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速器齿轮精密成型的组合凹模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550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变速器齿轮精密成型的组合凹模及其设计方法,解决传统整体凹模和组合凹模成型过程中限制模具发生弹性变形,但实际生产过程中模具弹性变形无法避免,导致模具成型后齿部需要修形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凹模包括模芯和一层应力圈;模芯的内壁上设有渐开线齿形,模芯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面、第二柱形面、第三锥形面和第四柱形面;应力圈套装在模芯的外侧,腔体内表面沿轴向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五柱形面、第六锥形面和第七柱形面;第二柱形面和第五柱形面、第四柱形面和第七柱形面为过盈配合,且应力圈的外径为模芯内径的2~2.5倍,模芯外径为模芯内径的1.3~1.5倍。

A combined die for precision forming of transmission gear and its desig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速器齿轮精密成型的组合凹模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变速器齿轮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变速器齿轮精密成型的组合凹模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变速器齿轮是汽车变速器中较为重要的部件,该齿轮类零件采用冷、温、热精密锻造方式成型时,核心技术是精密成型工艺模具的设计。如图1至图3所示,传统方法中采用的模具有整体凹模和组合凹模两种,但是,该类模具存在以下问题:1)齿轮精锻件的精度取决于模具的弹性膨胀量和锻件本身的弹性恢复,尤其是模具的弹性膨胀量影响较大。为了减少模具弹性变形对锻件精度的影响,传统整体凹模和组合凹模在设计理念上限制成型过程中模具发生的弹性变形,但实际成型过程中由于受力大,模具弹性变形无法避免;2)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整体凹模外径D、组合凹模最外侧应力圈直径D与模芯内孔直径d比值达到4~6倍,此种尺寸设置使得模块较为笨重,不仅浪费材料,而且现场操作极不方便,拆装劳动强度较大;此外,对于传统整体凹模结构,即便D=(4~6)d,开裂风险仍然较大;3)为了更好的限制模具变形,组合凹模常设计为多层应力圈结构,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变速器齿轮精密成型的组合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模芯(1)和一层应力圈(2);/n所述模芯(1)为套筒结构,其内壁上设有渐开线齿形(3),所述模芯(1)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面(11)、第二柱形面(12)、第三锥形面(13)和第四柱形面(14),所述第一锥形面(11)的大端与第二柱形面(12)连接,所述第三锥形面(13)的小端与第二柱形面(12)连接,大端与第四柱形面(14)连接;/n所述应力圈(2)为套筒结构,其套装在模芯(1)的外侧;/n所述应力圈(2)的腔体内表面沿轴向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五柱形面、第六锥形面和第七柱形面,所述第六锥形面的小端与第五柱形面连接,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速器齿轮精密成型的组合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模芯(1)和一层应力圈(2);
所述模芯(1)为套筒结构,其内壁上设有渐开线齿形(3),所述模芯(1)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面(11)、第二柱形面(12)、第三锥形面(13)和第四柱形面(14),所述第一锥形面(11)的大端与第二柱形面(12)连接,所述第三锥形面(13)的小端与第二柱形面(12)连接,大端与第四柱形面(14)连接;
所述应力圈(2)为套筒结构,其套装在模芯(1)的外侧;
所述应力圈(2)的腔体内表面沿轴向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五柱形面、第六锥形面和第七柱形面,所述第六锥形面的小端与第五柱形面连接,大端与第七柱形面连接;
所述第二柱形面(12)和第五柱形面、第四柱形面(14)和第七柱形面为过盈配合,且应力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丽李文新张铁锁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