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1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包括:两个纵肋,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横肋,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横肋与两个纵肋的顶面固定连接以围成一水平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框架;钢丝网,固定盖设在支撑框架的顶面;板面混凝土层,设置在钢丝网上,且板面混凝土层的底面形状与支撑框架的顶面形状相适配;多个预应力组件,沿纵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纵肋的下表面,每个预应力组件均设置有绞线孔;钢绞线,依次穿过多个预应力组件的绞线孔,且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纵肋两端的预应力组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的重量,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耐久性高,重量轻,制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逐渐提高的节能环保意识,装配式建筑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装配式建筑施工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竣工完成。装配式建筑可以在工厂制作出所需要的基本构件,在施工现场完成组合安装工作,既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又可以减少现场湿作业量;施工周期短,节省人力和物力,降低建筑成本。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有以下两种:现有技术一:公开号为CN208763276U,公开日期为2019.04.19的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钢框轻质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所述屋面板本体包括预制平板钢框及填充于预制平板钢框内的保温芯材;所述预制平板钢框底部放置于焊接钢框上,焊接钢框用于预制平板钢框;所述焊接钢框与预制平板钢框焊接连接。现有技术一的缺点:整体结构采用C型钢和轻质混凝土,刚度小,强度低。现有技术二:公开号为CN206299042U,公开日期为2017.07.04的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轻质混凝土预制复合屋面板,包括防水加强层、保温层;防水加强层设置于保温层之上,保温层上、下均设置有钢筋网片;防水加强层下设置加强筋,所述防水加强层、保温层、钢筋网片均通过轻质混凝土浇筑为整体;所述复合屋面板两端设置有连接相邻复合屋面板的安装件;防水加强层上还可设有装饰面层;安装件为向上开口的槽型构件及相应的压条,相邻的复合屋面板之间的缝隙通过安装件和耐候胶密封。现有技术二的缺点:自重大,预制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以达到提高耐久性并减轻重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包括:两个纵肋,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横肋,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横肋与两个纵肋的顶面固定连接以围成一水平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框架;钢丝网,固定盖设在支撑框架的顶面;板面混凝土层,设置在钢丝网上,且板面混凝土层的底面形状与支撑框架的顶面形状相适配;多个预应力组件,沿纵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纵肋的下表面,每个预应力组件均设置有绞线孔;钢绞线,依次穿过多个预应力组件的绞线孔,且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纵肋两端的预应力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预应力组件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竖向撑杆,平行对称设置在两个纵肋下表面;圆钢管系杆,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竖向撑杆的下端;两根结构相同的圆钢管斜撑杆,呈对称分布,每根圆钢管斜撑杆的下端均与对应的竖向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每根圆钢管斜撑杆的上端均与横肋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沿纵肋的中部至纵肋的两端部方向,多个预应力组件的竖向撑杆的长度逐渐减小。进一步地,预应力组件还包括多个锚固端,分别对称设置在每根纵肋的两端下表面,钢绞线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对应的锚固端上。进一步地,每个锚固端均包括端承板、竖向立板、端板和底板,端承板和端板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竖向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竖向立板的两侧分别与端承板和端板连接,底板固定于端承板、竖向立板和端板的底部,钢绞线穿过端板并与端承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竖向立板上设置有安装孔,位于两个纵肋同一端处的两个锚固端的两个安装孔内穿设有圆钢管系杆。进一步地,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还包括混凝土挡板,设置在支撑框架的顶面的外周,混凝土挡板首尾连接并形成一矩形环状结构,钢丝网和板面混凝土层均设置在矩形环状结构内。进一步地,两个纵肋、两个横肋、一片钢丝网、一块板面混凝土层、多个预应力组件和两条钢绞线形成一个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单元,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包括多个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单元,相邻两个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单元的纵肋间隔相邻。进一步地,每个纵肋的底部外侧均设置有灌浆料挡板,灌浆料挡板的一端与对应的纵肋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灌浆料挡板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对应的纵肋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还包括水平连接板,水平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相邻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单元的相邻纵肋的顶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个纵肋和两个横肋组成的边框,以及强度高的板面混凝土层和钢丝网共同受力,同时增设预应力组件和钢绞线,可以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的重量,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耐久性高,重量轻,制作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平面布置图;图2为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平面立面图;图3为预应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纵肋和横肋连接图;图5为横肋和钢丝网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相邻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单元之间的示意图;图7为锚固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两个相邻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单元之间连接示意图;图9为四个相邻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单元之间连接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纵肋;2、横肋;3、钢丝网;4、连接钢板;5、混凝土挡板;6、灌浆料挡板;7、板面混凝土层;8、聚氯乙烯密封棒;9、水平连接板;10、灌浆料层;11、竖向撑杆;12、圆钢管系杆;13、圆钢管斜撑杆;14、锚固端;15、端承板;16、竖向立板;17、钢绞线;18、端板;19、底板;21、屋面钢梁;22、钢垫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包括两个纵肋1、两个横肋2、钢丝网3、板面混凝土层7、多个预应力组件和钢绞线17。两个纵肋1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横肋2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横肋2与两个纵肋1的顶面固定连接以围成一水平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框架;钢丝网3固定盖设在支撑框架的顶面;板面混凝土层7设置在钢丝网3上,且板面混凝土层7的底面形状与支撑框架的顶面形状相适配。多个预应力组件沿纵肋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纵肋1的下表面,每个预应力组件均设置有绞线孔;钢绞线17依次穿过多个预应力组件的所述绞线孔,且钢绞线17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纵肋两端的预应力组件固定连接。采用两个纵肋1和两个横肋2组成的边框,以及强度高的板面混凝土层7和钢丝网3共同受力,同时增设预应力组件和钢绞线17,可以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的重量,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耐久性高,重量轻,制作方便的优点。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组件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竖向撑杆11、圆钢管系杆12和两根结构相同的圆钢管斜撑杆13。两根结构相同的竖向撑杆11平行对称设置在两个纵肋1的下表面;圆钢管系杆1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竖向撑杆11的下端;两根结构相同的圆钢管斜撑杆13呈对称分布,每根圆钢管斜撑杆13的下端均与对应的竖向撑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每根圆钢管斜撑杆13的上端均与横肋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设置预应力组件能够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达到提高耐久性的目的。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纵肋(1),平行间隔设置;/n两个横肋(2),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横肋(2)与两个所述纵肋(1)的顶面固定连接以围成一水平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框架;/n钢丝网(3),固定盖设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面;/n板面混凝土层(7),设置在所述钢丝网(3)上,且所述板面混凝土层(7)的底面形状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面形状相适配;/n多个预应力组件,沿所述纵肋(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纵肋(1)的下表面,每个所述预应力组件均设置有绞线孔;/n钢绞线(17),依次穿过多个所述预应力组件的所述绞线孔,且所述钢绞线(17)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纵肋(1)两端的所述预应力组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纵肋(1),平行间隔设置;
两个横肋(2),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横肋(2)与两个所述纵肋(1)的顶面固定连接以围成一水平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框架;
钢丝网(3),固定盖设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面;
板面混凝土层(7),设置在所述钢丝网(3)上,且所述板面混凝土层(7)的底面形状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面形状相适配;
多个预应力组件,沿所述纵肋(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纵肋(1)的下表面,每个所述预应力组件均设置有绞线孔;
钢绞线(17),依次穿过多个所述预应力组件的所述绞线孔,且所述钢绞线(17)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纵肋(1)两端的所述预应力组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组件包括:
两根结构相同的竖向撑杆(11),平行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纵肋(1)下表面;
圆钢管系杆(12),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竖向撑杆(11)的下端;
两根结构相同的圆钢管斜撑杆(13),呈对称分布,每根所述圆钢管斜撑杆(13)的下端均与对应的所述竖向撑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圆钢管斜撑杆(13)的上端均与所述横肋(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肋(1)的中部至所述纵肋(1)的两端部方向,多个所述预应力组件的所述竖向撑杆(11)的长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组件还包括多个锚固端(14),分别设置在每根所述纵肋(1)的两端下表面,所述钢绞线(17)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锚固端(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锚固端(14)均包括端承板(15)、竖向立板(16)、端板(18)和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志海徐超王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