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7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施工围堰技术领域的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该围堰结构包括有围堰主体,所述围堰主体由多个类S型钢板桩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围堰主体的内侧长边中部设置有围囹,左右相对的围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端部与围囹之间设有斜撑,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类S型钢板桩在使用时,具有更高的咬合防水效果,且该种钢板桩之间能够大角度旋转而不影响咬合防水效果,在实际应用时更实际合理,尤其在围堰拐角处,其不需要设置另外的防水结构设计,仍能保持很好的防水效果,本方案中类S型钢板桩及其围堰方法的设计相比于现有钢板桩的围堰设计,使用更方便,防水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围堰
,具体为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围堰高度高于施工期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在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比如桥梁承台施工中,钢板桩围堰是当今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通常地质情况下,采用钢板桩围堰的基础施工中先由测量人员按施工图纸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控制,并设立标志,然后用挖机对基坑开挖,开挖到承台顶面设置一层钢板桩内撑架,挖到地下水溢出时,再用人工配合泥浆泵对基底进行土方清理,抽水,止漏,准备封底,最后进行承台施工,即钢板桩围堰施工——开挖——封底。如果水位差较大,钢板桩堵漏止水困难较大,可考虑水下泥浆泵配合清淤,抛片石整平进行水下封底,另外还可以考虑井点降水系统配合降水,但成本相对提高。当钢板桩止水较好时,可采用干封,直接在基底做垫层。开挖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围堰结构包括有围堰主体(2),所述围堰主体(2)由多个类S型钢板桩(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围堰主体(2)的内侧长边中部设置有围囹(3),左右相对的围囹(3)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4),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端部与围囹(3)之间设有斜撑(5),所述围堰主体(2)的内侧转角处设有L型围囹(6),左右相对的L型围囹(6)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7),所述第二支撑柱(7)上还垂直设有与L型围囹(6)固接的加强柱(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围堰结构包括有围堰主体(2),所述围堰主体(2)由多个类S型钢板桩(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围堰主体(2)的内侧长边中部设置有围囹(3),左右相对的围囹(3)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柱(4),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端部与围囹(3)之间设有斜撑(5),所述围堰主体(2)的内侧转角处设有L型围囹(6),左右相对的L型围囹(6)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柱(7),所述第二支撑柱(7)上还垂直设有与L型围囹(6)固接的加强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囹(3)为间隔式分布,相邻围囹(3)之间的间距小于一个类S型钢板桩(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类S型钢板桩(1)包括有类S型钢板桩本体(101),所述类S型钢板桩本体(101)的两侧经过卷绕设计,所述类S型钢板桩本体(101)的中部固定设有圆柱体(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102)上设有长条通孔(1021),所述长条通孔(1021)与类S型钢板桩本体(101)的尺寸相适应,所述圆柱体(102)上部开设有吊装通孔(1022)。


5.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S2、插打类S型钢板桩1,形成围堰主体;
S3、开挖基坑以及安装围囹等支撑结构;
S4、浇筑垫层混凝土以及构筑承台;
S5、围堰拆除回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狭长深基坑施工围堰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包含以下步骤:
S11、围堰结构、尺寸和施工位置的确定以及测量放样
根据待施工地下主体的结构、尺寸和施工位置,确定出围堰的结构、尺寸和施工位置,围堰的尺寸是由上述待施工地下主体的每侧外沿向外扩展0.8~1.2m,然后对围堰的四周轮廓线进行测量放样;
S12、钢板桩预制
根据所确定围堰结构和尺寸确定所用单片钢板桩的数量、尺寸及型号;根据待施工的基坑深度、土质以及类S型钢板桩插入基底深度确定类S型钢板桩长度;
在工厂内制作出类S型钢板桩时,首先制造出圆柱体102,将一块尺寸契合的钢板插入圆柱体102上的通孔中,移动圆柱体102使得其位于钢板中部,然后通过焊接技术将二者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最后通过扭曲设备,对钢板两侧进行扭曲处理,使得钢板成为类S型钢板桩本体101,在钢板的两端进行末梢处理时,通过扭曲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东李慧民郭平段品生高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