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28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它包括光学部件,用来处理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信号的,具有放大、滤波、A/D采样以及D/A控制高压模块输出电压功能的接口电路,和具有显示、存储、打印功能的嵌入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学部件由激光激发单元和探测单元组成,激光激发单元与探测单元的光轴垂直;激光激发单元包括半导体激光器(1),从右而左依次在同一光轴上接的激发光窄带滤色片(11)和扩束物镜(12);探测单元包括同一光轴上斜置的二色镜(7),在二色镜(7)的上方装有主物镜(8),在二色镜(7)的下方从上而下依次装有能转动的反射镜(14),目镜(15),探测针孔(10),发射光窄带滤色片(5),光电倍增管(6)。(*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是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其目标是借助微机电加工(MEMS)技术与生物技术实现化学分析系统从试样处理到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它已成为目前分析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前沿。当前的微全分析系统可分为芯片式与非芯片式两大类。目前芯片式是发展重点,其中依据芯片结构及工作机理又可分为两大类微阵列芯片(Microarray chip)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二种技术间虽有少量交叉但基本经历了各自的发展过程。微阵列芯片也称生物芯片,主要以生物技术为基础,以亲和结合技术为核心,以在芯片表面固定一系列可寻址的识别分子阵列为结构特征。它使用方便,测定快速,但一般是一次性使用,有很强的专用性。另一类芯片即微流控芯片则主要是以化学分析和分析生物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发展的重点。它把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等集成在芯片上,且可多次使用,因此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微芯片分析系统的出现不仅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兆丰李晓彤李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