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73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刷领域,具体是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包括铣背装置、胶涂装置、箱体、开设在箱体上表面的胶装腔、开设在胶装腔侧壁的多个第一电磁滑轨、开设在胶装腔侧壁的多个第二电磁滑轨、滑动连接在第二电磁滑轨内的多个第二电磁滑块、固定连接在第二电磁滑块上的多个第二气缸组、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组上的多个第二夹板、滑动连接在第一电磁滑轨内的多个第一电磁滑块、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磁滑块上的多个第一气缸组、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组上的多个第一夹板,通过胶涂装置使热熔涂抹的同时旋转至本身上面,防止热熔胶在夹持表面拉丝,清理困难,且半封闭式的热熔胶防止灰尘进入到热熔胶内,以此保证热熔胶的粘连性好,以此保证制作的书籍精美。

A synthetic process for making boo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领域,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断提高,书籍的收藏和阅览也向高档化发展。人们不仅仅要求书籍内容的新颖和高质量,同时也要求书籍有一个美观、整齐、高档化、精装型的外表,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员阅读或收藏等需要,在书籍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纸张及各种装帧材料、印装工艺将书籍设计物化成为具有物质形态的书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配页完成的书籍进行胶装成册,需要对其铣背处理,在铣背处理中会产生碎纸屑、和毛刺,碎纸屑的产生将会导致后面的涂胶不均匀,从而导致漏页胶装,且现有的胶装机在胶装的过程中持续对热熔胶加热,其胶装过程会导致溶胶的浪费,且还会形成热熔胶在夹持表面拉丝,造成清理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书籍生产制作工艺,可以解决目前胶装机中主要存在的铣背过程中碎纸屑、毛刺的形成,胶装过程中热熔胶浪费及拉丝等问题,可以碎纸屑清除收集,毛刺清除,定量输出热熔胶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下:S1.通过对相应材料裁剪成相应大小的纸张;S2.对书籍内容和书封进行制版;S3.书页印刷:利用步骤S1中制成的印版将书籍内容到S1制成的相应材料的纸张上;S4.折页工序:将S3中印刷书籍内容的纸张按照页码折叠成书刊开本尺寸;S5.配页工序:将S4中折页好的纸张按页码组成散页的书芯;S6.书芯合成工序:通过铣背装置对合成的书籍进行铣背;S7.在封面上折成与书芯书脊适配的胶合面:在S4中形成封面靠近中心处折出两道折痕,两道折痕之间的部分书封面为胶合面;S8.封面与书芯胶装套合:通过S6中形成的书芯利用胶涂装置对书脊处涂抹热熔胶使书脊与S7中形成的胶合面进行粘合;S9.书本裁切:将胶装后的书籍进行压平和三面裁切,以得到成品的书籍;上述前处理方法S1-S9步骤中工艺流程S6、S8中的作业工序需由箱体、铣背装置、胶涂装置完成相应的处理操作,其中:包括开设在箱体上表面的胶装腔、开设在胶装腔侧壁的多个第一电磁滑轨、开设在胶装腔侧壁的多个第二电磁滑轨、滑动连接在第二电磁滑轨内的多个第二电磁滑块、固定连接在第二电磁滑块上的多个第二气缸组、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组上的多个第二夹板、滑动连接在第一电磁滑轨内的多个第一电磁滑块、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磁滑块上的多个第一气缸组、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组上的多个第一夹板,所述第一电磁滑轨对称设置在胶装腔左右侧壁内,所述第二电磁滑轨对称设置在胶装腔左右侧壁内,所述第二电磁滑轨位于第一电磁滑轨的下部,所述第二电磁滑轨的运行长度为第一电磁滑轨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电磁滑块对称设置在第二电磁滑轨内,所述第二气缸组对称设置在第二电磁滑块上,所述第二夹板对称设置在第二气缸组上,所述第一电磁滑块对称设置在第一电磁滑轨内,所述第一气缸组对称设置在第一电磁滑块上,所述第一夹板对称设置在第一气缸组上,所述铣背装置包括开设在胶装腔底面中部的铣背腔、开设在铣背腔底面的收集腔、开设在收集腔底面的第一电机腔、转动设置在铣背腔内的铣刀、固定连接在铣刀上的铣刀轴、固定连接在铣刀轴另一端上的第一电机、开设在胶装腔底面中部的第二收集腔、固定设置在第二收集腔前后端面上的分隔板、开设在分隔板上的多个球形槽、开设在球形槽侧壁上的转动槽、弹性连接在转动槽上表面上的转动推板、可往复滑动在转动槽内的转动轴、转动设置在转动轴上的转动球、转动连接在球形槽内的多个转动球、固定设置在转动球上的转动凸块、固定设置在第二收集腔右侧壁上端的刮板、开设在刮板侧壁上的刮板槽、固定设置在刮板上表面上的多个分隔块;所述铣背腔与收集腔连通,所述第二收集腔与收集腔连通,所述铣刀轴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铣刀轴贯穿收集腔、所述球形槽在分隔板上径向等间距分布,所述转动球在分隔板上径向等间距配合在设置球形槽内,所述转动推板弹簧连接在转动槽上的上表面,所述转动轴位于转动推板的下表面,在弹簧的作用下,转动轴与转动槽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刮板的上表面与胶装腔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分隔块在刮板的上表面上径向等间距分布。所述胶涂装置包括开设在胶装腔底面中部的胶涂腔、转动设置在胶涂腔内的胶涂热套、开设在胶涂热套内部的胶涂腔,开设在胶涂热套内表面的多个传动通孔、转动连接在传动通孔内的传动轴、开设在胶涂热套左右两端侧壁的多个挤压槽,转动设置在挤压槽内的多个挤压曲板、开设在胶涂热套圆周侧壁上的多个、转动设置在内的多个涂胶曲板、开设在涂胶曲板内部的涂胶腔、固定连接在涂胶曲板内表面上的橡胶板、开设在涂胶曲板前端的多个涂胶通孔、开设在传动轴中部的、固定设置在底面上的挤压凸块、固定设置在胶涂腔内左右侧面的底端的下压凸块、固定设置在胶涂腔内前端上部的上压凸块、转动设置在上压凸块前端的涂胶轴,所述传动通孔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分布在胶涂热套的圆周面上,所述挤压槽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分布在胶涂热套的侧面上,所述由胶涂热套侧面贯穿于传动轴内,所述挤压曲板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所述挤压曲板与挤压槽底面弹簧连接,所述涂胶曲板转动连接在传动轴上,所述涂胶曲板弹簧连接在的底面。所述胶涂装置还包括;开设在箱体后侧面的第二电机槽、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槽底面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表面的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输出端的加速器、可拆卸连接在加速器上的连接轴、设置在胶装腔后端的胶装机压紧机构,所述连接轴与胶涂热套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书籍生产制作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1、通过设置分隔块28、分隔板29、刮板槽33、转动轴36、转动凸块37使书芯中的碎纸屑由书页夹层内脱离出来,防止涂胶时出现气泡,从而导致涂胶不好而造成的漏页现象,书芯由此继续向右运动,书芯下端触击刮板槽33的弯边,从而使经转动球31撞击后的碎纸屑脱落至第二收集腔23内,并将书芯的下端的铣背后的毛刺清除,继续向右运动的书芯由分隔块28的间隙处划过,将书籍的下端分开,保证书籍在后续涂胶工序中可以热熔胶涂至更加均匀,保证书芯涂至到的热熔胶更好,且会将书芯中间的碎纸屑进一步掉落至第二收集腔23内。2、通过设置涂胶轴41、挤压曲板44、传动轴53、涂胶曲板54使转动的涂胶轴41在书芯下端的将热熔胶涂抹均匀,间歇挤压的热熔胶从涂胶通孔50内挤压出来,保证热熔胶的完全应用,避免浪费,转动的涂胶轴41使热熔涂抹的同时旋转至本身上面,防止热熔胶在夹持表面拉丝,清理困难的问题,且半封闭式的热熔胶防止灰尘进入到热熔胶内,以此保证热熔胶的粘连性好,以此保证制作的书籍精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处剖视立体图。图5为图4中Q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W处的放大图。图7为转动球31结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流程如下:/nS1.通过对相应材料裁剪成相应大小的纸张;/nS2.对书籍内容和书封进行制版;/nS3.书页印刷:利用步骤S1中制成的印版将书籍内容到S1制成的相应材料的纸张上;/nS4.折页工序:将S3中印刷书籍内容的纸张按照页码折叠成书刊开本尺寸;/nS5.配页工序:将S4中折页好的纸张按页码组成散页的书芯;/nS6.书芯合成工序:通过铣背装置对合成的书籍进行铣背;/nS7.在封面上折成与书芯书脊适配的胶合面:在S4中形成封面靠近中心处折出两道折痕,两道折痕之间的部分书封面为胶合面;/nS8.封面与书芯胶装套合:通过S6中形成的书芯利用胶涂装置对书脊处涂抹热熔胶使书脊与S7中形成的胶合面进行粘合;/nS9.书本裁切:将胶装后的书籍进行压平和三面裁切,以得到成品的书籍;/n上述前处理方法S1-S9步骤中工艺流程S6、S8中的作业工序需由箱体(10)、铣背装置、胶涂装置完成相应的处理操作,其中:包括开设在箱体(10)上表面的胶装腔(17)、开设在胶装腔(17)侧壁的多个第一电磁滑轨(12)、开设在胶装腔(17)侧壁的多个第二电磁滑轨(16)、滑动连接在第二电磁滑轨(16)内的多个第二电磁滑块(18)、固定连接在第二电磁滑块(18)上的多个第二气缸组(19)、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组(19)上的多个第二夹板(20)、滑动连接在第一电磁滑轨(12)内的多个第一电磁滑块(11)、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磁滑块(11)上的多个第一气缸组(13)、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组(13)上的多个第一夹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S1.通过对相应材料裁剪成相应大小的纸张;
S2.对书籍内容和书封进行制版;
S3.书页印刷:利用步骤S1中制成的印版将书籍内容到S1制成的相应材料的纸张上;
S4.折页工序:将S3中印刷书籍内容的纸张按照页码折叠成书刊开本尺寸;
S5.配页工序:将S4中折页好的纸张按页码组成散页的书芯;
S6.书芯合成工序:通过铣背装置对合成的书籍进行铣背;
S7.在封面上折成与书芯书脊适配的胶合面:在S4中形成封面靠近中心处折出两道折痕,两道折痕之间的部分书封面为胶合面;
S8.封面与书芯胶装套合:通过S6中形成的书芯利用胶涂装置对书脊处涂抹热熔胶使书脊与S7中形成的胶合面进行粘合;
S9.书本裁切:将胶装后的书籍进行压平和三面裁切,以得到成品的书籍;
上述前处理方法S1-S9步骤中工艺流程S6、S8中的作业工序需由箱体(10)、铣背装置、胶涂装置完成相应的处理操作,其中:包括开设在箱体(10)上表面的胶装腔(17)、开设在胶装腔(17)侧壁的多个第一电磁滑轨(12)、开设在胶装腔(17)侧壁的多个第二电磁滑轨(16)、滑动连接在第二电磁滑轨(16)内的多个第二电磁滑块(18)、固定连接在第二电磁滑块(18)上的多个第二气缸组(19)、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组(19)上的多个第二夹板(20)、滑动连接在第一电磁滑轨(12)内的多个第一电磁滑块(11)、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磁滑块(11)上的多个第一气缸组(13)、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组(13)上的多个第一夹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滑轨(12)对称设置在胶装腔(17)左右侧壁内,所述第二电磁滑轨(16)对称设置在胶装腔(17)左右侧壁内,所述第二电磁滑轨(16)位于第一电磁滑轨(12)的下部,所述第二电磁滑轨(16)的运行长度为第一电磁滑轨(12)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电磁滑块(18)对称设置在第二电磁滑轨(16)内,所述第二气缸组(19)对称设置在第二电磁滑块(18)上,所述第二夹板(20)对称设置在第二气缸组(19)上,所述第一电磁滑块(11)对称设置在第一电磁滑轨(12)内,所述第一气缸组(13)对称设置在第一电磁滑块(11)上,所述第一夹板(14)对称设置在第一气缸组(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籍制作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铣背装置包括开设在胶装腔(17)底面中部的铣背腔(21)、开设在铣背腔(21)底面的收集腔(22)、开设在收集腔(22)底面的第一电机腔(24)、转动设置在铣背腔(21)内的铣刀(27)、固定连接在铣刀(27)上的铣刀轴(25)、固定连接在铣刀轴(25)另一端上的第一电机(26)、开设在胶装腔(17)底面中部的第二收集腔(23)、固定设置在第二收集腔(23)前后端面上的分隔板(29)、开设在分隔板(29)上的多个球形槽(30)、开设在球形槽(30)侧壁上的转动槽(34)、弹性连接在转动槽(34)上表面上的转动推板(35)、可往复滑动在转动槽(34)内的转动轴(36)、转动设置在转动轴(36)上的转动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领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