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占军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芯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47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芯片装置,是一种由卡盖、卡座组成的卡盒式装置,属于生命科学检测领域。特点是卡盖1上设有观测孔2,卡座内设有渗滤膜4,渗滤膜下还设有至少一层吸水材料5,渗滤膜4上以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化结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只需1-2步操作,即可达到对基因、抗原或抗体、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凝集素或复合糖的多项目并行检测、识别和鉴定的目的,尤其适合核酸和蛋白质的并行检测和鉴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易于观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命科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基因、蛋白质(抗原或抗体)、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凝集素或复合糖进行并行检测、识别、鉴定的芯片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物芯片是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高、中、低密度核酸探针、蛋白质(多肽、酶分子、抗原、抗体)、药物或受体、细胞或组织的微点阵(Microarray)。是利用生物大分子间具有特异相互识别的能力而将他们有序的排列在固相载体基片(膜、玻璃片、硅片、瓷片等)上,与待检样品和相应的标记生物分子同时进行特异性反应或杂交,通过自动阅读设备可获得大量有用的生命科学信息。生物芯片常用的固相载体基片有有机和无机聚合物薄膜、玻璃片、硅片、瓷片等,该类载体基片通常经过修饰处理,即用各种不同的活化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在载体基片表面键合上各种各样的活性基团,以便与点样物共价结合,形成具有不同生物特异性的亲和型载体基片,即生物芯片,用来固定和检测各种不同的活性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多肽、酶、核酸、抗原、抗体等,甚至在载体基片上构建各种各样的微结构(微坑、微沟、微槽、微管、微泵等微型结构或装置),以利于样品的处理和试剂的分配。上述生物芯片制作工艺复杂,通常需要特殊昂贵设备,相应检测手段要求条件很高,不利于常规应用。现有胶体金免疫渗滤装置,通常采用将抗原或抗体直接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呈点状或线状,待干燥后作为渗滤膜备用。该种渗滤装置的渗滤膜上仅包被一种抗原或抗体,仅能检测一种相应的抗体或抗原,而不能同时检测两种以上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更不能同时检测抗原(或抗体)和核酸(DNA或RNA),这样不仅使测定项目单一、操作步骤增加,常造成患者费用和标本以及实验室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影响了该方法和装置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效率,易导致相同或不同疾病的待测标记物不能同时检出而缺诊或漏诊,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求,以体现当今免疫学测定敏、准、快、简的特点。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任务就是提供能够对待检测样品中的多种待测物实现多项目平行测定的一种生物芯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一种生物芯片装置,为由卡盖、卡座组成的卡盒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盖上设有观测孔,卡座内设有渗滤膜,该渗滤膜位于观察孔的下方;渗滤膜下还设有至少一层吸水材料,渗滤膜上以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化结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设置了固化结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点样线(点)、阳性对照线(点)和阴性对照线(点)的渗滤膜,再配合其他相关试剂,只需1-2步操作,即可达到对基因、抗原或抗体、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凝集素或复合糖的多项目并行检测、识别和鉴定的目的,尤其适合核酸和蛋白质的并行检测和鉴定。本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易于观察。适用于疾病相关基因、抗原或抗体、病原体、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凝集素或复合糖等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多项目并行检测、识别和鉴定,一次加入待测样品即可并行处理,从而同时得到大量的生命信息。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附图中,1为卡盖、2为观测孔、3为生物点阵、4为渗滤膜、5为吸水材料、6为卡座、7为检测项目标示、8为阳性对照线(点)、9为阴性对照线(点)、10为检测区域、11为卡门、12为卡窗、13为过滤膜、14为加样区域、15为标记物、16为抗凝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附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生物芯片装置,主要为由卡盖、卡座组成的卡盒式装置,在卡盖1和卡座6的结合部设有至少一个嵌合装置,使二者紧密结合,其内形成空腔。所述卡盖1上设有至少一个观测孔2;在卡盖1外表面上同时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项目标示7;在卡座内观测孔2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层渗滤膜4,渗滤膜4与观测孔2密封粘合;在渗滤膜4的下方还设有至少一层吸水材料5。渗滤膜4上以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化结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所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3呈点状或线状,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3点样线(点)、阳性对照线(点)8和阴性对照线(点)9共同构成至少两种检验项目的检测指标;所述观测孔2呈圆形、方形和多边形中的任一种,该观测孔2兼作加样孔;所述渗滤膜4的形状与观测孔2的形状相同,其大小大于观测孔2;所述观测孔2、渗滤膜4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3和渗滤膜4共同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项目的检测区域(观测区域)10;所述吸水材料5呈圆形或方形,其大小大于渗滤膜4。所述渗滤膜4是硝酸纤维素膜、偏聚二氟乙烯膜、尼龙膜中的任一种。在渗滤膜4上固化结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3是以阳性对照线(点)8或阴性对照线(点)9为中心依次呈放射状或行列均匀排布;所述生物点阵3是由DNA探针、cDNA探针、PNA探针、mRNA、抗原、抗体、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凝集素或复合糖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构成。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本技术还配备有附件,所述附件包括卡门11、卡窗12和过滤膜13。所述卡门11置于卡盒内,位于渗滤膜4和吸水材料5之间,其形状与渗滤膜4相同,其大小大于渗滤膜4;该卡门11可开启和关闭。所述卡窗12置于卡盒外,位于观测孔2的上方,其形状与观测孔2相同,其大小小于观测孔2。所述过滤膜13置于卡窗12的内表面上,位于卡窗12和观测孔2之间,其形状与卡窗12相同,其大小大于卡窗12;所述过滤膜13上物理吸附有一层抗凝剂或标记物15和抗凝剂的结合。上述卡窗12和过滤膜13共同构成待检样品的加样区域14。实施例1本方法适用于待测物含量多或杂交速度快的检测项目,其操作步骤如下操作时,将本技术(不用附件)放于水平桌面上,取待检血清100-200微升直接加入观测孔2中,待渗滤,此时待检样品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待检物同时与渗滤膜4上固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3发生特异性反应或杂交而被捕获在渗滤膜4上,然后再加入相应标记物试剂,待渗滤,此时被捕获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待检物在与相应标记物发生特异性反应或杂交,室温2-30分钟后观察结果或洗涤后或再加入相应显色(发光)试剂后再洗涤,最后通过目测或在判读设备上判读结果,以显色(发光)条带(点)的有无多少,判断两种或两种以上待测物的检测、识别和鉴定结果;如在其中一项待测物的检测区域无显色(发光)条带(点),则该检测物为阴性,否则为阳性,对于阳性的待测物亦可与其阳性对照线(点)相比较,根据显色(发光)条带(点)的颜色深浅而对该待测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检测;另外,如果各检测区阳性对照线(点)显色(发光),示本技术有效,否则,示该本技术失效。实施例2本方法适用于待测物含量微或杂交速度慢的检测项目,其操作步骤如下操作时,将本技术(用附件)放于水平桌面上,关闭附件卡门(阀)11,取待检血清100-200微升直接加到卡窗12的加样区域14中,待渗入,此时待检样品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待检物同时与过滤膜13上的相应标记物15和渗滤膜4上固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3发生特异性反应或杂交而被捕获在渗滤膜4上,然后再加入相应标记物试剂,待渗滤,此时被捕获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待检物在与相应标记物发生特异性反应或杂交,室温2-60钟后开启附件卡门(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芯片装置,为由卡盖、卡座组成的卡盒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盖[1]上设有观测孔[2],卡座内设有渗滤膜[4],该渗滤膜[4]位于观察孔的下方;渗滤膜[4]下还设有至少一层吸水材料[5],渗滤膜[4]上以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化结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点阵[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占军庞保军崔丽华孙冬兰于震
申请(专利权)人:郭占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