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16022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巷道喷浆材料微裂缝自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原位聚合法,将海藻酸钠引入三聚氰胺酚醛树脂缩聚反应过程中,使用乙酸乙酯作为稀释剂,对环氧树脂进行稀释,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作为乳化剂,促使复合壁材对环氧树脂进行包覆,形成以海藻酸钠/三聚氰胺酚醛树脂为壳、以环氧树脂为芯的复合微胶囊材料;利用海藻酸钠的粘附性,可有效控制缩聚反应速度,提高O/W乳液体系稳定性,使得壁材颗粒沉积的均匀缓慢,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更小,分散更集中,包覆率更高。将得到的微胶囊与固化剂掺入煤矿巷道喷浆主体材料中,在虹吸力的作用下渗透进入裂缝,修复受损区域,实现基体的自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巷道喷浆材料微裂缝自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合理并安全的开采煤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进行掘进和回采,采用巷道支护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现,巷道支护开始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进行喷射支护,使得混凝土与围岩紧密粘结,在巷道周壁形成岩石拱,充分发挥围岩的支承作用。虽然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但由于自身的脆性特点,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裂缝和局部损伤。这些缺陷若不能及时修复,将会发生巷道塌方、巷道透水、巷道冒顶等一系列事故,严重威胁人员的安全。因此裂缝修复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针对混凝土裂缝修复问题,传统的修复方法是在裂缝出现后进行被动修复。这种事后修复或者定时修复的方法,进行灌浆填充处理,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二次开裂,破坏了基体材料结构的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胶囊按质量百分比由3%-5%三聚氰胺、16%-18%的37%甲醛、9%-11%苯酚、24%-27%环氧树脂、4%-6%稀释剂、0.5%-0.7%海藻酸钠、3%-5%酸性pH调节剂、4%-7%碱性pH调节剂、0.1%-0.3%乳化剂和水组成,余量为水,水补足至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胶囊按质量百分比由3%-5%三聚氰胺、16%-18%的37%甲醛、9%-11%苯酚、24%-27%环氧树脂、4%-6%稀释剂、0.5%-0.7%海藻酸钠、3%-5%酸性pH调节剂、4%-7%碱性pH调节剂、0.1%-0.3%乳化剂和水组成,余量为水,水补足至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胶囊以海藻酸钠或三聚氰胺酚醛树脂为复合壁材,以环氧树脂为芯材进行制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稀释剂选用乙酸乙酯、丙酮中的一种;乳化剂选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胶囊酸性pH调节剂为稀硫酸、稀盐酸、柠檬酸和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碱性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三聚氰胺、苯酚与甲醛溶液混合均匀,用三乙醇胺调节溶液pH值为8-9后,将上述溶液倒入三口烧瓶中进行反应,设置反应温度为70℃、搅拌速率为400-450rmp,反应1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一溶液;
第二步,向第一溶液中加入配置好的环氧树脂稀释液、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姜文静刘冬刘宗奇王存民孙健王钰颖牛琛茜薛轶方张欣远李帅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