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风光耦合无基坑节能电梯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设备
,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风光耦合无基坑节能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所以,不想设置电梯,只能做到六层。电梯不但增加造价,还又影响得房率,为降低成本,大多数多层住宅都没有设置电梯。但是,既有建筑地下的水、电、煤气、通讯、排污等管网,与电梯的基坑有交叉,改变管线不但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且还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产生纠纷,影响项目的推进;同时,电梯基坑部分有容易渗漏的风险,开挖较深还会带来较多的废弃物,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也会产生一定的隐患;既有建筑宜居改造的资金来源也是地方政府较为烦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既有建筑加装电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风光耦合无基坑节能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筏基础(01)、缓冲器(02)、导轨(03)、导向飞翼(04)、轿厢(05)、平衡重(06)、曳引机(07)、磁悬浮微风发电机(08)、太阳能光伏梯顶(09)、无线网桥(10)、永磁基座(11)、励磁线圈(12)、永磁反力盘(13)、井字架(14);/n所述电梯井字架(14)结构设于片筏基础(01)上;所述导轨(03)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井字架(14)左右两端的内侧,所述曳引机(07)固定在井字架(14)上,所述轿厢(05)吊装在曳引机(07)的下方,平衡重(06)通过钢丝缆与轿厢(05)连接;所述轿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风光耦合无基坑节能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筏基础(01)、缓冲器(02)、导轨(03)、导向飞翼(04)、轿厢(05)、平衡重(06)、曳引机(07)、磁悬浮微风发电机(08)、太阳能光伏梯顶(09)、无线网桥(10)、永磁基座(11)、励磁线圈(12)、永磁反力盘(13)、井字架(14);
所述电梯井字架(14)结构设于片筏基础(01)上;所述导轨(03)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井字架(14)左右两端的内侧,所述曳引机(07)固定在井字架(14)上,所述轿厢(05)吊装在曳引机(07)的下方,平衡重(06)通过钢丝缆与轿厢(05)连接;所述轿厢(05)的两侧固定有导向飞翼(04),所述导向飞翼(04)与两根轨道(03)凹凸卡接滑动;所述缓冲器(02)设置在所述轿厢(05)两侧的导轨(03)下方片筏基础(01)上,所述永磁基座(11)固定在片筏基础(01)上;所述永磁反力盘(13)固定在轿厢(05)的底部,永磁反力盘(13)沿圆周外布置励磁线圈(12),所述太阳能光伏梯顶(09)设于井字架(14)结构的顶端,所述无线网桥(10)设于太阳能光伏梯顶(09)的顶部,太阳能光伏梯顶(09)的下方设有磁悬浮微风发电机(0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风光耦合无基坑节能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筏基础(01)设置在地表面下,片筏基础(01)的基面与在位于与地表台阶面平行时位置的轿厢(05)下表面保持有一定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风光耦合无基坑节能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02)的数量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轨道(03)的正下方,底部固定于所述片筏基础(01)上,其顶部正对应于导向飞翼(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风光耦合无基坑节能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0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平,杨宏伟,吴钰晨,许锦锋,杨华锋,李艳红,丁新中,陈镭,侯甲秀,刘加祥,徐加明,单璐,宗建明,束长春,董尔同,陈霞,吴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