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243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采用格渣罐进行铸余渣接渣、冷却等处理,采用喷涂机对格渣罐喷涂脱模剂防止铸余渣粘结格渣罐,格渣罐可上下叠放2‑3层一并运输至热泼场;在热泼场对格渣罐内铸余渣进行带罐打水处理,实现铸余渣的分块、粉化破碎;优点为可实现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采用格渣罐进行铸余渣处理从根源上杜绝了大块渣坨的产生,生产装备简单,渣罐深度浅,打水冷却降温、散热快,处理效率高,大幅度降低了铸余渣破碎处理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钢产量超过9亿吨,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其中钢渣年产生量在1亿吨以上。铸余渣是炉外精炼处理过程产生的钢渣,我国铸余渣年产生量在1000万吨以上。铸余渣中往往含有30%以上的金属铁含量,具有重要铁资源回收价值,此外其中氧化钙含量往往在50%以上,可直接返回冶炼工序回用。铸余渣是炉外精炼过程产生的钢渣,一次炉外精炼处理完成后,将钢包炉等精炼设备的钢渣翻倒入渣罐中。炉外精炼属于钢水的深加工工序,该处理过程产生的钢渣量远小于转炉钢渣,渣量往往仅约钢水量的2%。因此,铸余渣一次出渣量较少,往往约2~3吨,一次出渣量小,往往需要多次出渣直至倒满一个渣罐后才统一运输至铸余渣处理现场。因此,运输至钢渣处理现场的铸余渣罐往往经过7~10次的接渣过程,从开始第一次出渣算起到铸余渣处理现场往往经历了5h以上的时间。铸余渣铁含量高,接渣过程长,每次出渣上下粘结成大块渣坨,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包括:钢包炉(1)、出渣口(2)、格渣罐(3)、喷涂机(4)、装载机(5)、热泼场(6)和磁铁盘(7);在格渣罐(3)的内部设置有罐格板(10),用于将格渣罐(3)的内部分成多个格子,出渣口(2)设置在钢包炉(1)上方,用于使得钢包炉(1)中的铸余渣经出渣口(2)倒入格渣罐(3)的每个格子中,喷涂机(4)用于对格渣罐(3)喷涂脱模剂以防止铸余渣粘结格渣罐(3),格渣罐(3)可装载在装载机(5)上,装载机(5)用于将格渣罐(3)运输至热泼场(6);格渣罐(3)可在热泼场(6)中平铺排列,热泼场(6)侧面设置有喷水装置,用于对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包括:钢包炉(1)、出渣口(2)、格渣罐(3)、喷涂机(4)、装载机(5)、热泼场(6)和磁铁盘(7);在格渣罐(3)的内部设置有罐格板(10),用于将格渣罐(3)的内部分成多个格子,出渣口(2)设置在钢包炉(1)上方,用于使得钢包炉(1)中的铸余渣经出渣口(2)倒入格渣罐(3)的每个格子中,喷涂机(4)用于对格渣罐(3)喷涂脱模剂以防止铸余渣粘结格渣罐(3),格渣罐(3)可装载在装载机(5)上,装载机(5)用于将格渣罐(3)运输至热泼场(6);格渣罐(3)可在热泼场(6)中平铺排列,热泼场(6)侧面设置有喷水装置,用于对格渣罐(3)内铸余渣进行带罐打水,使得每个格子中的铸余渣冷却;格渣罐(3)在热泼场(6)中可翻转,用于将冷却后的每个格子中铸余渣自然分块倒出;磁铁盘(7)可在热泼场(6)的上方移动,用于将热泼场(6)内的大块铁进行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格渣罐(3)两侧设置有耳轴(8),在格渣罐(3)底部设置有罐座(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格渣罐(3)为铸钢结构渣罐,两侧对称设置4个耳轴(8),底部对称设置4个罐座(9)。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格渣罐(3)装渣量不低于3吨,格渣罐(3)内可供装渣厚度不低于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铸余渣熔态分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机(5)上的格渣罐(3)可上下叠放多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龙孙健郝以党李惊涛王会刚吴跃东闾文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