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化液及其使用该种活化液的锌镍电镀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28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锌镍电镀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活化液及使用这种活化液的锌镍电镀工艺,公开了一种活化液,其包括钴氨配合物和浓氨水,其可以在工件表面裸露的锌上附着一层钴薄膜,对工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活化液会加速工件表面氧化锌和氢氧化锌的溶解,再对溶解掉的地方裸露出的锌进行附着,得到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的工件,并公开了使用本活化液的锌镍电镀工艺,包括除锈、除酸、电镀、活化、钝化等步骤,其中电镀后采用本申请的活化液对工件进行活化,再进行钝化处理,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ctivation solution and a zinc nickel electroplating process using the activation so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化液及其使用该种活化液的锌镍电镀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锌镍电镀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化液及其使用该种活化液的锌镍电镀工艺。
技术介绍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他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而电镀锌镍合金工艺就是指在金属的表面电镀一层锌镍合金,经过电镀锌镍合金的金属构件,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优良的耐热疲劳性能以及低氢脆性等优点。现有技术中电镀锌镍合金工艺,包括原材料检查、化学除油、一次水洗、电化学除油、二次水洗、抛光、酸洗、上挂、电镀锌镍合金、四次水洗、干燥和检测包装,化学除油:利用碱液对附着在金属表面的油脂利用皂化作用去除可皂化性油脂;一次水洗:利用流动的热水流对除油后的金属构件进行冲洗。现有电镀锌镍合金的金属构件在电镀后还会进行一次或多次钝化,在钝化前需要对金属构件表面由于电镀而产生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附着残留进行清除,上述技术中采用四次水洗,水洗过程长且资源浪费大,故而现有技术中对此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即使用5wt%HCl作为活化液浸泡清洗金属构件。使用5wt%HCl作为活化液浸泡清洗金属构件会对金属表面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使金属表面产生坑洼,损伤甚至损坏电镀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化液,活化液可以在工件表面裸露的锌上附着一层钴薄膜,对工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活化液会加速工件表面氧化锌和氢氧化锌的溶解,再对溶解掉的地方裸露出的锌进行附着钴薄膜,避免活化液对工件表面电镀层造成损伤或损坏,得到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的工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该活化液的锌镍电镀工艺,该电镀工艺对工件进行电镀,在工件表面附着一层锌镍合金镀层,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光亮度,同时对电镀后的工件进行清洗、钝化等工艺,提高工艺的效率和电镀工件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活化液,包括以下原料:钴氨配合物、浓氨水,每1L所述活化液的原料中钴氨配合物为0.2-0.24mol,所述浓氨水用量以其中N含量为计为9.5~10.5mol。每1L所述活化液的原料中钴氨配合物为0.22mol,所述浓氨水用量以其中N含量为计为10mol。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化液中的钴氨配合物可以与工件表面裸露的锌进行置换反应,使钴附着在工件表面裸露锌的地方,浓氨水加速对工件表面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解,除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同时钴氨配合物将除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后裸露的锌反应,钴附着于锌的表面,使工件表面附着一层钴膜,使工件表面的性质更稳定。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钴氨配合物中钴为三价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价钴与氨的稳定常数更大,性质更稳定,不易分解。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1L所述活化液的原料中还包括有0.12~0.15mo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加速工件表面杂质的溶解,使除杂更彻底,反应速度更快,提高活化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锌镍电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化学除油,利用除油粉和自来水对附着在金属构件的表面的油脂进行除油,得到除油工件;S2:酸洗、一次清洗,将S1除油后的工件放入盛有稀HCl溶液的池中,将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物和氧化膜除去;将产品浸没在水槽中,二级逆流漂洗,得到除锈工件;S3:阳极电解、二次清洗,将S3得到的工件转移至碱性电解液的电极上,利用电解时电极的极化作用降低溶液界面的表面张力,达到二次除油的效果;将产品浸没在水洗槽内,二级逆流漂洗,将产品表面洗净,得到电解工件;S4:一次活化,用5wt%HCl对产品进行活化处理,除去阳极电解后其表面的碱性物质,得到一次活化工件;S5:中和,将产品浸没在槽液中,主要用于中和产品表面残留的酸,主要成分是NaOH,得到除酸工件;S6:锌镍电镀,将工件吊挂,放入电解池的阴极进行电镀,所述电解池为无氰碱性镀锌镍合金电解池,碱性物质为NaOH;镀槽配有专用的过滤机,循环过滤,用于保持槽液的干净,产生的废渣也因为过滤在被截留在滤网上,得到电镀工件;S7:二次活化,将电镀工件放入活化液二次活化,其活化液为上述活化液,其活化液在使用过程中随成分浓度降低补充钴氨配合物和浓氨水,其活化液设置标准上限溶液管和标注下限溶液管,标准上限溶液管中放有未电镀消耗的活化液,标准下限溶液管电镀消耗至钴氨配合物浓度有效最低时的活化液,通过对比现有工作活化液与标准上限溶液管、标注下限溶液管的色差,对现有工作活化液补充钴氨配合物和浓氨水,活化池中活化液持续搅拌,得到二次活化工件;S8:三次清洗,此处采用的二级逆流漂洗,洁净水从后一个水洗槽加入,溢流到前一道水洗槽,保持后一道水的洁净,将产品洗干净,得到三次清洗工件;S9:钝化,将S8得到的三次清洗工件放入蓝白钝化剂进行钝化;S10:热封,用热压封口装置对产品热封,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提高抗腐蚀的能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工件表面附着一层锌镍合金镀层,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对电镀后的工件进行清洗、钝化等工艺,提高工艺的效率和电镀工件稳定性。同时本锌镍电镀工艺中工件钝化前附着一层钴薄膜,其在钝化的酸性环境中对工件再次产生保护作用,进一步减少腐蚀。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S7中活化液温度为2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浓氨水分解速率同时保证活化正常进行而无需加热或降温的操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S7中活化液在使用过程中随成分浓度降低,补充钴氨配合物和浓氨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活化液中浓氨水和钴氨配合物的量,使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反应效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S7中活化液设置标准上限溶液管和标注下限溶液管,所述标准上限溶液管中放有未电镀消耗的活化液,所述标准下限溶液管电镀消耗至钴氨配合物浓度有效最低时的活化液,通过对比现有工作活化液与标准上限溶液管、标注下限溶液管的色差,对现有工作活化液补充钴氨配合物和浓氨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取样后再在实验室或分析室内检测,只需要在现在对比对比现有工作活化液与标准上限溶液管、标注下限溶液管的色差,即可获得活化液钴氨配合物浓度,以此为基准,衡量活化液中所有有效成分浓度,进行添加,保证活化液中的浓氨水和钴氨配合物的量充足,使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去除充分,同时保证工件表面全部被保护。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对S7中活化池中活化液持续搅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活化液的成分在溶液中分散均匀,避免工件表面去除杂质和钴对工件表面附着不均匀。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化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钴氨配合物、浓氨水,每1L所述活化液的原料中钴氨配合物为0.2~0.24mol,所述浓氨水用量以其中N含量为计为9.5~10.5mo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化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钴氨配合物、浓氨水,每1L所述活化液的原料中钴氨配合物为0.2~0.24mol,所述浓氨水用量以其中N含量为计为9.5~10.5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化液,其特征在于:每1L所述活化液的原料中钴氨配合物为0.22mol,所述浓氨水用量以其中N含量为计为10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氨配合物中钴为三价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氨配合物为三氯六氨合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化液,其特征在于:每1L所述活化液的原料中还包括有0.12~0.15mo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一种锌镍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工件进行化学除油,得到除油工件;
S2:将除油工件放入5wt%HCl进行酸洗,得到除锈工件;
S3:将除锈工件移至碱性电解液的电极上进行二次除油;
S4:将二次除油得到的工件放入5wt%HCl活化,得到一次活化工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新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