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铜泥的回收装置和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提取
,具体涉及一种含油铜泥的回收装置和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漆包线生产过程需要根据需求把粗铜丝(线)拉拔成设计大小的细铜丝(线)。铜丝(线)拉拔过程因轮滑和导热等加工需要,需要使用含有润滑油的拉拔液。铜丝拉拔过程会有少量的铜屑掉落,随拉拔液一起带走进入到拉丝液澄清池中,由于大规模的漆包线生产,拉丝液澄清池会产生较大量的含油铜泥。产生的含油铜泥收集后会残留3-5%左右的油分,由于含有油分和铜等重金属,目前该部分铜泥被环保部门定性为危险废物,需要交有处理资质的企业处理。原本富含铜的铜泥因定性为危险废物后,委外处理的价值被大打折扣,产品价值低,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酸浸工艺和火法工艺回收含铜废料中铅、铜、银等有价金属。酸浸工艺为利用铜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硝酸、浓硫酸等强酸作用,成为可溶性盐进入水溶液中而达到与其他不溶性物质分离的目的,之后可以通过沉淀法、置换法、电解法得到不同的铜制品。但是,铜的溶解速率缓慢,制约了酸浸工艺的发展。火法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铜装置,其包括:罐体和通气管,所述罐体包括罐身和罐底,所述通气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主管体、第二主管体和出气管,/n其中,所述第一主管体固定于所述罐身的内壁,所述第二主管体固定于所述罐底的内壁,所述出气管构造为在水平面内相对于所述第二主管体沿顺时针方向弯折成型,且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5°~60°,所述出气管的出气口朝向所述罐底的中心,且距离所述罐底的中心1cm~30cm,优选为2cm~20cm,更优选为3cm~15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铜装置,其包括:罐体和通气管,所述罐体包括罐身和罐底,所述通气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主管体、第二主管体和出气管,
其中,所述第一主管体固定于所述罐身的内壁,所述第二主管体固定于所述罐底的内壁,所述出气管构造为在水平面内相对于所述第二主管体沿顺时针方向弯折成型,且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5°~60°,所述出气管的出气口朝向所述罐底的中心,且距离所述罐底的中心1cm~30cm,优选为2cm~20cm,更优选为3cm~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体的内径为6mm~20mm,优选为8mm~15mm;和/或所述第二主管体的内径为6mm~20mm,优选为8mm~15mm;和/或所述出气管的内径为6mm~20mm,优选为8mm~15mm,
优选地,所述出气管具有锥形出气口,所述锥形出气口的末端内径为0.5mm~5.5mm,优选为1mm~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个数为2~36个,优选为2~6个,更优选地,相邻的出气管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装置还包括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杆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杆位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上,优选地,所述搅拌桨与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mm~500mm,优选为100mm~300mm。
5.一种含油铜泥的回收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溶铜装置、除油装置和电积装置,
其中,所述除油装置包括除油槽,所述除油槽包括上槽体和下槽体,所述上槽体为中空柱体结构,所述下槽体为中空锥体结构,所述上槽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上槽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所述上槽体的下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下槽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渣口,
所述电积装置包括电积槽和循环槽,所述电积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斌,王九飙,王磊,陈龙,马红杰,石秋成,欧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