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357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9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及方法,包括从下向上依次布置的下承台、转体支撑件和上承台,上承台能够在水平面转动以完成桥梁转体,上承台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竖向的撑脚,多个撑脚呈圆周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能够独立调节。本公开能够根据现场转体的施工进程,自动识别转体结构关键位置的竖向位移,进而通过撑脚的升降对桥梁转体姿态进行自动调节和纠偏,进而使得整个上承台及上部结构受力均匀,平稳的转到设计桥位,提高了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A bridge swivel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self adjusting br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及方法
本公开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跨越既有公路、铁路等建筑物及河道的桥梁建设过程中,为保证交通线路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行,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层出不穷。桥梁转体施工,即在岸边或既有建筑物边平行于河道或者线路方向制造梁体,梁体施工完成后再将梁体沿墩柱水平旋转至设计桥位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原有线路的通行能力,还能加快施工进度。在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传统的转体施工工艺是通过转体球较或转体弧面支撑件将上承台和下承台相互连接,待上承台、桥墩及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利用钢绞线和连续张拉千斤顶组成的牵引系统,将上部转体结构牵引到设计位置,最后封锚转体支撑件。专利技术人了解到,在转体施工中,转体上部结构的重量主要通过转体球较或转体弧面支撑件承担。当由于外部荷载或者施工因素等,导致转体结构产生不平衡力矩后,撑脚结构开始承担不平衡荷载,维持结构稳定。因此,撑脚作为转体桥梁安全防护的第二道防线,具有重要作用。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从下向上依次布置的下承台、转体支撑件和上承台,上承台能够在水平面转动以完成桥梁转体,上承台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竖向的撑脚,多个撑脚呈圆周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能够独立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包括从下向上依次布置的下承台、转体支撑件和上承台,上承台能够在水平面转动以完成桥梁转体,上承台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竖向的撑脚,多个撑脚呈圆周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能够独立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撑脚的一侧分别安装有距离监测器,以监测撑脚上端面与下承台上表面的距离,控制器能够读取距离数值并判断是否需要升降撑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台的上表面设置有中心轴线竖直的环形滑道,撑脚的侧面安装有转动轴线竖直的行走轮,行走轮能够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内环面行走,以带动上承台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滑道上凸于下承台,环形滑道的内环面设置有环形的内齿,行走轮的外圆面设置有环形的外齿,内齿与外齿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的下端面设置有滑轮,下承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滑槽,滑轮设置在环形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调节撑脚的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下部支撑件、升降结构和上部支撑件,所述升降结构能够改变上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俞凛胡佩清崔凤坤苗雷许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