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04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陶瓷技术领域,其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坯体层、面釉层、图案装饰层和表面装饰层;所述表面装饰层为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透明釉层。所述制备方法容易实施,通过在图案装饰上施加烧制后能变为透明釉层的表面装饰层,并在表面装饰层中引入碳化硅颗粒,陶瓷砖烧制后,表面装饰层中的碳化硅颗粒经过高温氧化后无明显反应,产品经过抛光处理后陶瓷砖表面仍然具有类似金属的金属闪烁效果,其装饰效果与天然石材接近。同时,制备出的陶瓷砖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并且耐化学腐蚀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的抛晶、抛釉类产品,其表面覆盖着一层通体均匀透明的玻璃釉层,装饰效果相对简单。而我们常见的天然石材,其表面会带有一些晶体颗粒,呈现星星点点的金属闪烁效果。现有的陶瓷企业在仿制上述天然石材时,会在釉浆里掺杂云母片、金沙干粒、合金颗粒等材料来模拟天然石材表面的金属闪烁效果。但云母片、金沙干粒和合金颗粒掺杂进釉料中,以仿制天然石材时,会出现较多的问题:(1)云母片不耐高温,在瓷砖的烧成过程会使大部分云母失去光泽,烧后釉层会出现黑点,降低产品的装饰效果。同时云母片形状呈片状,比较低,在混釉时,不易与釉料均匀混合。(2)混合在釉浆里的合金颗粒,在高温烧成时,合金颗粒的表面会形成黑色的氧化物。只有漂浮在釉层表面的合金颗粒在后期的抛光处理时可以抛掉表面黑色氧化物,形成金属闪烁颗粒,而在釉层中间无法抛到的合金颗粒成为黑点,降低了产品的装饰效果。(3)金沙干粒添加在釉料中,可使釉面的光泽度提高,其是通过与玻璃釉层不同的亮哑对比形成类似的金属效果,但其主要为镜面反射,与真实石材表面晶体多角度金属闪烁的效果不同,金属闪烁效果欠佳。可见,在陶瓷砖仿制天然石材表面的金属闪烁效果方面,现有技术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克服现有陶瓷砖在仿制天然石材表面金属闪烁效果上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坯体层、面釉层、图案装饰层和表面装饰层;所述表面装饰层为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透明釉层。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中,所述碳化硅颗粒为粒径为30-200目,纯度≥95%的六方晶系晶体。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中,所述表面装饰层包括由透明干粒、透明干粒釉或全抛釉的任意一种施加在图案装饰层上形成的载体层和分散于所述载体层的碳化硅颗粒;所述透明干粒釉包括所述透明干粒、悬浮剂和水;碳化硅颗粒按透明干粒重量或全抛釉干粉重量的0.5-5%添加到所述载体层中。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中,所述全抛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钾长石15-30份,钠长石5-20份,高岭土8-12份,煅烧高岭土10-15份,碳酸钡6-10份,方解石13-18份,白云石6-10份,烧滑石2-6份,氧化锌3-5份,氧化铝1.5-2.5份。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中,所述全抛釉按重量份计算还包括如下组份的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15份,三聚磷酸钠0.35份,水38份。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中,所述透明干粒釉中,透明干粒:水:悬浮剂的重量比为为1:(0.25-0.35):(0.45-0.55)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中,所述透明干粒的粒径为30-250目,透明干粒按重量份计:SiO250-55份,Al2O315-20份,K2O4-8份,Na2O1-4份,CaO6-8份,SrO3-4份,ZnO25份,CaF21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压机将坯体层压制成型,坯体层进入到干燥窑中进行干燥;所述坯体层的干燥温度为120-200℃;(2)在干燥后的坯体层表面施加面釉,形成面釉层;面釉层的厚度为0.2-0.6mm;(3)在所述面釉层上装饰图案,形成图案装饰层;图案装饰层的厚度为0.1-0.5mm;(4)在所述图案装饰层表面施加分散有所述碳化硅颗粒的表面装饰层;表面装饰层的厚度为0.5-2mm;(5)施有表面装饰层的陶瓷砖坯入窑烧制,烧制温度1160-1230℃,入窑烧制时间为50-60min,经过烧制使表面装饰层熔融形成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透明釉层;(6)对烧制出的陶瓷砖半成品表面的透明釉层进行抛光处理,获得表面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的坯体层的干燥时间为15-20min。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图案装饰上施加烧制后能变为透明釉层的表面装饰层,并在表面装饰层中引入碳化硅颗粒,陶瓷砖烧制后,表面装饰层中的碳化硅颗粒经过高温氧化后无明显反应,晶体颗粒各晶面仍能够反射并折射光源,从而使产品经过抛光处理后陶瓷砖表面仍然具有类似金属的金属闪烁效果,其装饰效果与天然石材接近。同时,掺有碳化硅颗粒的表面装饰层,硬度达到4级,耐磨度达到3级1500转;耐化学腐蚀稳定性能稳定,陶瓷砖表面耐低浓度酸和耐低浓度碱达到GLA级,耐高浓度酸和高浓度碱达到GHA级,耐家庭化学试剂和游泳池盐类达到GA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的制备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坯体层、面釉层、图案装饰层和表面装饰层;所述表面装饰层为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透明釉层。所述碳化硅颗粒的制备原料主要为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将上述原料放入电阻炉中高温冶炼,冶炼温度范围为2500-2700℃,经过24h高温冶炼后,将得到的产物从电阻炉中取出,根据晶体的形状从产物中分选出属于六方晶系的碳化硅晶体颗粒(α-SiC)。前述碳化硅晶体再经过分级、粗碎、细碎、化学处理、干燥、筛分以及磁选工序后,便可获得所需的纯度在95%以上,粒径为30-200目的碳化硅颗粒,并将其作为闪烁剂添加到表面装饰层中。碳化硅晶体的折射率非常高,其中,六方晶系的碳化硅晶体(α-SiC))折射率一般为3.217g/cm3,同时碳化硅的膨胀系数不大,耐高温,因此将碳化硅颗粒添加到表面装饰层中,当表面装饰层烧制成透明釉层时,碳化硅颗粒仍能够保持结构和性能的稳定,从而借助碳化硅颗粒,使烧制成的透明釉层中保持良好的金属闪烁效果;此外由于碳化硅晶体为六方晶系晶体,因此其晶体颗粒多面能够反射并折射光源,从而更接近天然石材表面的晶体金属闪烁效果。优选的,所述表面装饰层包括由透明干粒、透明干粒釉或全抛釉的任意一种施加在图案装饰层上形成的载体层和分散于所述载体层的碳化硅颗粒;碳化硅颗粒按透明干粒重量或全抛釉干粉重量的0.5-5%添加到所述载体层中。具体的,当所述载体层为全抛釉层时,全抛釉可按如下重量份数配置,但不只限于下述配方的全抛釉:钾长石15-30份,钠长石5-20份,高岭土8-12份,煅烧高岭土10-15份,碳酸钡6-10份,方解石13-18份,白云石6-10份,烧滑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特征在于,其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坯体层、面釉层、图案装饰层和表面装饰层;所述表面装饰层为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透明釉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特征在于,其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坯体层、面釉层、图案装饰层和表面装饰层;所述表面装饰层为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透明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颗粒为粒径为30-200目,纯度≥95%的六方晶系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装饰层包括由透明干粒、透明干粒釉或全抛釉的任意一种施加在图案装饰层上形成的载体层和分散于所述载体层的碳化硅颗粒;所述透明干粒釉包括所述透明干粒、悬浮剂和水;碳化硅颗粒按干粒重量或全抛釉干粉重量的0.5-5%添加到所述载体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抛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钾长石15-30份,钠长石5-20份,高岭土8-12份,煅烧高岭土10-15份,碳酸钡6-10份,方解石13-18份,白云石6-10份,烧滑石2-6份,氧化锌3-5份,氧化铝1.5-2.5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抛釉按重量份计算还包括如下组份的添加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0.15份,三聚磷酸钠0.35份,水38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干粒釉中,透明干粒:水:悬浮剂的重量比为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杰刘俊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