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及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42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包括底座、标准节段、端头和把手,端头、标准节段和底座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端头、标准节段和底座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横肋a、横肋b和横肋c,横肋a、横肋b和横肋c上均设有多个槽口,部分把手的一端经横肋a上的槽口伸入至横肋b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端头和标准节段可拆卸连接;部分把手的一端经横肋b上的槽口伸入至横肋c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标准节段和底座可拆卸连接。环保耐用、强度高、耐腐蚀、重量轻、可周转使用次数高、不易变形、混凝土成型效果好、拆装便捷、运输方便、经济实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圆形钢模板厚重、组装繁琐、施工效率低下和圆形木模板加固不牢、易偏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及加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进行柱形混凝土浇筑时常常用到圆柱形模板,例如工程桩接桩工程、桥墩工程以及施工圆柱形柱工程等等,而传统圆柱形钢模板厚重,安装、拆卸较为繁琐,由于施工时可能需要使用吊装机械,因此导致施工效率降低。而传统圆柱形木质定型模板由两片半圆子母接口木模板拼装组成,且使用钢带箍拉紧加固,由于模板为木质材料,且子母接口在施工中非常容易进入沙浆并破损,因此无法保证使用次数,基本周转四次以上损坏较为严重,且木模板本身材料限制,在受到侧压力过大会造成严重变形使左右半圆模板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及加固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包括底座、标准节段、端头和把手,端头、标准节段和底座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端头、标准节段和底座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横肋a、横肋b和横肋c,横肋a、横肋b和横肋c上均设有多个槽口,部分把手的一端经横肋a上的槽口伸入至横肋b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端头和标准节段可拆卸连接;部分把手的一端经横肋b上的槽口伸入至横肋c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标准节段和底座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在上述方案中,端头包括多块模板a,多块模板a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环状;每块模板a上设有纵肋a和纵肋b,纵肋a和纵肋b上均设有槽口,部分把手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a中其中一块模板a的纵肋a上的槽口伸入至另一块模板a的纵肋b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a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标准节段包括多块模板b,多块模板b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环状;每块模板b上设有纵肋c和纵肋d,纵肋c和纵肋d上均设有槽口,部分把手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b中其中一块模板b的纵肋c上的槽口伸入至另一块模板b的纵肋d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b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方案中,底座包括多块模板c,多块模板c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环状;每块模板c上设有纵肋e和纵肋f,纵肋e和纵肋f上均设有槽口,部分把手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c中其中一块模板c的纵肋e上的槽口伸入至另一块模板c的纵肋f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c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支撑连接件,模板a、模板b和模板c上均设有纵肋g,纵肋g上设有槽口,支撑连接件包括基座和螺栓,基座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前侧上的两块连接板a以及设置在基板后侧上的两块连接板b,连接板b上设有槽口,纵肋g处在两块连接板b之间,部分把手的一端经两块连接板b中的其中一块连接板b上的槽口依次伸入至纵肋g上的槽口以及另一块中连接板b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支撑连接件和纵肋g可拆卸连接,螺栓设置在两块连接板a之间。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中间连接带,纵肋g上沿其纵向开设有两道卡槽a;中间连接带的四个拐角处均具有条带a,每个条带a上均设有槽口;中间连接带位于顶部的两个条带a分别卡入至端头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a中的纵肋g上的卡槽a内,以及位于底部的两个条带a分别卡入至标准节段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b中的纵肋g上的卡槽a内,并通过部分把手使得中间连接带位于顶部的条带a与模板a上的纵肋g可拆卸连接,以及通过部分把手使得中间连接带位于底部的条带a与模板b上的纵肋g可拆卸连接;或,中间连接带位于顶部的两个条带a分别卡入至标准节段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b中的纵肋g上的卡槽a内,以及位于底部的两个条带a分别卡入至底座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c中的纵肋g上的卡槽a内,并通过部分把手使得中间连接带位于顶部的条带a与模板b上的纵肋g可拆卸连接,以及通过部分把手使得中间连接带位于底部的条带a与模板c上的纵肋g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端部连接带,端部连接带的底部或顶部两个拐角处均具有条带b,每个条带b上均设有槽口;端部连接带顶部的两个条带b分别卡入至端头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a中的纵肋g上的卡槽a内,并通过部分把手使得端部连接带顶部的条带b与模板a中的纵肋g可拆卸连接;或,端部连接带底部的两个条带b分别卡入至底座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c中的纵肋g上的卡槽a内,并通过部分把手使得端部连接带底部的条带b与模板c中的纵肋g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方案中,底座、标准节段和端头均采用塑料制成。在上述方案中,把手包括柄部、杆部和限位片,杆部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片和柄部相连,杆部上距限位片预设间距处的外周面向外延伸形成凸肩;槽口的截面形状与限位片的截面形状相同。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清理施工现场,浇筑垫层,保证模板立模处平整;S2、先将多块模板c通过纵肋a上所开设槽口、纵肋b上所开设槽口以及多个把手连接组成底座,每两块模板c的拼装具体为:将部分把手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c中其中一块模板c的纵肋e上的槽口伸入至另一块模板c的纵肋f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c连接,再通过膨胀螺栓和压条将底座固定在垫层上;S3、将一片模板b放置于底座上,并通过横肋b上所开设槽口、横肋c上所开设槽口以及把手与底座相连,具体为:把手的一端经横肋b上的槽口伸入至横肋c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模板b和底座连接;S4、同步骤S3将另外多片模板b与底座进行拼装施工,完成标准节段与底座的安装;S5、部分把手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b中其中一块模板b的纵肋c上的槽口伸入至另一块模板b的纵肋d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b连接,完成标准节段的拼装;S6、将一片模板a放置于标准节段上,并通过横肋a上所开设槽口、横肋b上所开设槽口以及把手与标准节段相连,具体为:把手的一端经横肋a上的槽口伸入至横肋b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模板a和标准节段连接;S7、同步骤S6将另外多片模板a与标准节段进行拼装施工,完成端头与标准节段的安装;S8、部分把手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a中其中一块模板a的纵肋a上的槽口伸入至另一块模板a的纵肋b上的槽口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a连接,完成端头的拼装;S9、于底座上相邻两块模板c之间安装端部连接带,以及于底座与标准节段之间安装中间连接带,以及于中间连接带与端头之间安装中间连接带,以及于端头上相邻两块模板a之间安装端部连接带进行加固模板;S10、在所需加斜撑或连接部位的纵肋g上安装支撑连接件,将模板通过外部钢管或连接件就近连接固定在外部侧墙或地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底座、标准节段、端头拆分为多块,使每块模板的自重较小,解决了运输不便和拆装不便的问题,提高了现场安装效率;2)通过将此模板材质设计为塑料,环保耐用、强度高、耐腐蚀、重量轻、可周转使用次数高、不易变形、混凝土成型效果好、拆装便捷、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标准节段(2)、端头(3)和把手(4),所述端头(3)、所述标准节段(2)和所述底座(1)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端头(3)、所述标准节段(2)和所述底座(1)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横肋a(311)、横肋b(211)和横肋c(111),所述横肋a(311)、所述横肋b(211)和所述横肋c(111)上均设有多个槽口(5),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横肋a(311)上的槽口(5)伸入至横肋b(211)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端头(3)和所述标准节段(2)可拆卸连接;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横肋b(211)上的槽口(5)伸入至横肋c(111)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标准节段(2)和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标准节段(2)、端头(3)和把手(4),所述端头(3)、所述标准节段(2)和所述底座(1)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端头(3)、所述标准节段(2)和所述底座(1)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横肋a(311)、横肋b(211)和横肋c(111),所述横肋a(311)、所述横肋b(211)和所述横肋c(111)上均设有多个槽口(5),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横肋a(311)上的槽口(5)伸入至横肋b(211)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端头(3)和所述标准节段(2)可拆卸连接;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横肋b(211)上的槽口(5)伸入至横肋c(111)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标准节段(2)和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3)包括多块模板a(310),多块所述模板a(310)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环状;每块模板a(310)上设有纵肋a(312)和纵肋b(313),所述纵肋a(312)和所述纵肋b(313)上均设有槽口(5),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a(310)中其中一块模板a(310)的纵肋a(312)上的槽口(5)伸入至另一块模板a(310)的纵肋b(313)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a(31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段(2)包括多块模板b(210),多块所述模板b(210)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环状;每块模板b(210)上设有纵肋c(212)和纵肋d(213),所述纵肋c(212)和所述纵肋d(213)上均设有槽口(5),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b(210)中其中一块模板b(210)的纵肋c(212)上的槽口(5)伸入至另一块模板b(210)的纵肋d(213)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b(210)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多块模板c(110),多块所述模板c(110)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环状;每块模板c(110)上设有纵肋e(112)和纵肋f(113),所述纵肋e(112)和所述纵肋f(113)上均设有槽口(5),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任一相邻两块模板c(110)中其中一块模板c(110)的纵肋e(112)上的槽口(5)伸入至另一块模板c(110)的纵肋f(113)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两块模板c(110)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连接件(6),所述模板a(310)、所述模板b(210)和所述模板c(110)上均设有纵肋g(7),所述纵肋g(7)上设有槽口(5),所述支撑连接件(6)包括基座(610)和螺栓(620),所述基座(610)包括基板(611)、设置在所述基板(611)前侧上的两块连接板a(612)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611)后侧上的两块连接板b(613),所述连接板b(613)上设有槽口(5),所述纵肋g(7)处在两块所述连接板b(613)之间,部分所述把手(4)的一端经两块连接板b(613)中的其中一块连接板b(613)上的槽口(5)依次伸入至纵肋g(7)上的槽口(5)以及另一块中连接板b(613)上的槽口(5)中,并通过旋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支撑连接件(6)和所述纵肋g(7)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栓(620)设置在两块连接板a(6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拼装的圆形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连接带(8),所述纵肋g(7)上沿其纵向开设有两道卡槽a(710);所述中间连接带(8)的四个拐角处均具有条带a(810),每个条带a(810)上均设有槽口(5);
所述中间连接带(8)位于顶部的两个条带a(810)分别卡入至所述端头(3)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a(310)中的纵肋g(7)上的卡槽a(710)内,以及位于底部的两个条带a(810)分别卡入至所述标准节段(2)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b(210)中的纵肋g(7)上的卡槽a(710)内,并通过部分把手(4)使得中间连接带(8)位于顶部的条带a(810)与模板a(310)上的纵肋g(7)可拆卸连接,以及通过部分把手(4)使得中间连接带(8)位于底部的条带a(810)与模板b(210)上的纵肋g(7)可拆卸连接;
或,
所述中间连接带(8)位于顶部的两个条带a(810)分别卡入至所述标准节段(2)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b(210)中的纵肋g(7)上的卡槽a(710)内,以及位于底部的两个条带a(810)分别卡入至所述底座(1)中任一相邻两块模板c(110)中的纵肋g(7)上的卡槽a(710)内,并通过部分把手(4)使得中间连接带(8)位于顶部的条带a(810)与模板b(210)上的纵肋g(7)可拆卸连接,以及通过部分把手(4)使得中间连接带(8)位于底部的条带a(810)与模板c(110)上的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成孟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