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052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由内层、缓释层、中间层和包膜层组成;所述内层由尿素粉、过磷酸钙、氯化钾和造粒粘结剂制备而成:缓释层由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制备而成:中间层由尿素粉、过磷酸钙、氯化钾和造粒粘结剂制备而成:包膜层由聚氨酯和石蜡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再生稻头季稻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准确配比氮、磷、钾养分,一次性施用,分阶段释放,在满足再生稻头季稻养分需求的基础上,将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的施用肥次数从目前的5次减少到仅需在插秧前施用1次肥,实现了再生稻轻简化施肥,明显减少施肥环节的劳动力成本投入,同时能显著提高再生季稻分蘖数和产量,实现节本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背景再生稻是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再收获一季的一种资源节约型稻作模式,已成为我国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和“双改单”稻区提高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稻谷总产和调优粮食结构、提高种粮效益的一种重要稻作制度,再生稻头季稻生育期大致可分为分蘖-孕穗期、孕穗-齐穗期、齐穗-成熟期几个阶段,因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所需养分也不同,分蘖-孕穗期对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分别约占总吸收量的50%、60%和55%,孕穗-齐穗期对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分别约占总吸收量的35%、30%和30%,齐穗-成熟期对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分别约占总吸收量的15%、10%和15%。目前针对再生稻头季的养分需求特点,通常采用阶段性施肥方法来满足再生稻头季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养分需求,因而,再生稻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施肥频次数较多问题(全生育期需施基肥、分蘖肥、穗肥、保根肥、促苗肥5次),明显增加了劳动力生产成本的投入,尤其是头季收割前7-10天施用的保根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7、8月份高温季节,田间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加上稻株已拔节抽穗,株高较高,农事操作很不方便,种植户大多不愿意施保根肥,保根肥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再生季稻的产量,从而制约了再生稻稳粮增收和经济效率高等优势的发挥,也严重制约了再生稻这一节本增效的种植制度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在当前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形势下,减少再生稻全生育期的施用肥次数,实现再生稻轻简化施肥,可明显减少施肥环节的劳动力成本投入,发挥再生稻种植制度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促进再生稻种植制度的推广应用。然而,目前市场上针对再生稻轻简化施肥的专用肥较少,且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降低劳动力投入的省工专用肥,能够充分发挥出再生稻种植制度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促进再生稻种植面积的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传统肥料及施肥方法所存在的施肥频次多、费时费力、施肥成本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根据再生稻头季各生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规律,提供一种能够一次基施用的缓控肥,即可满足再生稻头季前、中、后期的养分需求。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它由内层、缓释层、中间层和包膜层组成;所述内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55-180份、过磷酸钙280-330份、氯化钾125-165份,液氨1-2份,造粒粘结剂2-4份;所述缓释层是由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2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的,缓释层与内层质量分数比为1:15-20;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80-210份、过磷酸钙450-500份、氯化钾130-155份,液氨1-3份,造粒粘结剂4-6份;所述包膜层是由聚氨酯和石蜡按照质量比4:1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包膜层与(内层、缓释层、中间层)质量分数比为1:10-15。优选的,所述内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66份、过磷酸钙300份、氯化钾140份,液氨1.5份,造粒粘结剂3份;所述缓释层是由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2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的,缓释层与内层质量分数比为1:18;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90份、过磷酸钙475份、氯化钾143份,液氨2份,造粒粘结剂5份;所述包膜层是由聚氨酯和石蜡按照质量比4:1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包膜层与(内层、缓释层、中间层)质量分数比为1:13。所述尿素粉为氮质量百分含量≥46%的尿素,所述过磷酸钙为五氧化二磷质量百分含量≥16%的过磷酸钙肥,所述氯化钾为氧化钾质量百分含量≥60%的氯化钾肥。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内层除氨水外的原料按配比配料后进行破碎,混合均匀后进入造粒机进行熔融,同时喷入配比量的经气化的液氨造粒冷却,得到内层;(2)将缓释层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将步骤(1)得到的内层置于造粒机中,然后加入混匀后的缓释层原料,充分接触直至缓释层原料被均匀的附着在内层表面,冷却至常温,得到初级产品;(3)将中间层除氨水外的原料按配比配料后进行破碎,混合均匀后进入造粒机,同时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产品置于造粒机中,喷入配比量的经气化的液氨,造粒冷却,得到半成品;(4)将步骤(3)所得的半成品经现有的包膜装置包覆上聚氨酯包膜,得到成品。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应用于再生稻种植中,按再生稻头季每亩600~750kg产量水平,每亩施用80~100kg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在再生稻头季插秧前一次施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具有缓控时间长,针对性强,养分释放特性与头季稻分蘖、孕穗、灌浆及头季灌浆后期提高腋芽成活率所需的营养吸收规律相吻合,能很好的满足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生长所需,明显提高了养分利用率,增强了再生稻头季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能力,减少了氮素的挥发、淋失及磷、钾素的淋失、固定等缺陷,能将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的施用肥次数从目前的5次(基肥、分蘖肥、穗肥、保根肥、促苗肥)减少到仅需在插秧前施用1次肥,后续头季稻不用再追施,实现了再生稻轻简化施肥,明显减少施肥环节的劳动力成本投入,同时能显著提高再生季稻分蘖数和产量,实现节本增效,增加种植户收入。附图说明图1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它由内层、缓释层、中间层和包膜层组成;所述内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55份、过磷酸钙280份、氯化钾125份,液氨1份,造粒粘结剂2份;所述缓释层是由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2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的,缓释层与内层质量分数比为1:15;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80份、过磷酸钙450份、氯化钾130份,液氨1份,造粒粘结剂4份;所述包膜层是由聚氨酯和石蜡按照质量比4:1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包膜层与(内层、缓释层、中间层)质量分数比为1:10。所述尿素粉为氮质量百分含量46.5%的尿素,所述过磷酸钙为五氧化二磷质量百分含量19%的过磷酸钙肥,所述氯化钾为氧化钾质量百分含量61%的氯化钾肥。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内层原料尿素粉、过磷酸钙、氯化钾按配比配料后进行破碎,混合均匀后进入造粒机进行熔融,同时喷入配比量的经气化的液氨造粒冷却,得到内层;(2)将缓释层原料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混合均匀后备用,将步骤(1)得到的内层置于造粒机中,然后加入混匀后的缓释层原料,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其特征在于,由内层、缓释层、中间层和包膜层组成;/n所述内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55-180份、过磷酸钙280-330份、氯化钾125-165份,液氨1-2份,造粒粘结剂2-4份;/n所述缓释层是由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2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的,缓释层与内层质量分数比为1:15-20;/n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80-210份、过磷酸钙450-500份、氯化钾130-155份,液氨1-3份,造粒粘结剂4-6份;/n所述包膜层是由聚氨酯和石蜡按照质量比4:1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包膜层与(内层、缓释层、中间层)质量分数比为1:10-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其特征在于,由内层、缓释层、中间层和包膜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55-180份、过磷酸钙280-330份、氯化钾125-165份,液氨1-2份,造粒粘结剂2-4份;
所述缓释层是由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2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的,缓释层与内层质量分数比为1:15-20;
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80-210份、过磷酸钙450-500份、氯化钾130-155份,液氨1-3份,造粒粘结剂4-6份;
所述包膜层是由聚氨酯和石蜡按照质量比4:1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包膜层与(内层、缓释层、中间层)质量分数比为1: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其特征在于,它由内层、缓释层、中间层和包膜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66份、过磷酸钙300份、氯化钾140份,液氨1.5份,造粒粘结剂3份;
所述缓释层是由羟甲基纤维素和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2比例混合后包裹而成的,缓释层与内层质量分数比为1:18;
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尿素粉190份、过磷酸钙475份、氯化钾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飞邵彩虹许丽宁杨松威林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