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工纺织助剂技术领域,具体针对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该软油精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其中组分A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5~45重量份的硬脂酸单甘脂、15~65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50~1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0.3~0.8重量份的催化剂;组分B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600~650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80~100重量份的二乙烯三胺;该软油精通过40~55重量份的组分A、25~45重量份的组分B、10~30重量份的溶剂、6~1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油酸酯、5~15重量份的甘油单油酸混合反应制备得到,该软油精不仅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手感好等特点,而且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棉、涤棉、无纺布、腈纶等多种面料上,可减少对布面色光的影响并具有耐酸耐碱特点,有较强的亲水性。同时还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纺织助剂
,具体针对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化工产品,尤其是纺织用助剂的工艺技术所使用原料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有毒有害,特别是闪点低、危害大的原料禁止或限制使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阳离子种类较多,如双烷基二甲基型铵盐、酯基季铵盐等纺织助剂,一方面存在生物降解性差,另一方面一些溶剂回收难度大,对环境污染较大。通过使用阳离子柔软剂不仅手感好,不容易褪色,而且通过使用后,织物还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当前虽然部分阳离子柔软剂生物降解性能提高了,但仍然存在着不亲水、易褪色、配伍性差等不足,造成了使用上的局限性,尽管在大量添加乳化剂后能有所改善,但提高了生产成本,带来了环保污染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纺织助剂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其生产工艺简单,制备出来的产品,不仅手感好,不易褪色,而且有较好的耐酸、耐碱稳定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本专利技术分别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一、组分A的制备:在反应釜A中加入15~45重量份的硬脂酸单甘脂和15~65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0~80℃,慢慢滴加50~1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不断搅拌至二者混合均匀,再加入占总重量的0.3~0.8的催化剂,升温至160~200℃,在真空度为-0.05~0.10Mpa条件下,反应6~9小时。二、组分B的制备:在反应釜B中加入600~650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0~90℃,使硬脂酸季戊四醇完全溶解,再慢慢滴加80~100重量份的二乙烯三胺,不断搅拌至二者完全均匀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50~180℃时,反应3~5小时,再升温至200~230℃,反应4~6小时。三、在反应釜C中加入40~55重量份的组分A,以及25~45重量份的组分B,再加入10~30重量份的溶剂,然后升温至70~90℃,再开通氮气,进行不断搅拌至完全熔化,然后再慢慢滴加6~1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油酸酯,反应5~7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加入5~15重量份的甘油单油酸,然后进行过滤和包装。所述的催化剂为硫酸二乙酯。所述的溶剂为异丙醇、二丙二醇、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通过采用现有技术制备得到的产品,不仅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手感好等特点,而且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棉、涤棉、无纺布、腈纶等多种面料上,可减少对布面色光的影响,并具有耐酸耐碱特点,有较强的亲水性。同时还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工艺技术路线方法如下:(1)组分A的制备:在反应釜A中加入15~45重量份的硬脂酸单甘脂和15~65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0~80℃,慢慢滴加50~1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不断搅拌至二者混合均匀,再加入占总重量的0.3~0.8的催化剂,升温至160~200℃,在真空度为-0.05~0.10Mpa条件下,反应6~9小时。(2)组分B的制备:在反应釜B中加入600~650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0~90℃,使硬脂酸季戊四醇完全溶解,再慢慢滴加80~100重量份的二乙烯三胺,不断搅拌至二者完全均匀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50~180℃时,反应3~5小时,再升温至200~230℃,反应4~6小时。(3)在反应釜C中加入40~55重量份的组分A,以及25~45重量份的组分B,再加入10~30重量份的溶剂,然后升温至70~90℃,再开通氮气,进行不断搅拌至完全熔化,然后再慢慢滴加6~1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油酸酯,反应5~7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加入5~15重量份的甘油单油酸混合反应,然后进行过滤和包装,即得到一种环保型软油精。以下通过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1)组分A的制备:在反应釜A中加入35重量份的硬脂酸单甘脂和65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0℃,然后慢慢滴加6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不断搅拌至二者混合均匀。再加入占总重量的0.4的催化剂硫酸二乙酯,升温至170℃,在真空度为-0.07Mpa条件下,反应7小时。(2)组分B的制备:在反应釜B中加入6000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0℃,使硬脂酸季戊四醇完全溶解,再慢慢滴加80重量份的二乙烯三胺,不断搅拌至二者完全均匀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50℃时,反应4小时,再升温至200℃,反应5小时。(3)在反应釜C中加入45重量份的组分A,以及30重量份的组分B,再加入15重量份的溶剂异丙醇,然后升温至70℃,再开通氮气,进行不断搅拌至完全熔化。然后再慢慢滴加8重量份的聚乙二醇油酸酯,反应5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加入8重量份的甘油单油酸混合反应,然后进行过滤和包装,即得到一种环保型软油精产品。实施例2(1)组分A的制备:在反应釜A中加入25重量份的硬脂酸单甘脂和60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6℃,慢慢滴加10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不断搅拌至二者混合均匀,再加入占总重量的0.6的催化剂硫酸二乙酯,升温至180℃,在真空度为-0.08Mpa条件下,反应8小时。(2)组分B的制备:在反应釜B中加入620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5℃,使硬脂酸季戊四醇完全溶解,再慢慢滴加90重量份的二乙烯三胺,不断搅拌至二者完全均匀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70℃时,反应5小时,再升温至210℃,反应4小时。(3)在反应釜C中加入45重量份的组分A,以及35重量份的组分B,再加入25重量份的溶剂二丙二醇,然后升温至85℃,再开通氮气,进行不断搅拌至完全熔化,然后再慢慢滴加1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油酸酯,反应6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加入12重量份的甘油单油酸混合反应,然后进行过滤和包装,即得到一种环保型软油精产品。实施例3(1)组分A的制备:在反应釜A中加入40重量份的硬脂酸单甘脂和55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80℃,慢慢滴加1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不断搅拌至二者混合均匀,再加入占总重量的0.5的催化剂硫酸二乙酯,升温至185℃,在真空度为-0.085Mpa条件下,反应8.5小时。(2)组分B的制备:在反应釜B中加入630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85℃,使硬脂酸季戊四醇完全溶解,再慢慢滴加90重量份的二乙烯三胺,不断搅拌至二者完全均匀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65℃时,反应4小时,再升温至220℃,反应4.5小时。(3)在反应釜C中加入55重量份的组分A,以及235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釜C中加入40~55重量份的组分A,以及25~45重量份的组分B,再加入10~30重量份的溶剂,然后升温至70~90℃,再开通氮气,进行不断搅拌至完全熔化,然后再慢慢滴加6~1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油酸酯,反应5~7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加入5~15重量份的甘油单油酸,然后进行过滤和包装,即得到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釜C中加入40~55重量份的组分A,以及25~45重量份的组分B,再加入10~30重量份的溶剂,然后升温至70~90℃,再开通氮气,进行不断搅拌至完全熔化,然后再慢慢滴加6~1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油酸酯,反应5~7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加入5~15重量份的甘油单油酸,然后进行过滤和包装,即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软油精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的制备:在反应釜A中加入15~45重量份的硬脂酸单甘脂和15~65重量份的硬脂酸季戊四醇,开通氮气,缓慢升温至70~80℃,慢慢滴50~1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不断搅拌至二者混合均匀,再加入占总重量的0.3~0.8的催化剂,升温至16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运,丁祥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云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