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92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包括有平衡架,所述平衡架内设有翻转输送装置,所述翻转输送装置包括有第一输送组件和多个第二输送组件,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环绕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部设有第一绞龙,且所述第一绞龙的外周边转动连接有多个棘爪,每个所述棘爪均卡接有棘齿套,每个所述棘齿套的顶端均一体成型有第一锥齿轮,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均包括有第二输送管,每个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绞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配合,使得第二输送组件中的第二绞龙从不同角度对谷仓内稻谷进行进一步的翻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稻谷翻仓机的
,具体涉及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以前粮谷仓储的翻仓工作,都是纯人工作业,不仅翻仓速度慢、浪费劳动力、劳动强度大,粮谷翻仓机的出现,使粮谷仓储的翻仓工作实现机械化,解决了目前粮谷仓储依靠人力翻仓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CN209321833U所提供的一种粮食翻仓机可知,该产品型通过在平衡基体上设置带有螺旋杆的输粮筒体来将粮食颗粒运输至出粮凹口,从而实现翻仓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翻仓效率,并利用定位螺柱及锁紧螺母实现对输粮筒体在固定筒体内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解决了人工翻仓的深度和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但该产品不具有从多角度对谷仓内的稻谷进行翻转的功能。稻谷翻仓机无法从多角度对稻谷进行翻转,导致翻仓机翻转的层次低,作业面积小,从而工作效率低,延长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包括有平衡架,所述平衡架内设有翻转输送装置,所述翻转输送装置包括有第一输送组件和多个第二输送组件,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环绕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平衡架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所述电机的底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部设有第一绞龙,所述第一绞龙的顶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绞龙的外周边从上至下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棘爪,每个所述棘爪均卡接有棘齿套,每个所述棘齿套均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棘齿套的顶端均通过模具一体成型有第一锥齿轮,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均包括有第二输送管,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管两两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绞龙,每个所述第二绞龙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绞龙均通过第二锥齿轮与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相连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棘爪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外壁上均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连接柱,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绞龙上的所述轴承座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座对称设于所述第二绞龙的两端外表面,且每个所述轴承座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顶端内壁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外表面粘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平衡架的内表面相粘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螺旋叶片。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架的底端表面的四个顶角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刹车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本专利技术具有多角度翻转的功能,通过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配合,第一输送组件内的第一绞龙进行逆时针旋转时稻谷沿着第一绞龙上的螺旋状叶片不断向上运输,与此同时,通过第一绞龙上的棘爪的旋转,使得棘齿套上的第一锥齿轮跟随棘爪进行旋转,再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绞龙上的第二锥齿轮相啮合,使得第二绞龙从不同角度对谷仓内稻谷进行进一步的翻转。其二,本专利技术具有工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轴承座与第二绞龙的配合,从而使得第二绞龙在转动时两端均匀受力,进而提高第二绞龙在翻转谷仓内稻谷的稳定性。其三,本专利技术具有较低的使用成本,通过保护套、第一输送管与平衡架的配合,避免第一输送管直接与平衡架之间产生干摩擦,从而延长第一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其四,本专利技术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时较为省力,通过第一输送管与螺旋叶片的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输送管借助螺旋叶片的旋转插入谷仓的稻谷内,进而减小第一输送管插入稻谷内时的阻力。其五,本专利技术具有便捷的移动性,通过平衡架与刹车轮的配合,使得平衡架借助刹车轮在稻谷的表面进行滑动,从而提升了平衡架的移动性。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输送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输送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套和棘爪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衡架;2、翻转输送装置;21、第一输送组件;211、电机;212、第一输送管;213、第一绞龙;214、棘齿套;215、第一锥齿轮;216、棘爪;217、连接柱;218、螺旋叶片;219、保护套;22、第二输送组件;221、第二输送管;222、第二绞龙;223、轴承座;224、第二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着重参照附图1-5,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包括有平衡架1,所述平衡架1内设有翻转输送装置2,所述翻转输送装置2包括有第一输送组件21和多个第二输送组件22,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环绕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包括有电机211,所述电机211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平衡架1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所述电机211的底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12,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内部设有第一绞龙213,所述第一绞龙213的顶端与所述电机211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绞龙213的外周边从上至下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棘爪216,每个所述棘爪216均卡接有棘齿套214,每个所述棘齿套214均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棘齿套214的顶端均通过模具一体成型有第一锥齿轮215,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均包括有第二输送管221,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管221两两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输送管221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绞龙222,每个所述第二绞龙222均通过轴承座223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21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绞龙222均通过第二锥齿轮224与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215相连接。请参照附图1,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外表面粘接有保护套219,所述保护套219的外表面与所述平衡架1的内表面相粘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保护套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包括有平衡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架(1)内设有翻转输送装置(2),所述翻转输送装置(2)包括有第一输送组件(21)和多个第二输送组件(22),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环绕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包括有电机(211),所述电机(211)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平衡架(1)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所述电机(211)的底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12),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内部设有第一绞龙(213),所述第一绞龙(213)的顶端与所述电机(211)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绞龙(213)的外周边从上至下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棘爪(216),每个所述棘爪(216)均卡接有棘齿套(214),每个所述棘齿套(214)均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棘齿套(214)的顶端均通过模具一体成型有第一锥齿轮(215);/n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均包括有第二输送管(221),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管(221)两两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输送管(221)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绞龙(222),每个所述第二绞龙(222)均通过轴承座(223)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21)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绞龙(222)均通过第二锥齿轮(224)与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215)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谷翻仓机的多角度翻转机构,包括有平衡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架(1)内设有翻转输送装置(2),所述翻转输送装置(2)包括有第一输送组件(21)和多个第二输送组件(22),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环绕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包括有电机(211),所述电机(211)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平衡架(1)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所述电机(211)的底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12),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内部设有第一绞龙(213),所述第一绞龙(213)的顶端与所述电机(211)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绞龙(213)的外周边从上至下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棘爪(216),每个所述棘爪(216)均卡接有棘齿套(214),每个所述棘齿套(214)均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棘齿套(214)的顶端均通过模具一体成型有第一锥齿轮(215);
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均包括有第二输送管(221),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管(221)两两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管(212)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输送管(221)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绞龙(222),每个所述第二绞龙(222)均通过轴承座(223)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21)的内壁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绞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素华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金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