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16151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保护膜包括:8%~18%的PVA粉体、50%~80%的水、7%~12%的淀粉、2%~16%的异丙醇、1%~15.5%的羧甲基纤维素、0.2%~0.6%的氧化钛和0.05%~0.2%的氯化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喷涂保护膜粘连力介于PVC膜和PE膜之间,不会出现脱落,也不会出现难以去除的情况。

A glass spray protectiv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保护膜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生产安装过程中,玻璃厂将成品玻璃发给门窗厂或者幕墙厂,后续施工单位会将玻璃安装到门窗或者幕墙单元体上,并将安装完的玻璃发往建筑工地安装到建筑上,并由建筑工地进行安排,继续进行后续的施工。在后续的一系列加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玻璃划伤、压伤及搓伤等情况,对玻璃造成质量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空玻璃贴保护膜的需求应运而生。中空玻璃完成加工后,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防护膜,然后对边部进行裁切。裁切的目的是为后续安装型材预留位置,避免保护膜被型材压住。等到后续施工完全结束时,再把保护膜前部揭掉,使得玻璃投入最终客户使用。现有的中空玻璃保护膜大多采用静电膜(PVC膜),但是这种膜与玻璃之间的粘接并不牢固,在后续加工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保护膜脱落现象。若采用聚乙烯膜(PE膜),贴膜时间过长,则会出现难以去除的情况,反而影响最终的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现有玻璃保护膜中静电膜与玻璃之间粘贴不牢靠、易脱落,而聚乙烯膜的贴膜时间过长难以去除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8%~18%的PVA粉体、50%~80%的水、7%~12%的淀粉、2%~16%的异丙醇、1%~15.5%的羧甲基纤维素、0.2%~0.6%的氧化钛和0.05%~0.2%的氯化镧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0%~15%的PVA粉体、50%~70%的水、7%~12%的淀粉、3%~15%的异丙醇、1.5%~14.5%的羧甲基纤维素、0.3%~0.5%的氧化钛、0.05%~0.2%的氯化镧。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0%~15%的PVA粉体、50%~70%的水、8%~11%的淀粉、3%~13%的异丙醇、1.5%~13.5%的羧甲基纤维素、0.3%~0.5%的氧化钛、0.05%~0.15%的氯化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玻璃喷涂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按照配方将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通电加热使温度保持在92℃~100℃;将PVA粉体、淀粉、氧化钛及氯化镧按照配方配比加入反应釜中,并进行搅拌溶解;当PVA粉体溶解后,向反应釜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继续搅拌,待材料充分反应溶解后,停止加热,获得混合物液体;当所述混合物液体中的温度降低到30~40℃后加入异丙醇,继续搅拌3~10分钟后停止搅拌,并进行过筛,以获得所述玻璃喷涂保护膜的基液。进一步的,所述筛的目数为30~50目。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钛和氯化镧均选用80目以上细粉。进一步的,所述向反应釜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继续搅拌,待材料充分反应溶解的反应时间为90min~120min。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为列管式换热反应釜。进一步的,搅拌的速度为120r/min~140r/min。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玻璃喷涂保护膜的应用,其将玻璃喷涂保护膜的基液喷涂在玻璃表面,然后烘干形成薄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保护膜包括:8%~18%的PVA粉体、50%~80%的水、7%~12%的淀粉、2%~16%的异丙醇、1%~15.5%的羧甲基纤维素、0.2%~0.6%的氧化钛和0.05%~0.2%的氯化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喷涂保护膜粘连力介于PVC膜和PE膜之间,不会出现脱落,也不会出现难以去除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方中PVA浓度与成膜后拉伸强度关系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方中反应时间与成膜后拉伸强度关系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方中反应温度与成膜后拉伸强度关系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结构细节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的光谱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的DSC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8%~18%的PVA粉体、50%~80%的水、7%~12%的淀粉、2%~16%的异丙醇、1%~15.5%的羧甲基纤维素、0.2%~0.6%的氧化钛和0.05%~0.2%的氯化镧。按照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质量百分比进行配置,可形成慢干型喷涂液体、快干型喷涂液体和快干粘稠型喷涂液体(所述喷涂液体即保护膜基液),可根据不同的喷涂需求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喷涂液体。采用上述配方制作的喷涂液体,喷涂在玻璃表面,经过短暂烘干后,就会形成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粘连力介于PVC膜和PE膜之间,使用时不会出现脱落,也不会出现难以去除的情况。同时所述保护膜是可降解膜,在自然光照下,即可分解。其中配方主体有效成分是PVA粉体(聚乙烯醇),水是水解载体,异丙醇和羧甲基纤维素用于调节液体粘稠程度,氧化钛和氯化镧是降解剂,淀粉可用于调节溶液流动性,防止出现流淌状,不便操作。本实施例所述的配方制作而成的保护膜具有可降解的特性,具体降解的原理为:在配方的反应体系中,PVA分子会与氧化钛在紫外光线照射的情况下发生反应。氧化钛在紫外光线的作用下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吸附在氧化钛表面的溶解氧、水分子等与电子-空穴对发生作用,产生的OH-和O2-将会与PVA分子发生反应。PVA分子发生的反应为:PVA主链上的亚甲基或羟基上氢被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夺取,从而形成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伴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8%~18%的PVA粉体、50%~80%的水、7%~12%的淀粉、2%~16%的异丙醇、1%~15.5%的羧甲基纤维素、0.2%~0.6%的氧化钛和0.05%~0.2%的氯化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喷涂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8%~18%的PVA粉体、50%~80%的水、7%~12%的淀粉、2%~16%的异丙醇、1%~15.5%的羧甲基纤维素、0.2%~0.6%的氧化钛和0.05%~0.2%的氯化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喷涂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0%~15%的PVA粉体、50%~70%的水、7%~12%的淀粉、3%~15%的异丙醇、1.5%~14.5%的羧甲基纤维素、0.3%~0.5%的氧化钛、0.05%~0.2%的氯化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喷涂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0%~15%的PVA粉体、50%~70%的水、8%~11%的淀粉、3%~13%的异丙醇、1.5%~13.5%的羧甲基纤维素、0.3%~0.5%的氧化钛、0.05%~0.15%的氯化镧。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喷涂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配方将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通电加热使温度保持在92℃~100℃;
将PVA粉体、淀粉、氧化钛及氯化镧按照配方配比加入反应釜中,并进行搅拌溶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帅刘伟韩劲东崔玉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