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和水平构件的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和水平构件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结构成为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结构相比可恢复功能结构具有震后主体结构损伤小、残余位移小、损伤部位可更换等特点。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是可恢复功能结构的一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以及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结构体系,并在国外已有相关的实际工程应用。自复位剪力墙结构通常由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自复位墙体和承担竖向重力作用的框架梁柱组成,自复位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通过放松墙片之间和墙与基础之间的约束,使其在接触面处仅有受压能力而无受拉能力。地震作用下,自复位墙体底部接缝处会发生张开并通过自身重力和预应力钢筋等提供恢复力,因此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和较小的残余位移。相比底部固接的传统剪力墙在地震后往往由于钢筋屈曲和混凝土剥落等无法修复的损伤而不得不拆除,自复位剪力墙有效控制了墙底的破坏,可以实现可恢复功能,如图1所示。目前,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因其优良的抗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和水平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复位剪力墙(1)、水平构件、钢连接件(3);/n所述水平构件的外侧竖向通长设有一个凹槽(2-1);/n所述钢连接件(3)包括上角钢(3-1)、下角钢(3-2)和连接在上下两个角钢的折线之间的连杆(3-3),所述连杆(3-3)的两端分别向内收缩呈弧形;/n首先,固定水平构件和钢连接件(3);将水平构件横向置于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的平板之间,此时连杆(3-3)正好嵌入在水平构件外侧的凹槽(2-1)内且该凹槽(2-1)与连杆(3-3)的中间部分咬合,凹槽(2-1)的宽度和连杆(3-3)中间部分的最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和水平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复位剪力墙(1)、水平构件、钢连接件(3);
所述水平构件的外侧竖向通长设有一个凹槽(2-1);
所述钢连接件(3)包括上角钢(3-1)、下角钢(3-2)和连接在上下两个角钢的折线之间的连杆(3-3),所述连杆(3-3)的两端分别向内收缩呈弧形;
首先,固定水平构件和钢连接件(3);将水平构件横向置于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的平板之间,此时连杆(3-3)正好嵌入在水平构件外侧的凹槽(2-1)内且该凹槽(2-1)与连杆(3-3)的中间部分咬合,凹槽(2-1)的宽度和连杆(3-3)中间部分的最大宽度相适应;钢连接件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的间距大于楼板厚度,以适应竖向变形和方便施工安装;
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与水平构件的接触面处的两块平板的两端分别向它们的内侧抬起呈弧形;
其次,固定钢连接件(3)和自复位剪力墙(1);所述钢连接件(3),其上角钢(3-1)、下角钢(3-2)的两块竖板和连杆(3-3)均与自复位剪力墙(1)一侧贴合并通过螺栓结构连接;
最后,进行填充;所述上角钢(3-1)、下角钢(3-2)的平板与水平构件的咬合端部之间留有空隙(7),以防止端部的摩擦影响相对变形,为适应竖向变形且方便施工安装,在空隙内设有塑料泡沫等柔性填充;
在自复位剪力墙(1)摆动的过程中,钢连接件(3)会随着墙体运动,但与水平构件放松约束,钢连接件(3)的上下部分与水平构件之间的空隙,可以满足自复位剪力墙(1)和水平构件之间竖向相对位移的需求,钢连接件(3)与水平构件接触面的弧度设计可以满足自复位剪力墙和水平构件之间转动变形的需求,并通过咬合部分将水平地震力传递给钢连接件(3),进而传递到自复位剪力墙(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和水平构件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结构包括钢垫板(4)、螺杆(5)和螺帽(6),钢垫板(4)设于自复位剪力墙(1)的另一侧,螺杆(5)分别穿过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的竖板、自复位剪力墙(1)和钢垫板,螺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帽(6)固定,所述螺栓结构增强连接的整体性,减小局部压应力的作用。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