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23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麦秸秆、芦苇和艾草粉碎成60mm‑100mm的颗粒,然后加水,温度30‑40℃,浸泡3‑5天;(2)然后加入黄连粉,浸泡1‑2天;(3)过滤,得第一滤液和滤渣,所述的滤渣加水浸泡,然后添加纤维素酶,温度40‑50℃,酶解1‑2h;(4)过滤,得第二滤液和滤渣,将第二滤液在90‑100℃处理8‑10min,然后冷却,过滤,得第三滤液;(5)合并混匀第一滤液和第三滤液,过滤,得复合抑藻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抑藻剂相对于单独采用大麦秸秆作为抑藻剂,抑藻效果更好,对多种藻类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且保存期长,保存6个月,抑藻效果几乎没有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属于生态控藻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害藻类水华在湖泊和水库中频发,尤其在夏季,带来了生态危害,影响了饮水安全。藻类水华的暴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是密不可分的,藻类大量繁殖使得饮用水发臭,改变了湖泊群落结构,降低生物多样性。如何有效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防止水华暴发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传统除藻技术大体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三类。其中较常用的是化学技术,通过投加如琉酸铜、两稀酸、高猛酸钾等的杀藻剂可暂时缓和藻类的生长,但其成本高,对其他水生生物也有毒害作用,不可避免地将破坏生态平衡并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而物理技术则存在着操作时间长、难度大、费用高等缺点。例如各地政府普遍接受的人工捕捞法,不但除藻效率较低,而且会人为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对打榜上来的藻渣进行安全处置的成本也颇高。传统的生物控制方法则主要是通过人为增加某些能直接以藻类为食或间接抑制藻类生长的生物,针对性地阻止水华的发生,但是具体应用过程也比较复杂,劳动量较大,费用也较高,相对化学和物理方法的治理周期也更长。近年来,植物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的发现,使化感作用开始被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和藻类控制领域,相关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些化感物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物质,它们对藻类的化感作用专一性较好,并且一般都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因此,植物化感作用控藻方法是一种生态安全性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方法。利用大麦插杆投入水体抑制藻类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利用化感作用控制蓬类的应用实例。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化感物质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特定的藻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自然水体中藻类群落是由多种藻组成的,导致其效果不好;(2)现有利用秸秆提取物来制备抑藻剂,但是存在保存期短的问题,一般3-6个月密封保存,抑藻效果降低50%以上,导致其无法长期存储使用。(3)现在一些药用植物也发现了抑藻作用,并且效果很好,但是成本高,无法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抑藻剂以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法制备,具有成本低、抑藻全面、效果好、保存期长的优点,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植物抑藻剂存在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麦秸秆、芦苇和艾草粉碎成60mm-100mm的颗粒,然后加水,温度30-40℃,浸泡3-5天;(2)然后加入黄连粉,浸泡1-2天;(3)过滤,得第一滤液和滤渣,所述的滤渣加水浸泡,然后添加纤维素酶,温度40-50℃,酶解1-2h;(4)过滤,得第二滤液和滤渣,将第二滤液在90-100℃处理8-10min,然后冷却,过滤,得第三滤液;(5)合并混匀第一滤液和第三滤液,过滤,得复合抑藻剂。优选地:所述的大麦秸秆、芦苇、艾草和黄连粉,按照重量份计,加入的量为60-70份大麦秸秆、30-40份芦苇、5-10份艾草、1-2份黄连粉。优选地:所述的大麦秸秆、芦苇和艾草粉碎成60mm-100mm的颗粒,加水体积为1g:20ml-30ml。优选地:所述的滤渣加水浸泡中加水体积为1g:5ml-10ml。优选地:所述的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大麦秸秆、芦苇、艾草和黄连粉总重的0.2%-0.5%。优选地:所述的纤维素酶的酶活为10-15万U/g。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的浸泡过程中添加总重0.1-0.2%乳酸菌和0.05-0.1%根霉。优选地:所述的乳酸菌中每克含有30亿个活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大麦秸秆为主要辅料,复配芦苇和艾草,浸泡发酵,后期加入黄连粉,然后过滤,酶解滤渣,再过滤,合并滤液,既得抑藻剂,本专利技术的抑藻剂相对于单独采用大麦秸秆作为抑藻剂,抑藻效果更好,对多种藻类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且保存期长,保存6个月,抑藻效果几乎没有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抑藻剂采用植物废为主要原料,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而且滤渣可以作为生物肥的原料,相比秸秆作为生物肥原料,更容易分解被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藻类抑藻效果实验:藻种类:铜绿微囊藻:编号FACHB-315,培养基:BG11,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小球藻:编号FACHB-26,培养基:BG11,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羊角月牙藻:编号FACHB-271,培养基:BG11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空球藻编号:FACHB-2077,培养基:BG11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小环藻编号:FACHB-1638,培养基:CSI,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斜生栅藻编号:FACHB-12BG11,培养基:BG11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抑制率公式为:IR=(1-N/N0)×100%式中,IR—抑制率;N—加入抑藻剂的藻密度(个/毫升);N0—对照组藻密度(个/毫升)。抑藻效果实验:按照培养说明,将六种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将对数期的藻加入用250ml培养瓶,用培养基稀释在4.0×106cells/ml,溶液体积100ml,然后加入1ml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制备的抑藻剂,同时设定不交抑藻剂的为对照组,每组三个平行,培养5天,进行藻细胞计算。各组培养条件按照关照4000lx,光暗比12:12,温度(25±1)℃。本专利技术的大麦秸秆采用驻大麦4号的秸秆。大麦秸秆、芦苇和艾草粉都为干燥产品。实施例1大麦秸秆含量对抑制率的影响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计,将60-70份大麦秸秆、35份芦苇和8份艾草粉碎成60mm-100mm的颗粒,然后加水,温度37℃,浸泡5天,加水体积为1g:20ml;(2)然后加入1份黄连粉,浸泡2天;(3)过滤,得第一滤液和滤渣,所述的滤渣加水浸泡,所述的滤渣加水浸泡中加水体积为1g:10ml;然后添加纤维素酶,温度40℃,酶解2h,所述的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大麦秸秆、芦苇、艾草和黄连粉总重的0.3%,所述的纤维素酶的酶活为15万U/g;(4)过滤,得第二滤液和滤渣,将第二滤液在100℃处理8min,然后冷却,过滤,得第三滤液;(5)合并混匀第一滤液和第三滤液,过滤,得复合抑藻剂。不同添加量大麦秸秆对抑制率的影响结果具体见表1。表1大麦秸秆对抑制率的影响大麦秸秆加入量1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大麦秸秆、芦苇和艾草粉碎成60mm-100mm的颗粒,然后加水,温度30-40℃,浸泡3-5天;/n(2)然后加入黄连粉,浸泡1-2天;/n(3)过滤,得第一滤液和滤渣,所述的滤渣加水浸泡,然后添加纤维素酶,温度40-50℃,酶解1-2h;/n(4)过滤,得第二滤液和滤渣,将第二滤液在90-100℃处理8-10min,然后冷却,过滤,得第三滤液;/n(5)合并混匀第一滤液和第三滤液,过滤,得复合抑藻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麦秸秆、芦苇和艾草粉碎成60mm-100mm的颗粒,然后加水,温度30-40℃,浸泡3-5天;
(2)然后加入黄连粉,浸泡1-2天;
(3)过滤,得第一滤液和滤渣,所述的滤渣加水浸泡,然后添加纤维素酶,温度40-50℃,酶解1-2h;
(4)过滤,得第二滤液和滤渣,将第二滤液在90-100℃处理8-10min,然后冷却,过滤,得第三滤液;
(5)合并混匀第一滤液和第三滤液,过滤,得复合抑藻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麦秸秆、芦苇、艾草和黄连粉,按照重量份计,加入的量为60-70份大麦秸秆、30-40份芦苇、5-10份艾草、1-2份黄连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法制备复合抑藻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大麦秸秆、芦苇和艾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