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切口帽和体不锈钢胶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683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切口帽和体不锈钢胶囊模具;包括囊体模具和囊帽模具,囊体模具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第一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一下圆柱体直径,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连接处形成了第一环形挡面,位于第一环形挡面下方的第一下圆柱体上端外圆面上开设有第一环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模具其制备的胶囊脱模后不需要再对囊体和囊帽的端部进行环切和去毛刺,其不仅简化了胶囊生产的后续加工步骤,而且不会产生30%左右的胶液浪费,其原料利用率高达100%,有效降低了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原材料浪费,增加了企业的效益,效果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切口帽和体不锈钢胶囊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囊模具
,具体公开了一种无切口帽和体不锈钢胶囊模具。
技术介绍
空心胶囊包括囊壳和囊帽,均由模具成型。目前市场上的生产工艺过程大致分为溶胶、蘸胶、干燥、脱模和切口等过程。其蘸胶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将模具置于胶液中浸渍一下,取出后干燥、脱模得到囊壳和囊帽。其中在蘸胶过程中,首先通过胶囊模具蘸取一定量的胶液,然后将胶囊模具翻转180°后待蘸取的胶液沿着模粒表面流下一定距离,再将胶囊模具翻转180°使得剩余的胶液再流向模粒的下端半球形端头部从而形成壁厚均匀的模粒,最后再进行干燥、脱模等过程。但是在胶囊模具第一次翻转180°后,其沿模粒表面流下的胶液容易在胶囊端口形成毛刺,从而需要对脱模后囊壳和囊帽的端口进行环切、去毛刺,其不仅增加了空心胶囊的生产步骤,而且切口后的毛刺废料高达原料的30%,如果将其作为二次原料进行利用会使得制备的胶囊存在质量问题,一般均是将毛刺废料报废处理,因此传统的胶囊模具在制备胶囊的过程中其极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针对传统的胶囊模具在制备胶囊时需要对其端口进行环切、去毛刺的不足,设计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切口帽和体不锈钢胶囊模具,包括囊体模具和囊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模具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从上往下依次连接,且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一下圆柱体直径,所述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连接处形成了第一环形挡面,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挡面下方的第一下圆柱体上端外圆面上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下圆柱体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半球形头部;/n所述囊帽模具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从上往下依次连接,且第二连接部、第二上圆柱体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切口帽和体不锈钢胶囊模具,包括囊体模具和囊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模具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从上往下依次连接,且第一连接部、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一下圆柱体直径,所述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连接处形成了第一环形挡面,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挡面下方的第一下圆柱体上端外圆面上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下圆柱体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半球形头部;
所述囊帽模具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从上往下依次连接,且第二连接部、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下圆柱体直径,所述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连接处形成了第二环形挡面,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挡面下方的第二下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友邦锁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