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0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包括:1)采用经编编织可分离成带状织物的经编面料,其包括至少一个可消解单元、至少两个经编编织单元,两两相邻经编编织单元之间通过可消解单元连接,经编编织单元为由至少一种纱线沿经向编织而形成的带状织物,可消解单元由能够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消解的可消解连接纱线沿经向编织而成;2)将制成的面料与底布上下叠加固定;3)消解可消解连接纱线,得至少两根且分别独立地叠加固定在底布上的带状织物,分离;该方法创新地制备特定的经编面料,其可在带状织物分离前利用服装面料的染整设备进行染色和定型,待结构稳定后再进行带状织物的分离,实现了可同时编织多根结构稳定且能够溢流染色机上染色。

A processing method of ribbo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带状织物领域,带状织物包括口罩带以及各种服装用带状辅料,其具有一定宽度,一般在2.5-200mm,呈长条带状,具体涉及一种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带状织物作为纺织服行业重要的辅料,在服装、医用以及安全防护用途上具有广泛的用途,虽其用途广泛,但其带状织物的实现途径上,主要是在专用带状织物编织设备上编织,根据其用途,一般编织宽度在2.5-200mm宽度之间,由于其带状织物宽度一般比较窄,无法通过常规面料的染色机和定型机进行染色和定型以及后整理,目前带状织物主要是通过两种加工方法来进行后整理及染色。第一种加工方法是先进行编织,后在连续扎染机上染色烘干,缺点一是通过连续扎染机进行染色时,只能常温染色,对于那些需要高温染色的纱线则受到很大限制,缺点二是连续扎染机每次能够连染的带状织物根数有限,效率较低。第二种加工方法是纱线先染色后再进行编织,缺点一是纱线染色要先进行倒筒、纱染、络筒工序,流程长、效率低,成本高,尤其是一条带状织物有多种原料组成时,需要分别对每种原料染色,不能同时染色。缺点二是纱线先染色后编织带状织物,纱线颜色均匀性控制难度高于先编织后染色的方法,尤其是单纤细度低于0.5旦尼尔的纱线,纱线染色难度大、颜色均匀性差。以上两种加工方法在进行带状织物热定型或者烘干时,一般多条带状织物同时进行烘干,同时保证每根带状织物的张力一致难度较大,尤其弹性带状织物,更加容易造成带状织物弹力不一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创新地优先制备特定的经编面料,此经编面料可在带状织物分离前利用服装面料的染整设备(例如溢流染色机)进行染色和定型,使其结构稳定后再进行带状织物的可分离操作,也即间接实现了可同时编织多根结构稳定且能够染色的带状织物的目的,且此带状织物的宽度在不更换设备的前提下可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可分离成带状织物的经编面料,所述经编面料采用经编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经编面料包括至少一个可消解单元、至少两个经编编织单元,两两相邻所述经编编织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可消解单元连接,所述的经编编织单元为由至少一种纱线沿经向编织而形成的带状织物,所述可消解单元由能够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消解的可消解连接纱线沿经向编织而成;(2)将制成的所述经编面料与底布上下叠加固定;(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经编面料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消解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获得至少两根且分别独立地叠加固定在所述底布上的所述带状织物,然后使所述带状织物与所述底布相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步骤(1)与步骤(2)之间的如下工序:对步骤(1)制备的所述经编面料进行预缩处理、定型处理、染色处理和烘干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方面,所述预缩处理为将所述经编面料置于精炼处理溶液中进行处理以使所述经编面料的经纬密度收缩和去除表面油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控制所述定型处理在160-180℃下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染色处理采用溢流染色机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步骤(1)中,所述带状织物采用至少两把导纱梳栉进行编织,其中至少有一把所述导纱梳栉的针背横移量满足使相邻两纵行线圈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纵行线圈由所述纱线沿经向编织而成,且至少有一把所述导纱梳栉在一个完整花型循环范围内是成圈编织。根据本专利技术,步骤(1)中,两两相邻所述经编编织单元之间有且仅由所述可消解单元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方面,步骤(1)中,所述带状织物的宽度与每种所述纱线的根数成正比。在本专利技术中,每个带状织物的宽度可以相互独立且互不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步骤(1)中,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在相邻织针或间隔多针间以交替成圈或者衬纬形式编织连接相邻所述带状织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步骤(1)中,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独立地卷绕在一组经轴上,然后独立地穿在一把导纱梳栉上;或,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与编织所述带状织物的其中一种所述纱线卷绕在同一组经轴上,然后共同穿在同一把导纱梳栉上,所述的同一把导纱梳栉需满足在相邻织针或间隔多针间以交替成圈或者衬纬形式编织来连接相邻所述带状织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1)中,编织所述带状织物的所述纱线为聚酯纤维和/或聚酰胺纤维,或,氨纶纤维与聚酯纤维和/或聚酰胺纤维的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1)中,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为碱溶性聚酯纱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步骤(2)中,所述上下叠加固定的方法是沿着所述经编面料的长度或宽度方向通过缝纫方式等间隔地将所述经编面料与所述底布缝纫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与编织所述带状织物的所述纱线具有不同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能,利用物理和/或化学性能上的差异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将带状织物间的连接纱即可消解连接纱溶解,使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带状织物分离成独立的带状织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步骤(3)中,所述物理和/或化学方法包括碱减量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方面,步骤(3)中,在所述分离之前,还包括对叠加固定在所述底布上的所述带状织物进行烘干的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带状织物为口罩耳带或各种服装用的带状辅料。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带状织物的不同用途,在编织带状织物部分时使用弹性纱线,使带状织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回复性,特别适合用作口罩类耳带和领口、袖口、弹性腰带及有弹性需求的各种带状服装辅料。根据本专利技术,根据带状织物的应用场景不同,可通过调整编织带状织物的纱线根数来调节其宽度,其带状织物最小宽度可在1.5m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与目前带状织物的主要编织方式不同,此编织方式是先在经编机上编织成一定宽的面料,通过后整理后将较宽的面料分离若干较窄的带状织物,此编织方式编织的经编面料可分离的带状织物更多,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具体地,以经编机机号为28针,工作幅宽为218英寸的三梳经编机编织3mm宽度的口罩耳带为例,4根经纱可以编织一根3mm宽度口罩耳带,一台经编机可以最多穿6000根经纱,同时编织的面料可以最多分离成1500根独立的口罩耳带,而编织速度最快可以达到2800转/分,以编织密度为15个线圈/厘米,设备正常运行效率为90%为例,每24小时可产面料2688米,经过染色定型后面料密度为35个线圈/厘米,面料可分离的口罩耳带总长度为172.8万米,以每个口罩使用0.35米耳带计算,此编织方法形成的口罩耳带每天可产满足493万个口罩的使用量。(2)利用纱线不同化学或者物理性能的差异设计,特别是利用不同化学或者物理性能纱线和织物结构设计组合,使特定区域的纱线在后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制备可分离成带状织物的经编面料,所述经编面料采用经编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经编面料包括至少一个可消解单元、至少两个经编编织单元,两两相邻所述经编编织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可消解单元连接,所述的经编编织单元为由至少一种纱线沿经向编织而形成的带状织物,所述可消解单元由能够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消解的可消解连接纱线沿经向编织而成;/n(2)将制成的所述经编面料与底布上下叠加固定;/n(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经编面料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消解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获得至少两根且分别独立地叠加固定在所述底布上的所述带状织物,然后使所述带状织物与所述底布相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可分离成带状织物的经编面料,所述经编面料采用经编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经编面料包括至少一个可消解单元、至少两个经编编织单元,两两相邻所述经编编织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可消解单元连接,所述的经编编织单元为由至少一种纱线沿经向编织而形成的带状织物,所述可消解单元由能够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消解的可消解连接纱线沿经向编织而成;
(2)将制成的所述经编面料与底布上下叠加固定;
(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经编面料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消解所述可消解连接纱线,获得至少两根且分别独立地叠加固定在所述底布上的所述带状织物,然后使所述带状织物与所述底布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步骤(1)与步骤(2)之间的如下工序:对步骤(1)制备的所述经编面料进行预缩处理、定型处理、染色处理和烘干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缩处理为将所述经编面料置于精炼处理溶液中进行处理以使所述经编面料的经纬密度收缩和去除表面油污;和/或,控制所述定型处理在160-180℃下进行;和/或,所述染色处理采用溢流染色机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带状织物采用至少两把导纱梳栉进行编织,其中至少有一把所述导纱梳栉的针背横移量满足使相邻两纵行线圈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纵行线圈由所述纱线沿经向编织而成,且至少有一把所述导纱梳栉在一个完整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云贵翁佛全刘非徐建锋朱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