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竖向/水平循环加载的桩基模型加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桩基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竖向/水平循环加载的桩基模型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桥梁工程的发展尤为迅速,在跨海大桥工程基础建设中,需考虑桥面往来车辆的竖向循环荷载以及风、波浪、地震等周期性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础产生的累积沉降变形,造成土体强度降低进而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目前,对于桥梁桩基础的研究有现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面。相对于现场试验而言,室内模型试验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的优势,也能准确的模拟出桩基础及土体的受力特性,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然而现阶段关于静力荷载、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桩基础的模型实验研究颇多,而关于竖向/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础的受力特性及桩周土体的破坏规律的研究尚缺。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贴合实际受力情况,在室内模型试验中开展竖向/水平循环加载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向/水平循环加载的桩基模型加载装置,以单独的竖向循环加载、水平循环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向/水平循环加载的桩基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1)、反力架(2)、水平钢架(3)、循环加载系统、水平加载系统和/或竖向加载系统、测量单元;/n所述模型箱(1)内设有模型桩(38);所述模型箱(1)上固定有反力架(2);所述反力架(2)上固定有水平钢架(3);所述模型箱(1)上左右两侧各固定有悬臂梁(5);/n所述循环加载系统包括循环驱动装置(7)、杠杆(12、)第一钢丝绳(14)、第一定滑轮组、第一配重砝码(17)、第四配重砝码(13);所述水平钢架(3)上设有第一定滑轮组;所述杠杆(12)一端与模型箱(1)侧壁铰接,另一端设有循环驱动装置(7);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水平循环加载的桩基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1)、反力架(2)、水平钢架(3)、循环加载系统、水平加载系统和/或竖向加载系统、测量单元;
所述模型箱(1)内设有模型桩(38);所述模型箱(1)上固定有反力架(2);所述反力架(2)上固定有水平钢架(3);所述模型箱(1)上左右两侧各固定有悬臂梁(5);
所述循环加载系统包括循环驱动装置(7)、杠杆(12、)第一钢丝绳(14)、第一定滑轮组、第一配重砝码(17)、第四配重砝码(13);所述水平钢架(3)上设有第一定滑轮组;所述杠杆(12)一端与模型箱(1)侧壁铰接,另一端设有循环驱动装置(7);所述循环驱动装置(7)连接有第四配重砝码(13),用于驱动并改变第四配重砝码(13)相对杠杆(12)铰接点的位置;所述第一钢丝绳(14)一端与杠杆(12)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组并与第一配重砝码(17)连接;
所述水平加载系统包括竖向加载连接装置(8)、第二钢丝绳(18)、第二定滑轮组、第二配重砝码(23);所述悬臂梁(5)上设有第二定滑轮组;所述第二钢丝绳(18)一端与杠杆(12)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并连接模型桩(38)后与第二配重砝码(23)相连;
所述竖向加载系统包括第三钢丝绳(29)、第三定滑轮组、第四定滑轮组第三配重砝码(37);所述第三钢丝绳(29)一端与杠杆(12)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三定滑轮组、第四定滑轮组以及穿过竖向加载连接装置(8),并与第三配重砝码(37)相连;所述竖向加载连接装置(8)与模型桩(38)相连,用于将第三钢丝绳(29)的水平牵引力转换成对模型桩(38)的竖向加载力;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循环荷载值、模型桩(38)的水平位移,或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循环荷载值、模型桩(38)的竖向位移,以及模型桩(38)的桩身应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水平循环加载的桩基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载连接装置(8)包括两个竖向杆(24)、转轴(25)、两个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军,贾晓敏,顾维扬,胡顺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