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35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包括充气柱框架、外罩、保温罩和制冷设备,充气柱框架由若干个垂直、水平和倾斜的充气柱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连接贯通的密闭充气通道,充气柱框架外粘合一层外罩,充气柱框架的前侧设一进出口。保温罩为一个整体连接到充气柱框架上,保温罩前侧设一进出口,与充气柱框架进出口的位置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冷库便于安装与拆卸、可重复使用。保温罩采用新型保温材料,生产工艺简单,减轻了保温罩的重量;整个冷库采用可裁剪软质材料,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充气柱框架与保温罩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同时生产再组装,可加快生产速度,同时也可作为标准保温组件和其他框架组装,延伸了产品的适用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移动冷库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可移动性的冷库有集装箱和部分微型冷库。集装箱的尺寸对运输有一定的要求,微型冷库大多也是从传统冷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充气墙加填充保温棉方式的冷库为减少漏热,保温层部分填充大量的保温棉;聚氨酯保温模块组装的移动冷库需要固定尺寸的模块进行拼装。公告号为:CN203798057U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承式移动冷库,包括基础层、主体膜及保温层,基础层设于地面上,主体膜设于基础层上。主体膜可充气成拱形,主体膜的边缘与基础层的周缘固定连接,主体膜与基础层形成一收容腔,保温层均匀分布于收容腔的内侧壁上,移动时可将保温层拆下。公告号为:CN101949196B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墙体材料包括保温层,保温层的两侧分别依次设有第一层金属层、阻隔层、缓冲层、保护层和第二金属层,保温层两侧的阻隔层为气密性材料,阻隔层连同保温层两侧的第一金属层构成可充气膨胀的气密性空间,还公开了一种采用该墙体材料的充气式微型冷库包括顶部、底部和四周墙体,该墙体材料处于冷库内壁一侧的保温层与缓冲层之间至少有一部分为带有空隙夹层区域,该夹层区域作为冷空气循环通道。根据现有的公开移动冷库,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填充式的保温材料,导致产品比较笨重,违背了可移动产品追求从轻的设计原则;组装式的模块型保温材料尺寸固定,不适用小批量多尺寸的生产;多层结构的保温材料设计使生产工艺更为复杂。2.部分移动冷库安装时,还需要先在地面做基础层,若更换冷库的放置位置,则需要重新做基础层,安装工序复杂。对于组装型冷库,多次拆装会造成拼接处的损坏,密封性也会变差,适合小范围的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包括充气柱框架、外罩、保温罩和制冷设备,充气柱框架由若干个垂直、水平和倾斜的充气柱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连接贯通的密闭充气通道,充气柱框架外粘合一层外罩,充气柱框架的前侧设一进出口。保温罩为一个整体连接到充气柱框架上,保温罩前侧设一进出口,与充气柱框架进出口的位置重合。制冷设备由制冷外机和制冷内机组成,分别位于冷库的外侧和内侧,制冷外机和制冷内机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充气柱框架前侧的进出口处的垂直充气柱外部上设有一冷库门连接装置,冷库门通过门连接装置固定在充气柱上,进出口处的另一垂直充气柱外部上设有磁条带,充气柱框架进出口处的充气柱内侧四周设有毛刺粘带。所述冷库门由两层保温板组成,内保温板和外保温板,外保温板外部设有门搭,门搭内装有磁条。所述保温罩由保温层、外表层和粘合层组成,保温罩进出口处设有保温门帘,保温门帘位于保温罩内侧,保温门帘的两侧和下端设有门帘磁带,门帘磁带位于保温门帘外部。保温罩进出口处的两侧和下端设有磁带,磁带位于保温罩的内侧。在保温罩进出口的位置设置门框,门框位于保温罩的外侧。保温罩进出口处的门框四周设有毛刺粘带。所述保温罩的保温层采用新型纳米保温材料,表层采用防水材料。所述保温罩上的保温门帘与保温罩采用相同的材料。所述充气柱框架的充气柱与保温罩通过绳连接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充气柱框架、外罩和保温罩均由可裁剪的软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到的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采用气柱一体式结构,便于安装与拆卸、可重复使用。1.保温罩由以新型纳米材料作为保温层和以防水布为表层组成,二者粘合即可,简化生产加工工艺,减轻了保温材料的重量。2.充气柱框架、外罩和保温罩均采用软质可裁剪材料,满足不同尺寸移动冷库的生产。3.一体式框架结构只需对充气柱充气即可成型,可实现随用随充、快速部署的效果。不用时,保温罩无需拆下,只需将充气柱内的气体放出,即可折叠收纳。4.此外,充气柱框架与保温罩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在不同车间同时生产,最后进行组装,可以加快生产速度,同时也可作为标准保温组件和其他框架组装,延伸了产品的适用广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气柱框架示意图;图4为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保温罩示意图;图5为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冷库门示意图;图6为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框架与保温罩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6中A所示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7中绳连接穿孔示意图;图9为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保温罩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充气柱框架,2-外罩,3-冷库门,4-保温罩,5-绳,61-制冷外机,62-连接管,63-制冷内机11-非边,111-圆孔,112-固定环,12-毛刺粘带,31-门搭,311-磁条,32-磁条带,33-内保温板,34-连接装置,35-外保温板41-保温门帘,411-门帘磁带42-门框,421-毛刺粘带,43-非边,431-圆孔,432-固定环,45保温层,46-外表层,47-粘合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图9,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包括充气柱框架1、外罩2、保温罩4和制冷设备,充气柱框架1由若干个垂直、水平和倾斜的充气柱组成,形成一个相互连接贯通的密闭充气通道,充气柱框架1外粘合一层外罩2,充气柱框架1的前侧设一进出口。保温罩2为一个整体连接到充气柱框架1上,保温罩2前侧设一进出口,与充气柱框架1进出口的位置重合。制冷设备由制冷外机61和制冷内机63组成,分别位于冷库的外侧和内侧,制冷外机61和制冷内机63通过连接管62连接。充气柱框架1前侧的进出口处的垂直充气柱外部上设有一连接装置34,冷库门3通过连接装置34固定在充气柱上,进出口处另一垂直充气柱外部上设有磁条带32,充气柱框架1进出口处的充气柱内侧四周设有毛刺粘带12。冷库门3由内保温板33和外保温板35组成,外保温板35上设有门搭31,门搭31内装有磁条311。当冷库门3合上时,保温板33与充气柱框架1进出口处的充气柱发生挤压,由于充气柱自身具有弹性,可以很好的与保温板33挤压在一起,增强冷库的密闭性。冷库门3的外保温板35上的门搭31内部磁条311与充气柱上的磁条带32相吸,从而使冷库门3起到很好的闭合效果,防止不必要的开门。保温罩4由保温层45、外表层46和粘合层47组成,保温罩4进出口处设有保温门帘41,保温门帘41位于保温罩4内侧,保温门帘41的两侧和下端设有门帘磁带411,门帘磁带411位于保温门帘41外部。保温罩4进出口处的两侧和下端设有磁带(图中未显示),磁带位于保温罩4的内侧。在保温罩4进出口的位置设置门框42,门框42位于保温罩4的外侧。保温门帘41的使用避免人员和物品通过时发生过多的漏热现象,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保温罩4进出口处的门框42四周设有毛刺粘带421。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包括充气柱框架、外罩、保温罩和制冷设备,充气柱框架由若干个垂直、水平和倾斜的充气柱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连接贯通的密闭充气通道,充气柱框架外粘合一层外罩,充气柱框架的前侧设一进出口。保温罩为一个整体连接到充气柱框架上,保温罩前侧设一进出口,与充气柱框架进出口的位置重合。制冷设备由制冷外机和制冷内机组成,分别位于冷库的外侧和内侧,制冷外机和制冷内机通过连接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包括充气柱框架、外罩、保温罩和制冷设备,充气柱框架由若干个垂直、水平和倾斜的充气柱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连接贯通的密闭充气通道,充气柱框架外粘合一层外罩,充气柱框架的前侧设一进出口。保温罩为一个整体连接到充气柱框架上,保温罩前侧设一进出口,与充气柱框架进出口的位置重合。制冷设备由制冷外机和制冷内机组成,分别位于冷库的外侧和内侧,制冷外机和制冷内机通过连接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柱框架前侧的进出口处的垂直充气柱外部上设有一连接装置,冷库门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充气柱上,进出口处的另一垂直充气柱外部上设有磁条带,充气柱框架进出口处的充气柱内侧四周设有毛刺粘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柱框架上的冷库门由两层保温板组成,内保温板和外保温板,外保温板外部设有门搭,门搭内装有磁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源梁英涛刘福星卢刚李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卧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