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油及润滑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183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8
一种基础油及润滑油,所述基础油包含至少两种单酯。每一种单酯是由单元醇与单羧酸所制得。其中,该单元醇为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础油及润滑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础油(baseoil)及包含该基础油的润滑油(lubricant),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酯化合物的基础油及包含该基础油的润滑油。
技术介绍
为了达到节能减碳的目地,未来车用引擎润滑油需朝向符合国际润滑剂标准化及认证委员会(ILSAC)所制定的GF-6规格发展。为了更符合GF-6规格,润滑油及其所包含的基础油需同时满足低黏度、低倾点(pourpoint;简称P.P.)、低Noack挥发损失(evaporationloss)及高非极性指数(non-polarindex;简称NPI)的特性。其中,低倾点能使润滑油在寒冷环境下无需利用额外的加热设备来维持其流动性。此外,低Noack挥发损失能使润滑油于高温下不易挥发,且高非极性指数能降低润滑油与金属表面间的亲和力,进一步能减少磨耗,达到节能减碳效果。美国专利公告第US8673831B2号揭示一种包含单酯(monoester)的润滑油,其单酯是由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saturatedbranched-chainaliphaticmonohydricalcohol)与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saturatedstraight-chainaliphaticmonocarboxylicacid)所制得。然而,前述美国专利所涵盖众多可能的润滑油中,仍存有无法同时满足低黏度、低倾点、低Noack挥发损失及高非极性指数特性需求的润滑油,由此也显示,此前述美国专利案并未考虑到上述所有特性需求。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同时满足低黏度、低倾点、低Noack挥发损失及高非极性指数特性需求的基础油及包含该基础油的润滑油,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基础油。本专利技术基础油包含至少两种单酯,每一种单酯是由单元醇与单羧酸所制得,其中,该单元醇为C16~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该单羧酸为C5~C10饱和脂肪族单羧酸,且所述单酯是由同一种单羧酸所制得。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该单元醇为C20~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该单元醇为C22~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该单元醇如下式(I)所示:式(I),其中,R1与R2分别为C7~C17烷基。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该式(I)的R1与R2分别为C10~C17烷基。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该式(I)的R1与R2分别为C10~C13烷基。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该单羧酸为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该单羧酸为C5~C7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中,以该基础油的总重为100wt%计,每一种单酯的重量范围为5wt%~95wt%。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润滑油。本专利技术润滑油包含前述的基础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包含至少两种由C16~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与C5~C10饱和脂肪族单羧酸所制得之单酯,且所述单酯是由同一种单羧酸所制得,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油能同时满足低黏度、低倾点、低Noack挥发损失及高NPI特性,进而能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就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基础油]本专利技术基础油包含至少两种单酯,每一种单酯是由单元醇与单羧酸所制得,其中,该单元醇为C16~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该单羧酸为C5~C10饱和脂肪族单羧酸,且所述单酯是由同一种单羧酸所制得。较佳地,每一种单酯是由单元醇与单羧酸经酯化反应所制得。该酯化反应的条件可为现有任何能使单元醇与单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并形成单酯的条件,例如该酯化反应可选择地于触媒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更佳地,该酯化反应的温度范围为180℃~240℃。又更佳地,该酯化反应的温度范围为200℃~230℃。较佳地,该单元醇为C20~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更佳地,该单元醇为C22~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又更佳地,该单元醇为C22~C28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又更佳地,该单元醇为C24~C2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较佳地,该单元醇如下式(I)所示:式(I),其中,R1与R2分别为C7~C17烷基。更佳地,R1与R2分别为C10~C17烷基。又更佳地,R1与R2分别为C10~C13烷基。又更佳地,R1与R2分别为C10~C17直链烷基。又更佳地,R1与R2分别为C10~C13直链烷基。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单元醇为异二十四醇(2-decyltetradecanol)或异二十六醇(2-undecylpentadecanol)。较佳地,该单羧酸为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更佳地,该单羧酸为C5~C7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较佳地,以该基础油的总重为100wt%计,每一种单酯的重量范围为5wt%~95wt%。更佳地,每一种单酯的重量范围为10wt%~90wt%。又更佳地,每一种单酯的重量范围为30wt%~70wt%。较佳地,本专利技术基础油是由两种单酯所组成,其中一种单酯是由C24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与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所制得,另一种单酯是由C2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与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所制得。更佳地,以该基础油的总重为100wt%计,该由C24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与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所制得单酯的重量范围为30wt%~50wt%,该由C2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与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所制得单酯的重量范围为50wt%~70wt%。又更佳地,以该基础油的总重为100wt%计,该由C24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与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所制得单酯的重量范围为35wt%~45wt%,该由C2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与C5~C10饱和直链脂肪族单羧酸所制得单酯的重量范围为55wt%~65wt%。较佳地,依据ASTMD445-18标准方法,本专利技术基础油的100℃运动黏度(kinematicviscosity;简称KVis)不高于5cSt。更佳地,100℃运动黏度不高于4.3cSt。较佳地,依据ASTMD97-17b标准方法,本专利技术基础油的倾点(P.P.)不高于-30℃。更佳地,倾点不高于-40℃。较佳地,本专利技术基础油的Noack挥发损失(Noack)不高于9wt%。更佳地,Noack挥发损失不高于8wt%。较佳地,本专利技术基础油的非极性指数(NPI)不低于115。更佳地,非极性指数不低于130。[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包含前述的基础油。较佳地,本专利技术润滑油还可包含其它添加剂,该添加剂例如但不限于是胺系抗氧化剂(aminicantioxidant;如CibaIRGANOXL57)、磷酸三甲苯酯(tricresylphosphate)、氯化石蜡(chlorinatedparaffin)或前述的组合。本专利技术将就以下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油,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两种单酯,每一种单酯是由单元醇与单羧酸所制得;该单元醇为C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4 TW 1081143421.一种基础油,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两种单酯,每一种单酯是由单元醇与单羧酸所制得;该单元醇为C16~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该单羧酸为C5~C10饱和脂肪族单羧酸,且所述单酯是由同一种单羧酸所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油,其特征在于:该单元醇为C20~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油,其特征在于:该单元醇为C22~C36饱和支链脂肪族单元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油,其特征在于:该单元醇如下式(I)所示:



其中,R1与R2分别为C7~C17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帏捷洪荣宗唐旭华李彦兴蔡祯祥
申请(专利权)人:百达精密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