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为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与此同时部分土壤由与人们的生活垃圾以及化学农药的使用,已经污染不能进行作物以及绿植的种植,需要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对土壤进行喷洒修复剂,以达到对土壤进行修复的目的。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修复剂喷洒装置的喷洒范围不能进行调节,不能适应多种土壤喷洒密度的要求;(2)传统的修复剂喷洒装置没有减震措施,装置在前进的过程中会因液体的惯性发生摇晃;(3)传统的修复剂喷洒装置没有搅拌功能,修复剂在装置内部发生沉淀不便进行搅拌处理;(4)传统的修复剂喷洒装置储液箱不便进行固定拆卸,不便后期的清洗维护;(5)传统的修复剂喷洒装置没有驱动功能,都是人工推置工作,增加劳动者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以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包括外框体(3)和推把(4)、基座(8)和支撑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基座(8)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基座(8)顶部的一侧焊接有推把(4),且推把(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所述基座(8)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9),所述基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的顶部规定连接有外框体(3),且外框体(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内框体(17),所述内框体(17)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储水箱(19),所述储水箱(19)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机构(22),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包括外框体(3)和推把(4)、基座(8)和支撑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基座(8)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基座(8)顶部的一侧焊接有推把(4),且推把(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所述基座(8)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9),所述基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的顶部规定连接有外框体(3),且外框体(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内框体(17),所述内框体(17)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储水箱(19),所述储水箱(19)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机构(22),所述储水箱(19)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注水口(1),所述内框体(17)两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结构(2),所述内框体(17)外部的两侧和两端均设置有缓冲结构(6)所述储水箱(19)内部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有水管(15),且水管(15)的一端贯穿储水箱(19)一侧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的底部设置有喷头(24),且固定架(12)的一侧的一端与基座(8)一侧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基座(8)的一侧设置有伸缩结构。
所述伸缩结构还包括第一铰接杆(11),所述第一铰接杆(11)铰接于基座(8)一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铰接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3),且第二铰接杆(23)的另一端与固定架(12)一侧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活动齿轮(25),且活动齿轮(25)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按钮(13),所述第二铰接杆(23)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齿轮(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2)由第一固定槽(201)、第一活动杆(202)、第一固定弹簧(203)、第二固定弹簧(204)和第二活动杆(205)组成,所述第一活动杆(202)设置于内框体(17)两侧的顶端,所述第一活动杆(2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弹簧(203),所述第一活动杆(20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杆(205),且第二活动杆(20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弹簧(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201)设置于储水箱(19)外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槽(201)和第一活动杆(202)构成卡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6)由第二固定槽(601)、第三活动杆(602)、第三固定弹簧(603)和限位块(604)组成,所述第二固定槽(601)设置于内框体(17)的内部的两侧和两端,所述限位块(604)设置于第二固定槽(601)的一侧,所述限位块(60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弹簧(603),且设置有第三固定弹簧(60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活动杆(6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动杆(602)的一端与外框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活动杆(602)在外框体(3)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波,葛红光,宋凤敏,赵晓光,冯海涛,刘军海,刘智峰,李琛,赵佐平,岳思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