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电位的复合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24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氧化还原电位的复合电极,它包括带有引线的铂电极和另一只测量电极,铂电极外有塑料管及其内封填的环氧树脂绝缘保护物,它还包括的另一只测量电极是一只银/氯化银电极,且在其外周密封管状体内充注饱和氯化钾溶液,下端口则以微孔陶瓷片封塞,两电极皆罩入容器中而组成。其特点是能长期连续和自动的监测微生物腐蚀因子氧化还原电位。(*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极,特别是涉及一种长期自动监测微生物腐蚀因子氧化还原电位的复合电极。在石油、化工、制药及水处理等工业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着微生物。其中,如铁细菌(好氧型)、硫酸盐还原细菌(厌氧型)等能够对材料产生微生物腐蚀。严重的微生物腐蚀能够引起材料的腐蚀穿孔,造成材料报废和停工停产,从而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标志微生物腐蚀活性的环境腐蚀因子包括氧化还原电位(Eh),硫电位和pH值,其中最重要的微生物腐蚀因子就是氧化还原电位。现有的测量水环境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测量手段是使用铂(Pt)电极和汞一氯化汞(Hg/Hg2Cl2)两只电极进行测量。这种电极和测量方法虽然比较成熟,但不能够进行现场测量,必须先采集水样,而后在实验室内进行测量,操作比较费时麻烦。另一缺点是这两种电极是各自成一体,且只能进行短期的测量,而不能够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能现场长期连续使用的自动监测氧化还原电位的复合电极,它能弥补现有电极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是将一只银/氯化银电极和铂电极相间隔固定在塑料容器的盖板上,且银/氯化银电极外周管状体内充注饱和氯化钾溶液,其下端则以微孔陶瓷片封塞而组成一种复合测量电极,进而在容器的底部套封过网以保护上述复合测量电极。由于本技术使用铂丝和银/氯化银(Pt-Ag/AgCl)丝的两电极相结合而代替已有两只分立的铂丝和汞/氯化汞(Hg/Hg2Cl2)电极,且电极的内部构件又得到了有效保护,使用寿命长,用于石油、制药、水处理厂、养殖场等微生物腐蚀活跃的工业水环境中,可进行现场长期,和便捷地自动监测。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说明本实新型。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包括带有引线的铂电极4和另一只测量电极6,铂电极4外有塑料管2及其内封填的环氧树脂3绝缘保护物,它还包括的另一只测量电极6是一只银/氯化银电极,且在其外周密封管状体9内充注饱和氯化钾溶液5,下端口则以微孔陶瓷片7封塞,两电极罩入容器1中而组成。考虑到长期现场使用,宜在容器1底部设置一过滤网8。本技术的特点是能长期连续和自动的监测微生物腐蚀因子氧化还原电位。且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长期自动监测微生物腐蚀因子氧化还原电位的复合电极,它包括带有引线的铂电极(4)和另一只测量电极(6),铂电极(4)外有塑料管(2)及其内封填的环氧树脂(3)绝缘保护物,它还包括的另一只测量电极(6)是一只银/氯化银电极,且在其外周密封管状体(9)内充注饱和氯化钾溶液(5),下端口则以微孔陶瓷片(7)封塞,两电极罩入容器(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极,其特征是还可在容器(1)底部设置一过滤网(8)。专利摘要一种氧化还原电位的复合电极,它包括带有引线的铂电极和另一只测量电极,铂电极外有塑料管及其内封填的环氧树脂绝缘保护物,它还包括的另一只测量电极是一只银/氯化银电极,且在其外周密封管状体内充注饱和氯化钾溶液,下端口则以微孔陶瓷片封塞,两电极皆罩入容器中而组成。其特点是能长期连续和自动的监测微生物腐蚀因子氧化还原电位。文档编号G01N27/30GK2468048SQ01216710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侯保荣, 段继周, 朱素兰, 黄彦良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期自动监测微生物腐蚀因子氧化还原电位的复合电极,它包括带有引线的铂电极(4)和另一只测量电极(6),铂电极(4)外有塑料管(2)及其内封填的环氧树脂(3)绝缘保护物,它还包括的另一只测量电极(6)是一只银/氯化银电极,且在其外周密封管状体(9)内充注饱和氯化钾溶液(5),下端口则以微孔陶瓷片(7)封塞,两电极罩入容器(1)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保荣段继周朱素兰黄彦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