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开合装置,包括固定块、导向杆、模具安装板、合模气缸、模具本体。两根导向杆沿左右方向固定设置在两个固定块之间。两个所述合模气缸沿左右方向相向设置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向杆,两个合模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于两个模具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模具安装板的模具安装端面相向设置并分别固定安装有所述模具本体的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所述模具安装端面呈长条状,所述模具安装端面沿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线设置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开合装置通过合模气缸带动模具安装板为模具本体提供合模力,通过模具安装端面使合模力作用于模具的中线,优化合模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开合成型模具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开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开合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瓶是使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等为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具有方便携带、不怕摔、耐酸耐碱特性、生产方便,利于回收等优点,在日常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塑料制品工业的日益发展,塑料瓶产品的品质不断进步,对塑料瓶的制作机械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具的开合情况在塑料瓶的成型生产中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的吹瓶开合模具,都是将整个开合模具固定安装在模具安装板上使得合模力作用于整个开合模具上,这种模具开合结构并不合理,其合模效果不好,常常会出现溢边料较厚合模后未能夹断、合模处产品水口严重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开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开合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有两个,以两个所述固定块的连线方向为左右方向;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有两根,两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模具安装板,所述模具安装板设有模具安装端面,所述模具安装板有两块,两块所述模具安装板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沿左右方向相向设置,两块所述模具安装板均与两根所述导向杆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合模气缸,所述合模气缸有两个,两个所述合模气缸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合模气缸设于左侧的模具安装板与左侧的固定块之间,另一个所述合模气缸设于右侧的模具安装板与右侧的固定块之间,所述合模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分别于两个所述的模具安装板固定连接;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所述第一合模板设于所述第二合模板的左方,所述第一合模板的左端与设于左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合模板的右端与设于右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安装端面呈长条状,左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沿第一合模板长度方向的中线与所述第一合模板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沿第二合模板长度方向的中线与所述第二合模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块和导向轴,为两块模具安装板的左右滑动提供导向和支撑,两块模具安装板分别通过两个合模气缸带动沿所述导向杆左右滑动;安装在相向的两个模具安装端面上的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在两个合模气缸与模具安装板的作用下沿左右方向互相靠近或远离,以实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的开合模动作;在合模时,所述合模气缸所提供的合模力通过模具安装板的模具安装端面传递到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上,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所受到的合模力作用于其长度方向的中线处,使得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的合模效果更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中部,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中部的两侧。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所述合模气缸的活塞杆对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模具安装板与两个导向杆的滑动连接处之间,使得模具安装板的受力更加容易控制。两个所述导向杆于所述模具安装板的滑动连接处的连线将所述模具安装板分为上下两侧,所述模具安装端面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下侧,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下侧;两个所述模具安装板之间设有圆柱形的限位支撑柱,所述限位支撑柱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于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上侧,所述限位支撑柱与其中一个所述模具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上侧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模具安装端面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限位支撑柱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沿左右方向的厚度之和一致。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一侧,使得胚料挤出装置能与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的合模位置对应设置,避免胚料的挤出装置与导向杆或合模气缸干涉;通过限位支撑柱来平衡合模时所述模具安装板所受到的作用力,减少除左右方向以外的作用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模气缸的活塞杆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缸体,所述固定块设有避位孔和阻挡机构,所述避位孔沿左右方向与所述活塞杆同轴设置,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气缸和阻挡块,所述阻挡气缸设于所述避位孔的上方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块,所述阻挡气缸的输出轴朝下设置并固定安装有所述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设有阻挡面。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合模气缸的活塞杆相向伸出进行合模时,阻挡气缸伸出带动所述阻挡块抵在所述活塞缸的末端,使得活塞缸不能缩回,使得合模气缸即使失压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仍能保持合模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模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模具安装板之间设有倍力气缸,所述倍力气缸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倍力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合模气缸的活塞杆以及所述模具安装板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模具所需的合模力一般较大,倍力气缸在相同的气压源下出力为同缸径气缸的数倍,动作速度又比液压缸快,十分适合用于模具开合结构中的场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模具安装板上各设有一个顶针气缸,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均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脱模孔,设于左侧的所述顶针气缸朝右正对所述第一合模板的脱模孔并固定安装于设于左侧的所述模具安装板,设于右侧的所述顶针气缸朝左正对所述第二合模板的脱模孔并固定安装于设于右侧的所述模具安装板。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成型模具开模后,成型产品有可能仍卡在模具的成型腔内,顶针气缸在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开模后伸出,穿过所述脱模孔将成型产品从模具内顶出,确保成型产品不会留在模具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安装端面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沿长度方向的中线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通过穿设于所述通孔的螺钉螺纹安装于所述模具安装端面。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模具安装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合模板和第二合模板能够方便地固定安装于所述模具安装端面,更换修整模具时十分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模具开合装置,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模具开合装置,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模具开合装置,其一实施例的侧视图。100、固定块,110、阻挡机构,111、阻挡气缸,112、阻挡块,200、导向杆,300、模具安装板,310、模具安装端面,400、合模气缸,410、缸体,420、活塞杆,500、模具本体,510、第一合模板,520、第二合模板,600、限位支撑柱,700、倍力气缸,800、顶针气缸。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块(100),所述固定块(100)有两个,以两个所述固定块(100)的连线方向为左右方向;/n导向杆(200),所述导向杆(200)有两根,两根所述导向杆(200)的轴向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与两个所述固定块(100)之间,所述导向杆(2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块(100)固定连接;/n模具安装板(300),所述模具安装板(300)设有模具安装端面(310),所述模具安装板(300)有两块,两块所述模具安装板(300)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沿左右方向相向设置,两块所述模具安装板(300)均与两根所述导向杆(200)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n合模气缸(400),所述合模气缸(400)有两个,两个所述合模气缸(400)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合模气缸(400)设于左侧的模具安装板(300)与左侧的固定块(100)之间,另一个所述合模气缸(400)设于右侧的模具安装板(300)与右侧的固定块(100)之间,所述合模气缸(400)包括缸体(410)和活塞杆(420),所述缸体(410)与所述导向杆(200)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20)分别于两个所述的模具安装板(300)固定连接;/n模具本体(500),所述模具本体(500)包括第一合模板(510)和第二合模板(520),所述第一合模板(510)设于所述第二合模板(520)的左方,所述第一合模板(510)的左端与设于左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合模板(520)的右端与设于右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呈长条状,左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沿第一合模板(510)长度方向的中线与所述第一合模板(510)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沿第二合模板(520)长度方向的中线与所述第二合模板(52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块(100),所述固定块(100)有两个,以两个所述固定块(100)的连线方向为左右方向;
导向杆(200),所述导向杆(200)有两根,两根所述导向杆(200)的轴向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与两个所述固定块(100)之间,所述导向杆(2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块(100)固定连接;
模具安装板(300),所述模具安装板(300)设有模具安装端面(310),所述模具安装板(300)有两块,两块所述模具安装板(300)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沿左右方向相向设置,两块所述模具安装板(300)均与两根所述导向杆(200)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
合模气缸(400),所述合模气缸(400)有两个,两个所述合模气缸(400)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合模气缸(400)设于左侧的模具安装板(300)与左侧的固定块(100)之间,另一个所述合模气缸(400)设于右侧的模具安装板(300)与右侧的固定块(100)之间,所述合模气缸(400)包括缸体(410)和活塞杆(420),所述缸体(410)与所述导向杆(200)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20)分别于两个所述的模具安装板(300)固定连接;
模具本体(500),所述模具本体(500)包括第一合模板(510)和第二合模板(520),所述第一合模板(510)设于所述第二合模板(520)的左方,所述第一合模板(510)的左端与设于左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合模板(520)的右端与设于右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呈长条状,左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沿第一合模板(510)长度方向的中线与所述第一合模板(510)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沿第二合模板(520)长度方向的中线与所述第二合模板(52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20)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具安装板(300)的中部,所述导向杆(200)滑动穿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300)的中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杆(200)于所述模具安装板(300)的滑动连接处的连线将所述模具安装板(300)分为上下两侧,所述模具安装端面(310)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300)的下侧,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斌,吴桂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优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