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59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包括弧形模板、直墙模板、连接件和对穿螺栓;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钢模板、木方和第二钢模板,第一钢模板一端与弧形模板相连,另一端与直墙模板相连;第一钢模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第二钢模板与第一螺母相连;弧形模板和直墙模板压接在第一钢模板和木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圆柱和直墙浇筑成一个整体,使弧形模板与直墙模板之间连接更加紧密,避免了涨模甚至爆模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板支护结构简单、工序简便,支护后的模板及连接件还可拆卸下来用于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尤其是一种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建筑中通常会存在一些圆柱与剪力直墙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对于该种构件的模板加固拼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墙、柱成型质量以及结构安全。混凝土结构的阴阳角顺直、美观、方正不但能体现出项目上的技术水平,更能体现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现有技术对于圆柱和直墙之间的模板加固方法为:首先用钢带加固柱模板,再通过主龙骨、次龙骨、对拉螺栓加固墙模板,墙、柱模板之间的连接主要靠墙模板夹持力。但是,上述加固方法一方面墙柱模板之间连接不强,容易造成模板拼接不严,浆体外露,出现涨模甚至爆模的现象,影响其成型质量;因此往往采用分两次施工的办法,将圆柱和直墙分开浇筑,但在密集的墙体钢筋中拦设施工缝较为困难,也不易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定型模板加固钢带拆模后无法取出,周转利用率底,施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圆柱和直墙之间模板拼接不严、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包括:弧形模板,布置在圆柱两侧,与圆柱相匹配;直墙模板,布置在直墙两侧,与直墙相匹配;连接件,用于连接弧形模板和直墙模板;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钢模板、木方和第二钢模板,第一钢模板一端与弧形模板相连,另一端与直墙模板相连;第一钢模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第二钢模板与第一螺母相连;弧形模板和直墙模板压接在第一钢模板和木方之间;对穿螺栓,对穿螺栓穿过直墙两侧的第二钢模板与对穿螺母相连。本技术通过连接件将模板压接在第一钢模板和木方之间进行固定,再通过对穿螺栓将墙体两侧的模板进行固定,以便将圆柱和直墙浇筑成一个整体,使墙柱转角处混凝土结构的阴阳角顺直、美观和方正;也使弧形模板与直墙模板之间连接更加紧密,避免了涨模甚至爆模的现象发生;同时对穿螺栓穿过墙体两侧的连接件相连,更加牢固稳定;本技术的模板支护结构简单、工序简便,支护后的模板及连接件还可拆卸下来用于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钢模板与弧形模板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穿过弧形模板与第二螺母相连。弧形模板通过第二螺杆与第一钢模板相连,同时弧形模板被压接在第一钢模板与木方之间;双重固定下效果更佳。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钢模板与弧形模板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延长了第一钢模板和弧形模板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大了两者的摩擦力,使第一钢模板和弧形模板连接更加紧密、稳定。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台阶为内凹结构。考虑到弧形模板带有一定弧度,因此通过内凹结构的第一台阶进一步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钢模板与直墙模板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延长了第一钢模板和直墙模板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大了两者的摩擦力,使第一钢模板和直墙模板连接更加紧密、稳定。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台阶为外凸结构。考虑到直墙模板的平直度高,因此通过外凸结构的第二台阶进一步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钢模板上设置有垂直于第一螺杆的安装板,第一螺杆穿过安装板与第一螺母连接。安装板使第一钢模板和第二钢模板之间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是,所述弧形模板外侧还设置有钢带。钢带可进一步加强固弧形模板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效果。进一步的是,所述对穿螺母与第二钢模板之间还设置有主龙骨。主龙骨可对直墙模板进行加固,同时将主龙骨布置在对穿螺栓与第二钢模板之间,可有效防止对穿螺母松动。进一步的是,所述弧形模板和直墙模板均为覆膜模板。覆膜板外表润滑,光泽鲜亮,防水、防火,具有优秀的耐久性和抗污能力,运用覆膜板施工,使得水泥模面较为润滑,能较好的进行拆模和防止二次披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了人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连接件将模板压接在第一钢模板和木方之间进行固定,再通过对穿螺栓将墙体两侧的模板进行固定,以便将圆柱和直墙浇筑成一个整体,使墙柱转角处混凝土结构的阴阳角顺直、美观和方正;也使弧形模板与直墙模板之间连接更加紧密,避免了涨模甚至爆模的现象发生;本技术的模板支护结构简单、工序简便,支护后的模板及连接件还可拆卸下来用于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2、本技术的第一台阶延长了第一钢模板和弧形模板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大了两者的摩擦力,使第一钢模板和弧形模板连接更加紧密、稳定。3、本技术的第二台阶延长了第一钢模板和直墙模板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大了两者的摩擦力,使第一钢模板和直墙模板连接更加紧密、稳定。4、本技术的主龙骨可对直墙模板进行加固,同时将主龙骨布置在对穿螺栓与第二钢模板之间,可有效防止对穿螺母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连接件与弧形模板和直墙模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第一钢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钢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弧形模板;2、直墙模板;3、连接件;4、对穿螺栓;5、对穿螺母;6、主龙骨;31、第一钢模板;32、木方;33、第二钢模板;301、第一螺杆;302、第一螺母;303、第二螺杆;304、第二螺母;305、第一台阶;306、第二台阶;331、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包括:弧形模板1,布置在圆柱两侧,与圆柱相匹配;直墙模板2,布置在直墙两侧,与直墙相匹配;连接件3,用于连接弧形模板1和直墙模板2;所述连接件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钢模板31、木方32和第二钢模板33,第一钢模板31一端与弧形模板1相连,另一端与直墙模板2相连;第一钢模板31上设置有第一螺杆301,所述第一螺杆301穿过第二钢模板33与第一螺母302相连;弧形模板1和直墙模板2压接在第一钢模板31和木方2之间;对穿螺栓4,对穿螺栓4穿过直墙两侧的第二钢模板33与对穿螺母5相连。所述第一钢模板31与弧形模板1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二螺杆303,第二螺杆303穿过弧形模板1与第二螺母304相连。所述第一钢模板31与弧形模板1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一台阶305。所述第一台阶305为内凹结构。所述第一钢模板31与直墙模板2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二台阶306。所述第二台阶306为外凸结构。所述第二钢模板33上设置有垂直于第一螺杆301的安装板331,第一螺杆301穿过安装板331与第一螺母302连接。所述弧形模板1外侧还设置有钢带。所述对穿螺母5与第二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弧形模板(1),布置在圆柱两侧,与圆柱相匹配;/n直墙模板(2),布置在直墙两侧,与直墙相匹配;/n连接件(3),用于连接弧形模板(1)和直墙模板(2);所述连接件(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钢模板(31)、木方(32)和第二钢模板(33),第一钢模板(31)一端与弧形模板(1)相连,另一端与直墙模板(2)相连;第一钢模板(31)上设置有第一螺杆(301),所述第一螺杆(301)穿过第二钢模板(33)与第一螺母(302)相连;弧形模板(1)和直墙模板(2)压接在第一钢模板(31)和木方(32)之间;/n对穿螺栓(4),对穿螺栓(4)穿过直墙两侧的第二钢模板(33)与对穿螺母(5)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弧形模板(1),布置在圆柱两侧,与圆柱相匹配;
直墙模板(2),布置在直墙两侧,与直墙相匹配;
连接件(3),用于连接弧形模板(1)和直墙模板(2);所述连接件(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钢模板(31)、木方(32)和第二钢模板(33),第一钢模板(31)一端与弧形模板(1)相连,另一端与直墙模板(2)相连;第一钢模板(31)上设置有第一螺杆(301),所述第一螺杆(301)穿过第二钢模板(33)与第一螺母(302)相连;弧形模板(1)和直墙模板(2)压接在第一钢模板(31)和木方(32)之间;
对穿螺栓(4),对穿螺栓(4)穿过直墙两侧的第二钢模板(33)与对穿螺母(5)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模板(31)与弧形模板(1)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二螺杆(303),第二螺杆(303)穿过弧形模板(1)与第二螺母(304)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搭接圆柱与直墙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模板(31)与弧形模板(1)相连的一端布置有第一台阶(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丽马国超石海夫彭燕陈学胜刘涛郭玉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