21提供安装空间,进线口22的设计便于微型电动推杆21和压力传感器24的线缆穿入方形内腔23内。微型电动推杆21活动端安装方形罩26,方形罩26安插在方形孔25内,控制微型电动推杆21伸长至最大行程时,方形罩26处于方形孔25内,进而完成把手14与传动轴5的插接。方形罩26外表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24,锁壳1内部右端面下侧安装电路板9,电路板9上焊接有单片机,压力传感器24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型电动推杆21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出端电性连接,在人为恶意晃动把手14时,压力传感器24检测压力后将数据传送至电路板9上的单片机上,进而单片机将接收到数据的压力值和频率与事先录入的数据相比较,当数据相匹配时,单片机控制微型电动推杆21收缩,直至方形罩26脱离把手14上的方形孔25,实现传动轴5与把手14的分离,避免人为恶意作用在把手14上的力量作用在锁芯等部位,有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包括锁壳和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安装在锁壳内部右端面上侧,所述触摸屏下侧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圈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滚动轴承内安装把手,所述把手另一端贯穿锁壳延伸至锁壳右侧,所述滚动轴承下侧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支板,所述支板上端固定筒圈,所述筒圈内活动安装传动轴,所述筒圈环形侧面上侧开设限位槽,所述传动轴右端外表面安装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槽延伸至筒圈外侧,所述传动轴左端固定方形块,所述传动轴内设有方形内腔,所述传动轴左端外表面下侧开设进线口,所述方形内腔内安装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活动端安装方形罩,所述方形罩安插在方形孔内,所述方形罩外表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锁壳内部右端面下侧安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动推杆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出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包括锁壳和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安装在锁壳内部右端面上侧,所述触摸屏下侧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圈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滚动轴承内安装把手,所述把手另一端贯穿锁壳延伸至锁壳右侧,所述滚动轴承下侧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支板,所述支板上端固定筒圈,所述筒圈内活动安装传动轴,所述筒圈环形侧面上侧开设限位槽,所述传动轴右端外表面安装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槽延伸至筒圈外侧,所述传动轴左端固定方形块,所述传动轴内设有方形内腔,所述传动轴左端外表面下侧开设进线口,所述方形内腔内安装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活动端安装方形罩,所述方形罩安插在方形孔内,所述方形罩外表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锁壳内部右端面下侧安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动推杆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出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内部上下两侧均安装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下侧安装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之间设有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所述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均固定在锁壳内部右端面,所述第一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上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国,
申请(专利权)人:李朋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